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应用系统建设
范文

    杨中营

    在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北京数字档案馆)中,应用系统建设是整个建设项目的重点,它为北京数字档案馆提供系统功能支撑,是各项档案业务信息化的具体实现,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的直接体现。

    一、建设目标

    北京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四个平台”:即,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文件中心平台,实现市、区档案移交单位对列入进馆范围的电子文件的综合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档案接收平台,转变现有的电子档案接收模式,实现对市、区档案移交单位电子档案的网络移交接收;建立全市統一的档案管理平台,转变现有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建立电子档案凭证价值保护机制,实现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建立全市统一的档案利用平台,转变档案利用模式,实现档案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分层次、多渠道的共享利用。

    二、体系框架

    北京数字档案馆是覆盖市和区档案局(馆)、档案移交单位以及普惠社会公众的区域性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可通过在线或离线的方式与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各省级档案局(馆)和其他机构实现档案数字资源共享交换。

    三、总体逻辑架构

    北京数字档案馆的总体逻辑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现层和服务对象层6个层次,以及贯穿于各个层次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2大体系。

    (一)基础设施支撑层:包括市档案馆专网基础设施支撑层、政务外网与因特网基础设施支撑层,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层。在市档案馆专网基础设施支撑层上,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存储资源池,通过对资源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源池运维监控,提供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服务,采用传统方式构建服务器和网络系统,并在专网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在政务外网与因特网基础设施支撑层上,政务外网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相应的计算资源池(不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安全管理相关服务器)、网络资源池(只包括虚拟化服务器上虚拟出来的VM的网络资源,基础网络系统采用物理部署方式)和存储资源池,并通过对资源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源池运维监控,提供计算服务、数据存储、负载管理、备份容灾服务、安全域划分和网络服务等服务。因特网采用传统的方式构建服务器和网络系统,并与政务外网共享存储资源池。

    (二)数据资源层:包括基础信息库、档案内容库、业务过程库、辅助信息库、标准规范库、运行维护库、电子档案身份证库和统计信息库等数据库。

    (三)应用支撑层:包括凭证性保障支撑、流媒体服务、工作流引擎、格式转换、文件传输中间件、应用中间件、OCR识别服务、报表管理、认证授权支撑、全文检索和授时服务支撑等组件,以及用于用户定制所需的组件管理、配置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等标准接口。

    (四)应用层:包括电子文件中心(数字档案室)、档案数字资源接收、档案数字资源征集、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档案数字资源利用服务、电子档案身份证管理、元数据智能捕获与封装、查询统计、数据交换、全面运行控制等应用。同时,通过用户定制界面实现面向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功能。

    (五)展现层:分别在政务外网、因特网、专网建设门户系统。在政务外网和专网门户主界面中集成应用系统的相关功能,实现对应用系统的功能整合。在因特网门户提供信息发布、开放档案查阅利用等相关功能。

    (六)服务对象层:包括市、区两级档案局(馆),档案移交单位以及社会公众。

    (七)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指导原则、档案业务、信息技术和运行管理等四类标准。

    (八)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技术安全体系和管理安全体系。其中,技术安全体系包括物理、通信网络、计算环境、区域边界和安全管理中心等方面;管理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

    四、总体技术架构

    在总体技术架构上,遵循SOA标准,进行多层架构设计,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北京数字档案馆系统平台分为9层,分别是基础设施、技术平台、安全服务、消息服务、数据服务、业务服务、展示服务、应用和用户。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基础设施:包括数据库、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负载均衡、机房及配套设施,共同组成系统运行的基础保障环境。

    (二)技术平台:提供公用的系统支撑工具、监控管理以及相关组件。

    (三)安全服务:提供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权限控制、安全审计、电子档案身份证等安全管理服务。

    (四)消息服务:提供统一的系统消息管理服务,包括消息生成、消息分发等。

    (五)数据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服务,包括元数据管理、报表服务、数据交换、格式转换、在线浏览、数据存储、介质管理、数据备份和数据分析等。

    (六)业务服务:提供统一的业务逻辑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档案收集、档案整理、归档入库、移交接收、档案征集、技术保护、档案编研、数字化加工、专题管理、档案鉴定、长期保存、档案检索、档案统计、库房管理、全宗卷管理、借阅管理、抵馆利用、跨馆利用、异地出证等。

    (七)展示服务:提供客户端访问展示机制管理,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客户端展现形式和应用形式。

    (八)应用:为整个业务应用系统构建的实例,包括电子文件中心系统(数字档案室系统)、档案数字资源接收系统、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资源利用服务系统、综合统计查询系统和电子档案身份证管理系统等。

    (九)用户:提供人机交互展示页面。

    五、应用架构

    根据建设目标和总体逻辑架构,项目设计开发了五大应用系统,即电子文件中心系统(数字档案室系统)、档案数字资源接收系统、档案数字资源征集系统、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资源利用服务系统。

    同时,项目还设计开发了电子档案身份证管理系统、元数据智能捕获系统、综合统计查询系统、数据交换管理系统、全面运行控制系统等核心子系统,这些核心子系统分别从凭证性保障、元数据捕获、查询统计、数据交换、系统运维等不同方面为北京数字档案馆提供核心技术保障或系统支撑。应用架构如下图所示。

    六、數据架构

    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项目规划设计了档案数据在形成、归档、销毁、移交、长期保存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流转方向和流转过程;同时也规划设计了处于同一生命周期阶段的档案数据的存储、备份、分布、共享交换和利用等。具体如图5所示。

    七、系统部署

    在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中,应用系统横跨三个网络,分别是因特网、政务外网和市档案馆专网。应用系统在三个网络上的部署情况如表1所示。

    八、档案数字资源分库管理方案

    为确保档案数字资源在安全保管和长久保存的同时提高利用效率,项目根据分库管理的理念,在综合考虑网络划分和应用系统部署的情况下,对档案数字资源(包含原文和目录)进行了分库管理设计,将档案数字资源分为长期保存库、利用库和管理库(临时库)。具体如表2所示。

    九、技术实现

    (一)关键技术路线

    项目基于Web Service的J2EE技术架构开发建设,采取构件技术进行系统搭建,便于后期不断完善和扩展。采用XML和FTP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档案数字资源的共享交换。

    (二)高性能设计

    针对大数据量并发的压力,为保证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项目从数据传输、服务响应、数据访问、数据存储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和开发建设,满足高性能要求。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HTTP压缩和文件压缩技术;在服务响应方面,采用负载均衡和集群部署的技术;在数据访问方面,采用了缓存技术;在数据存储方面,对数据库进行了优化升级。

    (三)统筹建设数字档案室与数字档案馆

    采用集约化建设理念,将数字档案室纳入数字档案馆项目一并建设,通过建设北京数字档案馆一个项目同时实现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两大功能,一举两得,避免了各单位的重复建设,节约了政府投资。

    (四)应用了电子档案身份证技术

    项目应用了一项保证电子档案凭证性的核心技术——即电子档案身份证技术。该技术通过为每一份电子档案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身份证,将电子档案身份证保存在电子档案身份证库中,当需要验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时,即可从身份证库中取出其身份证对其进行验证,从而为电子档案的凭证性保障提供技术保证。

    (五)虚拟档案库房管理

    项目设计开发了虚拟档案库房技术,通过建立虚拟档案库房,可以实现档案实体的灵活排放和虚拟展示,档案保管人员通过系统即可形象直观地进行档案库房管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四性检测工具开发

    项目研究制定了档案数字资源四性检测方案,设计开发了档案数字资源四性检测工具,可以实现对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及元数据、目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进行自动检测,极大减少人工检测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提升显著。

    (七)身份证识别和射频IC卡技术应用

    项目应用了二代身份证识别技术,实现抵馆利用人员身份信息的自动读取登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操作失误。项目还应用射频IC卡技术。利用接待人员可为抵馆利用人员建立自助查档临时账户,并将账户信息写入IC卡,抵馆利用人员可持IC卡实现自助查档,极大减轻利用接待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还能提升利用者的查档体验和查档效果。

    (八)多重检索

    项目提供了模糊检索、单库检索、跨库检索、组合检索和全文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检索需求,实现档案数字资源“准确、快速、全面”地查找和定位。

    十、结语

    北京数字档案馆已经完成了电子文件中心系统、档案数字资源接收系统、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资源利用服务系统等应用系统(涉及41个业务流程,包含17个子系统、335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基本实现了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业务工作的全覆盖,对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覆盖。完成了与OA系统、媒资系统、CA系统电子档案身份证系统等的集成,完成了系统安装、系统部署、系统培训、第三方测试以及等保三级测评等。目前系统正在全面试运行,我们将持续优化完善应用系统,以便更好地满足档案工作需要,更好地优化档案工作流程,更好地引领档案工作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