标题 | 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 |
范文 | 王鹏 摘 要: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如果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将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的稳健发展。首先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环境,就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 一、引言 从历史各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来看,制造业在工业强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和主导作用,制造业产值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70%-80%的经济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国家强大兴盛的重要保障。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快速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制造业飞速发展,在短短的近二十年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业成就,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实现了制造业工业化体系的完整建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但是,近几年来国际贸易形势风云突变,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关税、贸易壁垒等重新进入了国际贸易的视野,打破了原先的国际贸易发展秩序,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贸易局势,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居危思危,重新评估外在发展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规划作出相应调整,不能再过度依赖以前的发展模式,制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全新的突围发展路径,真正将中国打造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我国制造业快速起步,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打造了世界上唯一一个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的工业体系。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逐渐走向国际贸易的舞台。虽然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不断地发展扩大。但也要意识到我国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补齐不足才能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 一是增长速度较快,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制造业的增长高于世界制造业增长的平均水平,规模持续不断地扩大,国际地位以及影响力不断攀升。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了160722亿元,占世界比重19.8%,超越美国,跃升为世界排名第一。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30万亿元,占世界比重28%,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 二是打造了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的工业体系。我国制造业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发展为门类多样化、由低级制造发展为中高端制造,建立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齐全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按照2018年國际工业分类标准,测算我国制造业工业体系的完整度,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尤其是在航天技术、生物制造、海洋工程、铁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制造业产业发展呈现出迅速多元化局面。 三是实现了与国际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制造业逐步走向世界的舞台,标志着我国制造业与国际接轨,进行深度融合。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通过“引进来”,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实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下,中国制造业渐渐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的发展方式,对外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298.3亿元,加快了与国际制造业接轨的步伐。 (二)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对于技术引进和低成本优势的依赖,使得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具有重引进轻创新的观念,从而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格局,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缺乏减缓了我国制造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制造业企业科技水平提升的关键,而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中低端领域进行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先进的技术产业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核心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为50%左右,新产品开发70%靠外来技术。根据《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9677.9亿元,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19%。同期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以色列4.25%、韩国4.24%、瑞典3.25%,日本3.14%、德国2.93%、美国2.74%、法国2.25%。我国研发投入资金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比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从科技成果来衡量,成果转化率明显偏低。此外,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缺失、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企业缺乏信心和动力从事技术研发和创新等活动。 三是缺乏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更多地强调效益和规模,却没有注重建立自己的制造业品牌形象。而西方过家通过塑造品牌信誉,打造良好口碑,牢牢把控研发、设计等产业链条的高端环节,将低端的生产加工制造环节进行外包,利用品牌效应获取高额利润。相对来说,中国知名的制造业国际品牌却屈指可数,像华为、联想等,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缺少像通用、三星、苹果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三、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尽管我国制造业生产规模在持续不断地增长和扩大,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在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发挥竞争优势。 一是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降低,国外需求减少。关税是国际贸易环境出现变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征关税提高了出口国商品的价格,导致出口国商品价格竞争优势的丧失,进而导致国外对出口国商品需求的减少。由于中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加工组装环节,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创新性,在加征关税后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生产价格相对较低的同质商品所取代。导致国外需求大量减少,国内制造业生产厂商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缩减生产活动,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活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