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县域如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研究
范文

    李燕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81-01

    摘 要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支优绩优能的人才队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则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我市始终秉承着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的理念,为我市本土企业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创新创业人才 现状 管理策略

    在现今的社会中,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扬中实际,对县域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并提出了适合县域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长效机制的路径。

    一、我市创新创业人才现状

    作为江中小岛,扬中资源与市场两头都在外,从“乡土人才”到“高端人才引进”,从“供销员经济”到“技术员经济”,从“乡镇企业、小作坊”到“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在人才工作的实践中,我市始终秉承着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的政产学研合作理念,这个理念支撑了我市本土企业的高速发展,也支撑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截止目前,我市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26人,省“双创计划”78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团队”1个,入选省“双创”高技能人才计划1人,镇江“金山英才”高技能人才计划9人,获评“国家友谊奖”1人,国家外专首席专家项目1人,以上人才和团队的引进,为全市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撑。

    二、我市制约双创人才发展的因素

    一是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沟通交流机会少。高校院所与企业间沟通交流机制不完善,双方交流了解的机会不多,况且我市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总体不多,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也导致双方沟通交流不畅,政产学研合作困难。

    二是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高新产品规模小。有些可以转化的成果,因其专业不是我市优势产业,难以在本地实现转化。有些企业受资金、场地和市场等因素制约,已拥有的专利成果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产品规模偏小,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是合作机制比较单调,合作模式创新少。目前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购买技术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合作实施政府科技项目等,共建研发机构、创立创新联盟、组织前瞻性研究等方面较少,有些产学研合作仅停留在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上,普遍存在着成果搁置现象,产业化水平比较低。

    四是政策优势不够,人才吸引力不强。我市目前的人才政策与周边地区相比相形见绌,扶持力度对人才吸附力严重不足。人才是“候鸟”,哪里的环境适宜就往哪里聚。县域“硬环境”缺乏竞争力,如“软环境”再得不到优化提高,将进一步加剧人才的“引、培、留”问题。

    三、对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开启互联网+引才模式。开发一体化人才引进信息平台和人才APP,集人才项目申报、人才供需对接、信息统计分析、政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所有线下业务全部搬上线,并与相关网站无缝对接,做到全市统一、上下贯通、左右联接、高效协调。

    二是招“精”引“尖”与产业发展兼顾。一方面注重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精尖人才项目的引进,用好高端人才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人脉,培育龙头型项目,另一方面加大对小企业、小园区相关人才项目的承接力度,培育带动新兴产业的成长。

    三是打造柔性引才新天地。人才的引进形式不拘泥于“刚性”,也可采取柔性引才的策略,如聘请“候鸟式”顾问,“星期日”工程师、“假日教授”等高层次双创人才,“不求我有,但求我用”,以补齐特殊性人才缺乏的短板。

    四是注重对海归人才的开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国外汲取和积累了很多国际性的创新创业的先进理念,各级政府可以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吸引和促成海归人才回国后顺利进行创新创业。

    五是引人才和优环境并举。新常态下,要更多地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增加市场主体,减少政府审批,实施普惠性税收政策等方式,释放创业活力,激发创新动力。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孵化器或创业基地、科研资助、应用推广示范、为创新创业提供保险、组建基础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创新活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开发互联网+引才思维,开发一体化的互联网引才平台;要把招双创人才与产业发展兼顾起来,坚持“抓大不忘小”;通过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注重加强对海归人才的管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多形式并举营造优越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马莉.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1):231-233.

    [2]张华.人才国际化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机制研究--以江苏实践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124-127.

    [3]杨月坤.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46-14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