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发挥科技创新对黑龙江省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
范文 | 杨建龙 曲永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本质上就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通过技术、劳动、资本三大生产要素同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要素质量、优化要素结构、实现要素合理配置,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一、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高技术制造业是工业重要的組成部分,一些传统产业对整个工业经济拉动作用在下降,高技术制造业对于培育新动能,带动工业整体发展的作用在加强。 (一)从产业结构变动看工业发展 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2018年时,黑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占比为18.3%,第二产业占比为24.6%,第三产业占比为57.1%。第一产业占比是逐渐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的,以农林牧渔为代表的第一产业稳步增长,传统能源工业比重进一步下降,建筑业变化较为稳定,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从总体上看,产业构成大致向趋于合理的态势发展。但从第二产业的构成看,工业占比为19.9%,建筑业占比为5.2%;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6.5%。从《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的数据看,在34种工业品产量中,黑龙江省有原煤、天然气、成品糖、啤酒、乙烯、大中型拖拉机、发电机组等7类工业品排在全国的前十位,排名依次为10、8、8、7、9、7、3,其中发电机组排名最前,为全国第3位。可见,黑龙江省工业实力较强。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主要指标下降趋势明显,如图1所示,且无论是经济指标还是在研发投入上均要低于辽宁和吉林两省。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企业数量由2014年的182家下降至2018年的156家,营业收入较2016年(487.7亿元)减少了69.7亿元,利润较2016年减少了22.4亿元。 从东北三省的指标对比情况看,2018年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中共有156家企业,低于辽宁(456家)和吉林(346家);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18亿元,低于辽宁(1825亿元)和吉林(65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4亿元,低于辽宁(246亿元)和吉林(142亿元)。从高技术产业中的企业规模情况看,黑龙江省有大型企业6家,辽宁有27家,吉林有11家;中型企业27家,辽宁有74家,吉林有48家;黑龙江省不同规模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低于其他两省。从研发情况看,2018年黑龙江省高技术制造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78个,占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总数的50%;吉林省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总数的29.8%,辽宁省为52.6%。黑龙江省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6亿元,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为9.6和41.3亿元。 从高技术制造业的行业分类上看,2018年黑龙江省医药制造业拥有103家企业,占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总数的66%,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27亿元、41亿元,占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比重依次为78.2%、93.2%。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医药制造业分别拥有企业272家和140家,该行业的指标均要高于黑龙江省。2018年黑龙江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拥有15家企业,占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总数的9.6%,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8亿元、-1.0亿元。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医药制造业分别拥有企业38家和156家,该行业的指标均要高于黑龙江省。从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看,黑龙江省仅有2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吉林省2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辽宁省12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黑龙江省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拥有28家企业,占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总数的17.9%,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3亿元和2亿元,吉林省33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16亿元和3亿元,辽宁省121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148亿元和15亿元。 (三)科技创新支撑情况 黑龙江省实施《黑龙江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实施两年来,累计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30244家,其中,2019年新成立17023家,较上一年增长28.8%;2019年共有2082家企业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比上年增长21%;两年中,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9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21家,总数达1250家,比2017年增长34.6%;新增销售收入或资产估值达到5亿元以上的创新型领军企业41家,其中,2018年新增哈工大机器人、新光光电等18家企业,2019年新增鑫达高分子、中飞新技术等23家企业。新光光电成为东北四省区唯一一家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二、存在问题分析 黑龙江省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作用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靠创新引领发展的意识不强 企业尚未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但从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看,2018年黑龙江省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100家,较上年减少27家;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329家,较上年减少81家。由此可见,能够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看,2018年黑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为60.5亿元,较上年减少了22.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为44.8%,较上年下降了16.4个百分点。 (二)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实力较弱 黑龙江省虽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千个,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竞争力上仍处于较弱的态势。高新技术企业要在提质上下功夫,避免唯数量导向。2018年黑龙江省入统高新技术企业1141家,辽宁为3658家,比黑龙江省多2517家,吉林为893家,比黑龙江省少248家。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213.1亿元和1892.3亿元;其中辽宁实现营业收入7927.7亿元,高出黑龙江省5714.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587.3亿元,高出黑龙江省4695亿元;吉林省实现营业收入2497亿元,高出黑龙江省283.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98.2亿元,高出黑龙江省305.8亿元。详见图2。由此可见,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虽然相对较多,但各项指标较弱,综合实力不强,且与吉林和辽宁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三)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论文轻产业应用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多数仍以发表论文为主,与市场需求紧密的研究成果少,产学研用结合的层次和深度不够。2018年黑龙江省高校发表科技论文41236篇;出版科技著作1083部;申请专利7185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250件;有效发明专利15243件;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136件,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765万元;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3项。黑龙江省科教资源丰富,各类高校成果丰硕,需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不断推进能够产业化的成果落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黑龙江省培育新增长点、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 (四)高技术制造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 高技术产业是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的高技术产业集中在医药制造、航空航天、通信设备、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但从指标的对比情况看,黑龙江省高技术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较弱。从装备制造业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好,具备发展高质量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应该充分发挥优势,提升整体实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高技术制造业具备技术优势,应该向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要高质量。高技术制造业要率先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排头兵。 三、科技创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正常运转。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质量 高新技术企业既要数量多,又要质量强,实现质和量的协调发展。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提高创新能力与壮大企业规模并重,推动一大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尽快成长。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 (二)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载体作用 黑龙江省拥有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个国家级高新区,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三个省级高新区。部分国家级高新区存在着实力较弱、引领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积极扶持开发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省級开发区要积极对标国家级开发区标准,争取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三)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向国民经济需求的方向转变,研究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激活企业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需求,从机制上保证科技成果走进企业。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产业化进程。多措并举,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注重培育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集群发展 以集群发展、完善产业链的方式提高高技术制造业的整体实力。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综合实力。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完善产业链,增强创新能力。发挥原有优势,做大做强做优现有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要转型。切实发挥好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工业发展的优势,充分展现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