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比较绳梯法、区域法和扣眼法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 |
范文 | 丁存梅 【摘要】目的 分析绳梯法、区域法和扣眼法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本院血透室接受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绳梯穿刺法,B组采用区域穿刺法,C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采用绳梯穿刺法的A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B组的20.0%、C组的40.0%,A组的满意度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也相对较高,p<0.05。结论 绳梯穿刺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绳梯法;区域法;扣眼法;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1..02 维持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肾脏的主要治疗方案,其治疗步骤是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体外,通过透析机,将血液中的杂质进行替换,达到清除血液代谢物的作用,确保患者电解质等平衡,而建立动静脉内瘘属于常见的血管通路方式,并且通路的功能直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的穿刺及其重要[1],本研究主要分析比较绳梯法、区域法和扣眼法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特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本院血透室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并建立内瘘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绳梯穿刺法,B组采用区域穿刺法,C组采用扣眼穿刺法。A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6~73岁,平均(51.22±1.73)岁,其中慢性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2例,红斑狼疮肾病2例;B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5~75岁,平均(51.35±1.82)岁,其中慢性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例,肿瘤性肾病2例;C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4~74岁,平均(51.35±1.62)岁,其中慢性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例,其他2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血液透析适应症[2];②依从性较高。③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④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精神障碍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患者均平卧位内瘘向上,选择16G穿刺针,内瘘口和穿刺点超过5cm,由丰富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完成穿刺。A组患者穿刺方式为绳梯法,操作人员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患者内瘘状态,将每个穿刺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cm左右,同时保证穿刺点之间的距离相同,穿刺的原则要秉持着由远到近,当所有穿刺点完成后,再从第一个开始,重复操作。B组患者穿刺方式为区域法,穿刺位置的血管应选择弹性较高,穿刺方式为蜂窝状穿刺,每次都必须更换穿刺的区域。C组患者采用扣眼穿刺法要求每次使用的锐针均为同一个穿刺点、同一角度以及同一深度,一般情况下1~2个月就会形成皮下隧道,扣眼形成后,再进行穿刺。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上述不同穿刺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 ②比对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利用我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分析,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案 采用SPSS 20.0分析处理数据,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t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三组患者中,A组患者出现1例血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5.0%;B组患者出现2例血管狭窄、1例闭塞、1例血管瘤,并发症发生率20.0%;C组患者出现3例血管狭窄、4例闭塞、1例血管瘤,并发症发生率40.0%;A组明显好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患者的满意度 三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中中,A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2.3±4.6;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85.3±3.7;C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85.3±3.7,A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常用的血管通路,为透析的患者提供血液,但是由于透析时间过程太长,所以患者会长期受到血流量的冲击,另外,每次结束透析都要对穿刺位置进行按壓处理,这样对患者的内瘘血管损伤较大,容易出现动脉瘤、血栓等,因此如何选择正确有效的穿刺方式是提高治疗安全的关键[3]。 在临床中对于穿刺方案有三种,绳梯法、区域法和扣眼法穿刺法,其中区域穿刺和扣眼法是常用穿刺方式,虽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明显,区域穿刺很容易导致患者局部皮肤松弛,并产生渗血,而扣眼穿刺法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出现一定的损伤,出现血栓或者狭窄的情况[4],因此上述两种方式的效果均不理想。而绳梯穿刺法确保每个穿刺点的距离相同,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穿刺,使患者的内瘘均匀,同一个穿刺点需要经过2周才能再次穿刺,因此可减少血流对同一位置的冲击,降低血管瘤的发生[5]。 综上所述,绳梯穿刺法相对于区域法和扣眼法穿刺法,其对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巧荣,刘 丽,张锦莲.绳梯法与区域法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5):188-190. [2] 殷金梅,陈彦茹,李康来,等.不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321-322. [3] 李 萍,柴冬雪,张玉静,等.钝针扣眼交替穿刺法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8,17(5).:352-355. [4] 陆哈琳.比较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影响[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4. [5] 杨 群,吉小静,戴欢欢.两种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114-116. 本文编辑:李 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