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泻胸中之丘壑 泼纸上之云山
范文

    文 景

    在职业与非职业理论家中,我更喜欢看非职业理论家的作品些。职业理论家的文章,尽管功性两见,郁郁芊芊,终觉像吃某些专卖店的饺子,皮多馅少没有什么嚼头:职业画家的作品,又似乎太重技巧,以至于功夫娴熟而圆熟无味,缺乏了些地道和纯朴,尤其缺乏某种精神和风韵。相反非职业理论家和画家的作品反倒更具某种性情和天趣些,往往让职业理论家和画家望尘莫及。当然,有规律必例外。也有地道的职业性的人物,非但没有该领域所共有的某种职业习俗,而非职业人士所具备的某种天籁和情趣反倒一应俱全。

    陈传席先生就是这种传奇式的当代名家。虽然他在理论界甚至学术界是职业角色,却有非职业的一面。无论是理论性的还是批评性的诗文著作,抑或是实践性的书法绘画,也无论是专业性还是可读性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另外,涉及之广,研究之深,也是不多见的。因此,我们在研究他的成就时,既不能轻易地把他归属到哪个领域中去,也不能简单地归属到具体的某一领域中去,那是一种缺失。他除了美术之外,对于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涉及和研究。不但通“史”达“论”,也知“文”解“诗”,而且史论兼备,诗文并长,书画文章其备。不仅如此,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非凡的学术胆识在圈内也是很少见的,他为人正派,学风正直,学术独创,文风严谨缜密,真知灼见,“敢独排众议,发人所未发,角度特别,新意时出”,无论是对大师的批评,还是对史实的矫正,皆“有凭有据,掷地有声,非一般浮薄苛论者可比”他在当代读书界,给人的留下的印象是:自由流畅的文笔,既有洒脱豪放,也有令人豁然开朗;既没有长期以来的种种“左”的习惯和教条,也没有那种书斋式的学究之气,而是直接切入问题的本来,并直言不讳,及富历史使命感。他对史、论、评皆孜孜矻砣,勤于笔耕,成果煌煌,三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并有自己独到的贡献。这些成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素质和语言文字的技巧问题,而是他整个人生经历和全面修养的自然流露,更是他的一种人生追求。

    作为当代学者,绘画于陈传席先生而言,只是其学问中的余事而已,因而,陈先生在当代绘画史上并不是一个职业画家。如果单从绘画角度着眼,陈先生是一个有着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并具“通人之才”的学者型画家。他的个性与学养使得他的画作偏重于纯文人化的画风,其绘画审美格则偏重于静逸一路,并不是重强烈的情感表现,而是具有超逸绝尘的一种孤傲之气,透露出啸傲林下的名士之气,并依稀看到些正义直指的影子。在他的作品中,既体现出一种中国传统文人的深厚内涵,其笔端也凝聚着雍容优雅的某种格调与品质,并赋予时代的某些精神气象。

    古人云:“画者,成于技而显于道”,是之谓也。纵观中国画史,大师起码都通乎于两者(理论与实践),而非独善其一,犹火车之双轨,相辅相成,古之顾恺之、董其昌,今之黄宾虹、徐悲鸿,皆负显赫之名,非但名于画,在画史画论之着力也甚重甚显,甚至在其他方面也成绩卓著。中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生命境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形而下的技术层面。如果是这样,即便再笔精墨妙,其艺术价值也不会太大。因此,只有自然天成,画出真性真情来,才是绘画艺术的本来。基于此,便有了傅山“四宁四方”理论的提出。所谓“遇小物而通大道”,也是这个道理。画家的精神境界直接决定其艺术境界,而博学互通恰恰又是从内心生活方面提升画家精神境界和人格品行修养的有效途经。津津乐道于技巧的操作而不重学识修养的加强,是难以籍小物而通艺术大道的。

    艺术家如遵循其道,而兼于两者,相互打通。并广涉博采,方可入大家之列。偏于理论而疏于实践者,便只能以理论研究著称于世;偏于实践而疏于理论者,则以实践研究著称于世。前者之理论虽可至高深,然则易于空泛,缺乏实践依据;后者之实践就无法想象他能走多远了,非但毫无依托,且及易流于形式而坠入匠人之列;除此之外,还要相互打通,并广涉博采,才能到达一个真正的艺术层面观当今画坛,许多艺术家或实践、或理论,难有通而备之者,更不用说打通和博采了。所以“技以载道而文质彬彬”之大家,日渐凋零,有鉴于此。艺术的最终价值,不仅是技术性表现之精度,而且是精神性表现之深度既是学养和艺术造诣、艺术思考及付出心力的物化形态,也是以新的艺术元素融会贯通的艺术结晶一个没有深厚人文修养和全面艺术素养的画家是很难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的。

    《老子》云:“少则得,多则惑”做大学问的人,干大事业的人大多不拘小节陈传席先生是我所见到的最不拘小节的名家,他表里如一,从不遮遮掩掩,正因为他是个真正不拘小节者,不了解陈先生的人,大多对他的为人处事不太理解,甚至非议不过我觉得这并没有错,相反是做人的本来,如果八面玲珑,忙于周游,人云亦云,岂能有所事事?正因为有陈先生这样不多见的大家风范和学术态度,才会有学术界仅有的一线生机,而不至于留下诸多学术遗憾,甚至学术腐败。

    长期以来,陈先生目不傍骛地走着自己的路,几乎不与外界接触,远离现代社会的浮躁,在一个近乎封闭的生存环境中构筑着自己的学术世界,仿佛是蜇居闹市的一个隐士,这种独立不羁的生活方式,这种非同寻常的治学态度和风范,是一种自由精神,是中国艺术的生命力,是传统学术的最高境界。作为艺术探索同道之后生,我倍感欣慰结识这样的前辈,并有幸聆听他的教诲。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些从艺的真谛,并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虔诚的艺术探索之精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在艺术探索之路上,不断收获新的成果,并最终为中华文化的薪火相续和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逮夫元人专为写意,写胸中之丘壑,泼纸上之云山。”这是元代绘画美学思想的特征,是中国古代纯丈人化画风的在高峰时期的一种思想境界。陈传席先生的山水画,正是这种绘画美学思想在当代的具体表现。

    陈传席先生的山水画,在当代中国画坛属逸品一格的上品之作。承继的多,提出的少,实践的多,系统建设的少,思想上是自由的,文化上是传统的,学术上是“为己”的,艺术上清高的,是当代真正意义上的入世型画家的出世之作。

    艺术对先生来说,既是爱好,也是生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