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资本的劳动要素属性理论研究 |
范文 | 张霄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和制度已经肯定了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夯实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正确性的理论基础,使正确性成为民间普遍共识、常识,进而形成一致的价值观,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而肯定资本的劳动要素属性是最有说服力的道理。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020年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内容包括38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再次体现了国家支持民营资本发展的决心和诚心。政策和制度已经肯定了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冰释理论难题,夯实资本参與收益分配正确性的理论基础,使正确性成为民间普遍共识、常识,进而形成一致的价值观,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强国之路任重道远,民营经济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事关成败,民营经济的存续期或许是上百年,或许是几百年,同一屋宇下,是携手同行命运共享,还是在埋怨中别扭的过日子,这是一个事关民生幸福的大问题。 一、资本成为体力劳动主体是历史发展趋势也是追求目标 据多家网站报道,有英国大学研究预测,到2061年,人工智能将可完成所有人类任务,到2136年将取代所有人类职位,比如:预测2057年可以做外科手术,2060年可以研究数学;“每经网”报道世界经济论坛也有一份发表的报告说:到2025年,超过一半的当前工作任务将由机器完成,而今天只有29%;2020年10月17日,央视财经报道,天津港实现无人自动化全流程作业,助力京津冀企业发展;有多家媒体报道称贵州省科技厅从2019年开始启动科技地标项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无人工厂、无人矿井、无人运输等“智能+”科技项目,无人矿井方面,2022年实现“井下无人地面无煤”。人工智能有能力完成所有人类任务虽有夸大之嫌,但是不远的将来智能机器成为体力劳动主体是可以预见的事实,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应该是最早被替代的工作。无人播种,无人驾驶,无人矿井,无人工厂。这些无人生产领域没有劳动力,却源源不断生产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劳动产品,无人的劳动领域的劳动者当然只能是资本。无人有劳动的无人劳动的客观存在使劳动价值论面临一个挑战:要么承认智能机器具有劳动的能力,承认智能机器的劳动是劳动的源泉,这样我们消费的产品仍然可以叫做劳动产品,从而保证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如果否认智能机器具有劳动的能力,我们会面临这样的尴尬,粮食不是劳动种的,衣服不是劳动缝制的,房子不是劳动盖的,饭也不是劳动做的,刀耕火种是劳动,人抡着锄头种地是劳动,换成无人播种机种出来的小麦就不是劳动产品了,人轮着铁锤打的铁是劳动产品,冲压机锻造的产品却不是劳动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都是智能机器独立生产的,不承认是劳动产品当然也就无从谈起内含劳动价值了,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也失去了对社会客观现象解释的能力,劳动创造世界的传统观念也面临挑战,所以承认智能机器具有劳动的能力是一种最合理的理论选择。劳动手段形态资本是机器的哲学名字,机器是资本的肉身,所以本文中把机器的劳动直接表述为资本的劳动。 实现了“上午打猎,下午捕鱼, 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自由发展的社会不是没有了体力劳动的社会,而是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未来生活质量越高,对劳动的需求越多,如何解放?是机器替代了人类从事全部的体力劳动,从环卫清洁到外科手术及制造航天飞机,所有的脏活累活统统由机器去干。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机器替代了人类的体力劳动是消灭阶级的前提条件。 实现了“上午打猎,下午捕鱼”自由发展的社会不是没有资本的社会,而是资本多的可以像空气一样忽略不计的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不是房子、票子、车子的极大丰富,是创造财富能力的极大丰富,是资本的极大丰富,这是空想与实干的区别。我们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巨量的资本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资本成为体力劳动的主体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历史进步的脚步,也是人类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二、资本的劳动要素属性辨析 (一)资本的劳动具有劳动定义和劳动要素定义的全部特征 传统劳动的定义是:劳动是人们使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 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是劳动力的表现和使用。资本的活劳动具备传统劳动定义的全部特征:资本的活劳动就是使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有目的的创造财富。资本也具有传统劳动要素定义的全部特征:资本具有贡献活劳动的能力,贡献的是活劳动,参加的是劳动过程,可以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分割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可以按人类意愿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 (二)资本进化的具备了“劳动力”的属性 科技及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使资本进化出了贡献“活劳动”的能力,还使资本进化的具备了“劳动力”的属性,现实中,机器形态资本和劳动力的属性特征、劳动贡献过程和原理基本相同:第一、智能机器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双重属性,智能机器的使用价值创造了新商品和新价值。第二,机器形态资本价值的补偿形式与劳动力价值补偿形式相同,机器的价值与劳动力的价值一样是一个定量,就是它的购买价格或者制造成本,如100万元,假设机器使用寿命10年,机器的价值在10年中以折旧的形式从新产品价值中逐步得到补偿。第三、智能机器的使用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一样是一个变量,每天可以使用8小时,也可以每天使用16小时,机器使用价值的变量性质使机器具备了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机器的使用价值可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如机器每天开动8小时,4小时是必要劳动时间,其余4小时是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第四、人类制造的机器可以使用人类制造的其他劳动工具。 (三)资本与劳动力具有同质的商品属性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资本也是一种特殊商品,说资本与劳动力具有同质的商品属性,不是否定以人为本,而是在劳动领域二者的性质相同。劳动者乙工作20年,花费100万养了一个儿子,劳动者乙凝结在儿子身上物化劳动的价值就是100万元,儿子长大进入劳动领域被叫做劳动力商品,养儿子花费的这100万元哲学上有名字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者甲无儿无女,工作20年存款100万元买了一台自动绣花机,劳动者甲凝结在绣花机身上的物化劳动的价值就是100万元,“绣花机”就相当于劳动者甲用物化劳动养的“儿子”,劳动者乙的儿子叫劳动力商品,绣花机叫机器商品,二者都是商品。劳动者乙的儿子操作劳动者甲买的绣花机劳动挣了2万元钱,假如绣花机的工作寿命是5年,儿子劳动寿命40年,甲乙各自应该获取的报酬是多少哪?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分配,儿子的劳动寿命是绣花机的8倍,绣花机应该获取8/9即1.78万元,儿子应该获取1/9即0.22万元,这是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比例。站在甲、乙的生命阶段看付出,绣花机凝结的是甲的物化劳动,儿子凝结的是乙的物化劳动,甲乙获取报酬的原因都是因为贡献了各自的物化劳动,单从商品的角度看待,绣花机的属性与劳动力的属性在创造增值价值活动中是相同的,所以甲乙同样应该获得剩余价值。 三、经典理论关于机器的劳动属性论述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固定资本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节( 国外学者称为“机器论片断”)中写道:“机器则代替工人而具有技能和力量,它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它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而具有自己的灵魂……科学通过机器的构造驱使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现今财富的基础是盗窃他人的劳动时間,这同新发展起来的由大工业本身创造的基础相比,显得太可怜了。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因而交换价值也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尺度。群众的剩余劳动不再是一般财富发展的条件,同样,少数人的非劳动不再是人类头脑的一般能力发展的条件。于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本身也就摆脱了贫困和对立的形式”。“正如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大工业所依据的基础——占有他人的劳动时间——不再构成或创造财富一样,随着大工业的这种发展,直接劳动本身不再是生产的基础……”以上论述表明,马克思对“大工业”自动化机器体系的劳动属性的认识和肯定是非常明确和清晰的。 四、经典理论对发展民营经济与消灭私有制 二者之间理论逻辑的科学阐释 发展民营经济与消灭私有制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的理论逻辑关系马克思早有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重要结论,学界简称“两个必然”,“两个必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学界简称“两个决不会”原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科学原理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两个决不会”原理指导当下就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生产关系,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当它还没有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以前,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时候,是决不会、也不应该灭亡的。“两个决不会”原理说明民营经济存续期限是客观的,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不是以生产力发展到某种程度为标准,不是以“发达”程度为标准,是以它不再容纳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了为标准,人为主观设置消灭民营资本的时间就违反了“两个决不会”原理。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的第十九个问题答道:“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 答:不能。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恩格斯非常明确的说明了共产主义的实现应该是:世界各国集体同步;而单一公有制是与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以,共产主义实现条件成熟时的另一个社会外在表现是:世界各国私有制纷纷同步离场。我们把经典理论著名的三个论断放在一起学习,是因为这三个论断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清晰、科学的阐释了发展民营经济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逻辑:“两个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结果实现时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中国民营经济与世界民营经济集体同步离场;二是符合“两个绝不会”原理。 五、谁的资本多谁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2017年12月特朗普把美国企业的所得税从35%直接降到20%,降幅达42%,美国民众没有认为给资本家降税加重了剥削,随后世界各国纷纷跟进掀起降税热潮,如印度2019年企业所得税由此前的30%降至25%左右。降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民间投资和吸引境外资本流入,世界各国为了鼓励民间投资计策百出,无一例外张开双臂拥抱资本,因为大家都认识到,谁的资本多,谁就发展的快,谁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一)资本是不可或缺的 生产力的发展,套用一句谚语,资本不是万能的,没有资本是万万不能的,先进的生产力是数量极度巨大的资本垒出来的,存量生产力表明过去投入的存量资本,新增生产力需要新增资本,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障资本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滔滔不绝奔涌而来。单一公有制制度关上的是民营资本流入生产力领域的闸门,公有制+私有制大于单一公有制就像数学公式一样科学,公有制可用于投资的财力始终有限,拒绝民营资本,“这有些像农民种地浇水,资本是水,生产力是地,有水的河(民间资本)不让用,允许使用的河(国有资本)水有限,结果是无水可用,最终地荒了”。近百年来世界先后有前苏联、东欧8国、朝鲜和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等国家经历了单一公有制实践,短缺经济是这些国家都没能突破的瓶颈,当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大家可以浏览莫言先生的文章《粮食》和《忘不了吃》。和平盛世时间越长,老百姓手中的钱越多,民间投资潜力越大,其潜力无可替代,弃之不用,要民营经济离场就是自断粮草,自断水源,结果不言自喻。 (二)资本是生产力中绝对不可替代的要素 资本的不可替代性是绝对的,其他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的不可替代性是相对的,如增加智能机器的使用量可以解决“用工荒”难题,而劳动力解决不了“投资荒”问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资本是营盘,其他要素是兵。可以说资本本身不是要素,资本只是各要素的符号,也可以说资本是一切要素,一切要素都可以抽象为资本,投入资本就等于投入了一切要素,没有资本,什么要素都不会有,有了资本,什么要素都不会缺,资本可以购买知识、科技、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一切要素,有了资本,就像有了钱到饭店随意点菜一样,要什么有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科技是什么,科技是奇思妙想,想法不是生产力,想法变成图纸,图纸变成机器,科技成为机器以后具有了劳动能力才成为了生产力。资本是科技的肉身,比如,瓦特发现壶盖被蒸汽顶了起来,萌生了蒸汽机的想法,资本使蒸汽机想法成为了蒸汽机机器,蒸汽机才是现实的生产力。把资本定性为非劳动要素,这就像是一部电影中的男一号,这个男一号从头演到尾,贡献第一,评职称和拿工资的时候却被说成不是演员,是帮忙的,荣誉表扬都没有,这样打击资本与鼓励资本死心塌地做贡献的目标导向不一致。 六、资本收益的合理性与学界的理论难题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但是对民营资本的感情,长期以来理论似乎陷入了两难困境,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和非劳动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参加收益分配的合理性这两个命题间的矛盾,至今没有找到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的路径,两个命题和则两利,不和两伤,双方都能找到批评对方的理由,分歧的存在就是对政策权威性的消弱。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从制度上规定了资本收益的合法性,然而“资本收益的合理性”是一个理论界长期没能解决的问题,虽然有很多人、有很多文章试图从按生产要素的贡献来论证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但是只要资本在剩余价值创造中被定性为“帮忙的身份”,参与收益分配就难以做到理直气壮,资本收益的合理性问题隐含着存在合理性问题,实践需要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和非劳动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的合理性这两个命题都坚持,理论界冰释难题的使命责无旁贷。“民营经济离场论”能掀起舆论的风波,提醒我们矛盾一直存在,既然回避不了,那就越早解决越好。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日新月异,生产关系的发展自然会产生一些新的诉求,劳动价值一元论面临挑战的实质是生产关系发展新的合理诉求对其提出的挑战。诚如肖殿荒先生在《劳动价值论面临的第三大难题与出路》一文中指出的:“长期以来人们似乎陷入了两难困境: 要么放弃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命题,要么否认非劳动要素收入的合理性,不可能同时闯过两道关卡,这正是目前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根本挑战: 既要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又要说明非劳动要素收入的合理性,……,经济学界接受考验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传统模式即‘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 非劳动生产要素收入不合理剥削论,……,不少人走向反面,放弃了劳动价值一元论,诉诸‘价值创造多元论+非劳动生产要素收入合理论,……,为了迎接挑战,更多的人退守‘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 非劳动生产要素收入按贡献(及所有权)分配论”。为了破解所谓第三大难题,本文提出了第四种思路:“劳动价值一元论+劳动源泉多元论”,通过论证资本的劳动要素属性,肯定资本获取收益分配是“自食其力”,在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的基础上,说服人们放下剥削的思想和情绪。 七、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没有解决资本收益的合理性问题 “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按要素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量的多少及其对生产成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正确性及必要性已被社会普遍接受,没有收益资本不用消灭也会自行灭亡,可是,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下简称生产要素论)没能突破剥削定义的拘束,因为生产要素论仍把资本定性为非劳动要素,在劳动价值论定义下,非劳动生产要素无论如何总是不创造新价值, 照此推论,资本自身不创造新价值,自然也就只能占有劳动要素创造出来的新价值,资本没有摆脱“无偿占有”的身份,也就没能摆脱剥削者的成见,传统角色定位没有实现突破,后面的论证无论如何努力,合理性上也没有找到阿基米德支点,这就是第三大难题的症结所在,也是突破第三大难题的唯一入口,生产要素论的说服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八、广义劳动价值论没有解决资本收益的合理性问题 有部分学者认为狭义劳动价值论应该扩展为广义劳动价值论,把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从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从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领域, 试图破解劳动价值论面对的难题,广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这解决不了资本的“剥削问题”,本来传统理论认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不创造剩余价值,所以第三产业的劳动者也就无从遭受剥削,广义劳动价值论中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既然创造了剩余价值并且被资本家拿走了,那么第三产业的劳动者也就成了被剥削者,把劳动力的活劳动范围扩大到广义劳动价值论,不过是把剥削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扩大到了第三产业,把剥削从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没有解决资本的剥削问题,没有解决资本收益的合理性问题,广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因此也就打了折扣。 九、肯定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是自食其力冰释剥削的思维惯性 关于剥削问题,我先后发表过《剩余价值公平分配之日消灭剥削目标完成之时》,《生逢消灭剥削胜利的时代》,《从理论及道德上肯定民营经济的客观存在》等多篇文章,认为:剥削理论是马克思对那个旧年代工人阶级整体赤贫社会现象的科学理论总结,剥削理论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一经问世立就成为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使工人阶级斗争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今天我国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生逢國泰民安的盛世,不能赤贫的日子用剥削理论阐释,富足的日子也原样照搬剥削理论,这不合逻辑,如今我国80%的城镇就业人口在民营企业工作,“生逢消灭剥削胜利完成的时代”的结论更符合今天的社会现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我们的理论方向。 (一)剥削的思维惯性需要理论创新来改变 网上有人开李X诚的玩笑说“李超人”是“出逃人”,还列举了一批“出逃人”名单,富豪转移资产是一件对经济伤害很严重的事情,好比一个人奋力前行,却有一个大大的伤口像管涌一样在流血,玩笑背后残酷的现实是生产力的巨大牺牲,让这批“出逃人”成为“回家人”,是祖国强大的需要。贫贱夫妻百事衰,幸福生活的前提是发挥所有要素的积极性首先富起来,民营经济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生产力发展成败,二者有因果关系,理论和舆论应该引导人们放下剥削的情绪而不是相反。新时代背景下,论证资本的劳动要素属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是为了给民营经济吃定心丸,是实现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对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 今天资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犹如食物般的不可或缺,在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正确性已经被实践肯定的背景下,民营资本获取收益引发的不适感却始终存在,因为在剥削问题上理论界始终闪烁其词,语焉不详,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剥削理论的止步不前形成表面上的矛盾,认识和行动的分歧造成感情上的摇摆不定,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是自食其力还是以“帮忙身份”获取的感谢费,要不要洗白资本剥削的烙印,应该不应该洗白资本剥削的烙印,能不能洗白资本剥削的烙印至今认识并没有统一。我国政府鼓励民间投资政策的力度越来越大,民营经济也有“56789”的贡献和赞誉,然而,能力强贡献大可以做收益合理性的理由但不充分,资本更需要理论及道德的肯定,资本背负剥削的标签与其作用有明显的违和感。论证资本的劳动要素属性,用与时俱进的思维认识资本,目的就是改变对资本剥削问题的认识,取得民众价值观上的认同,只有价值观认同了,制度才有牢固的基础,没有价值观的认同,舆论难免有时会起波澜。 (二)资本就是一个供人使用的工具 资本就是受人操控、供人使用的一个工具,可以是剥削的工具,也可以是价值增值的工具,剥削定义的是一种剩余价值分配方式,消灭剥削的实质就是消灭这种分配方式,不能把消灭剥削与消灭资本划等号,所以劳资关系的核心不在于资本的存在,在于剩余价值的分配,劳动力投入活劳动是为了价值增值,投资人投入物化劳动也是为了价值增值,二者目的相同无所谓高尚与自私。 资本在万恶的旧社会被旧资本家、旧地主当过剥削的工具,但是这不是资本的本质,不是资本的出身,也不是资本的基因,是资本起过这样的作用,就像“枪”可以做坏人侵略的工具,“枪”也可以做好人保家卫国的工具一样,资本在历史上曾经充当过剥削工具,不代表世世代代都是剥削工具,以前是剥削工具,不代表必须是剥削工具,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作用变了,功效就变了,可以由坏变好,也可以由好变坏,工具的作用是可以洗白的,剥削问题不解决,资本在道德面前永远抬不起来头来。 十、劳动源泉多元论补充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冰释剥削与收益合理性理论难题 劳动价值论作为伟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不仅仅揭示了商品经济和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也是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表象,劳动交换是实质,如果没有劳动价值作为联系的基础,就像没有了千克、千米一样的衡量单位,失去了交往的准绳,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尺度、评判的标准。有部分学者把劳动价值论理解为仅仅是揭示剩余价值和剥削的理论,这就误读了劳动价值论的伟大意义,尝试否定劳动价值论就是尝试动摇社会价值观的基础,所以,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必须坚持,可以发展,没有替代。 劳动源泉多元论是指勞动力的活劳动和资本的活劳动多种活劳动主体共同构成劳动的源泉;劳动源泉多元论承认资本具有贡献活劳动的能力,把“人类的活劳动”是剩余价值创造唯一源泉改良为“活劳动”是剩余价值创造唯一源泉,即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活劳动,活劳动的源泉是“二元”的——劳动力和资本,以此补充诠释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如此,既坚持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原理,坚持了劳动价值一元论,坚持了“活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又为劳动价值论解读新时代新问题注入了活力。学界有多种版本的价值创造多元论,比如,萨伊的效用价值理论就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 协同创造”的,并且认为资本、土地、劳动力的费用决定了价值。本文的劳动源泉多元论与价值创造多元论有质的区别:一个认为资本的劳动创造价值,一个认为资本的费用决定价值;一个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一个认为价值创造的要素是多元的。价值创造多元论相当于认为家里可以有多位主人,也就否定了一元论,劳动源泉多元论相当于认为家里的主人只能有一个,劳动是唯一创造价值的要素,是坚持了一元论,但孩子可以有多个,贡献劳动的要素可以有多个,因为有血缘关系为前提,保证了家庭的完整和性质不变。 把资本是劳动要素的观点嵌入劳动价值论学说,和则两利,不仅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所有理论体系,商品生产的原理、劳动力的两重属性、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等等都能得到完整的坚持,而且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和非劳动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这个所谓第三大难题不复存在,资本收益的合理性面临的困惑也能得到合符逻辑的理论解释,劳动力与资本之间也不存在对抗性矛盾,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奋斗目标,唯一需要改变的是对资本的认识,这样的理论补充有利于化解埋怨,冰释矛盾,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 我们是在参加一场强手如林的比赛,这是一场输赢巨大的比赛,输了我们将成为别人手中的橡皮泥,赢了我们才有资格选择与别人和平共处,赢了我们才有资格选择有尊严的活着,民营经济是这场比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之一。赛场上有些国家凭借资本优势制裁、封锁我们,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才有打回去的力量,放弃资本等于放弃武器,赤手空拳与武装到牙齿的强手比赛,只会给对方创造更多赢的机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是经实践检验正确的发展道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事实为其唱赞歌,我们应该把赞歌唱给每个人听。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 北京分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