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思考 |
范文 | 王玉宁 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对新时期加强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现阶段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景德镇陶瓷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对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出了四点建议:坚持“三创合一”理念,营造陶瓷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立足陶瓷学科特色,建立对接产业、融入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立足地方产业,建立陶瓷产业产学研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优化陶瓷产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当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在各大学全面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9年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成立,陶瓷产业创新发展面临新机遇,亟需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在此背景下,对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对于陶瓷产业人才培养以及陶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一、新时期加强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陶瓷产业升级发展的迫切要求 陶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传统小作坊生产形式导致陶瓷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效应不够突等的问题日渐显现,陶瓷产业亟待转型升级。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试验区旨在构建陶瓷人才集聚高地,培育陶瓷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景德镇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陶瓷产业标准和创新中心,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浮梁县湘湖镇,建设创新创业、创客云集的“陶大小镇”。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无疑对于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有了更高质量的要求,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陶瓷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应当紧紧抓住在试验区建业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机遇,彰显办学特色,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引领陶瓷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陶瓷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21世纪,创新人才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陶瓷产业转型,生产技术迭代的背景下,传统陶瓷企业从业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技术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陶瓷产业的转型发展,亟需引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形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使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焕发活力。 (三)严峻就业形势下的现实需求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毕业生充分就业需求和毕业生总量过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长期存在,就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导致就业形势更加复杂,求职竞争日益激烈。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创业实践,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通过创业,创造更多的岗位需求,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落脚点主要集中在创业上,片面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认定为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或者毕业后进行创办企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竞赛,实现创业项目落地。但实际上,高校中存在创业潜力,具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学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成熟创业计划,甚至没有创业想法。创新创业教育定位的不准确直接导致了现有创新创业课程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缺乏 由于应试教育模式以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评价体系长期存在,使得我国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以课堂理论教学、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学习过程中多为被动学习,缺乏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创新创业的整体氛围。虽然学校积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活动,但由于缺乏长期推进机制,导致短期行为严重,未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普遍不高。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离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但在现阶段陶瓷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游离于专业课程培养模块之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陶瓷产业创新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创新创业课程如果未结合陶瓷专业特色开展,课程将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 (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环节。但在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教学与陶瓷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十分显著,必须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切实增进学生对于陶瓷产业、行业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陶瓷产业人才。 (五)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较短,大部分高等院校尚未形成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多为校内经管学院的老师讲授,对陶瓷产业缺乏深入了解,而陶瓷专业课程教师,又缺乏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且大部分校内教师都没有创业经历,导致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多集中在理论维度的讲授。虽然有聘请来自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但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外导师由于企业或个人事务原因,较少参与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未能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校外导师团形同虚设。 三、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景德鎮陶瓷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是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本章节以景德镇陶瓷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为例,对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一)坚持“三创合一”理念,营造陶瓷产业创新创业生态 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国家大力提倡“双创”教育理念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创合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三创”指的是“创意、创新、创业”,其中创意是灵魂、创新是目的、创业是实践,三者之间存在着创意引领创新,创新引导创业,创业引发创意的动态关系。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只有创新、创业、创业三者并重,而非单一化培养学生创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形成陶瓷产业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使陶瓷产业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立足陶瓷学科特色,建立对接产业、融入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学校每年向毕业生和陶瓷行业用人单位发放收集问卷,了解陶瓷行业发展要求和陶瓷企业人才培养具体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和内容,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陶瓷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学校在面对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专业需求,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如面向陶瓷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管理学基础”,面向材料学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开设“工程技术经济学”,使学生了解创业商业知识。此外,学校还将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陶瓷专业课程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专业体系中包含着创业,创业内容离不开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学校严格要求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立足地方产业,建立陶瓷产业产学研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 景德镇陶瓷大学利用与陶瓷行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积极开展与社会、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形成与产、学、研协同的办学机制,建立了具有陶瓷特色,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衔接互动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建设了陶瓷工程实训中心、陶瓷装备工程训练中心、艺术设计中心、陶瓷创作中心、陶瓷设计中心等陶瓷实验实训中心为第一实践课堂,学校开放实验室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第二课堂,学校周边“湘湖街陶艺村”、“陶溪川文化创意产业园”、“乐天陶社”等陶瓷市集,以及陶瓷企业的教学基地和教师工作室为第三课堂。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衔接互动,实践教学理念融入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 (四)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优化陶瓷产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景德镇陶瓷大学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鼓励校内教师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深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同时建立“以老带新,以优带弱”“传帮带”制度,安排了解陶瓷产业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增强教师与陶瓷行业企业专家间的交流与探讨,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重点吸引和聚集具有丰富陶瓷行业企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行业公认专才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指导。此外,学校定期对校内、校外讲师进行考核和评估,避免创新创业教育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创新创业导师形同虚设的情况。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创业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景德镇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与实践;景德镇陶瓷大学2020年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试验区”建设背景下“三创合一”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