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海洋命运共同体:内涵、价值与路径
范文

    王芳 王璐颖

    【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 ?科学内涵 ?时代价值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6.013

    今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动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國人民安危与共”。[1]这一讲话首次向世界明确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体共同体的倡议,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指明了路径和方向。这一理念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人类立场的天下关怀、深邃高远的历史眼光,以及和合共赢的发展哲学。当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这一理念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大力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是紧要的政治任务和重要使命。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科学内涵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不是一朝形成的,而是有个认识深化和政策延续的过程,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理念和倡议一脉相承,是对它们的深化和拓展。

    首先,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它是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贡献的中国智慧和方案,为全人类在海洋合作交流与资源共治共享上提供了“最大公约数”。其次,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创新拓展。今后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仍然需要坚持海洋强国战略,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二者是相互推动和促进的关系。再次,海洋命运共同体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化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它以海上经济合作带动沿线国家的安全合作、文化交融,在增进共同繁荣和海洋福祉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海上命运与共的紧密关系。因此,海洋命运共同体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一带一路”倡议努力追求的结果。

    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相一致,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价值体系主要包含如下五个方面,即五个“共”:

    共护海洋和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3日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海洋和平安宁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倍加珍惜”。二战后国际上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确保海上70多年的安宁,但近年来海上有关岛屿主权、领海权益等争端层出不穷,有愈演愈烈之势。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就是倡导各国用对话协商来解决领海、主权等争端,共享和平的海洋时代。

    共谋海洋安全。当前海上安全环境总体良好,但仍面临复杂形势。一方面是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横行对国际秩序造成的挑战和破坏;另一方面又有恐怖主义、海盗、突如其来的海啸,还有海上通道的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接踵而至。面对传统安全和大量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各国应共同团结起来组成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海上出现的安全挑战。

    共促海洋繁荣。海洋天然具有连通性和开放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海洋孕育了生命,联系了世界,促进了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今天,全球海洋经济产业链之庞大、分工合作之复杂前所未有,任何国家圈占海洋空间单一发展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合作开发、互利共赢成为必然。

    共建海洋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这一重要讲话标志着中国对海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实现了将海洋生物的生命、命运和整个地球、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全球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全面地认识海洋,为人类真正关爱海洋奠定思想基础。

    共兴海洋文化。人类在探索、征服海洋的过程中创造了蓝色的海洋文明,它包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探索未知、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无论哪国的海军,无论哪国的渔民,都有上述这种独特的海洋文化气质,它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也是需要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文明。

    可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就是倡导人类在海洋领域实现政治上和平、军事上安全、经济上繁荣、生态上环保、文化上繁荣,倡导人类在海洋上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

    当前,为什么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其现实背景与时代意义何在?

    它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战略选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海洋命运共同体倡导的提出,首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建立在对世界大势的清晰判断和人类未来走向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海洋也前所未有地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在政治和安全上,海洋安全内涵空前拓展,风险挑战日趋复杂多样,海洋公共安全需求愈发迫切,海盗、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活动依然猖獗,台风、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频发。领海主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引发的海洋权益争端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加之,一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展本国战略利益,以“航行自由”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行海上霸权之实,对国际海洋秩序造成严峻的挑战和破坏。在生态环境上,海洋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愈发严重,海洋正成为“人类最大的垃圾回收站”,每年漂流、倾倒入海的塑料垃圾达800万吨,90%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利用。[2]这种情况下,各国共同维护海洋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期待日趋强烈。面对这些制约全球发展与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是封闭、对抗、零和游戏,还是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海洋世界?这个蓝色的星球该往何处去?这些难题摆在各国人民面前,拷问着人类的良知与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在海洋上的共同长远利益,为人类未来擘画美好蓝图,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提出了凝聚共识、增进战略互信、合力应对挑战、共同维护海洋法治与秩序,建设共商共建共享、和平安宁繁荣的海洋的新主张。这绝不是空泛的口号,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而是中国面对世界大变局,向国际社会提出的有关海洋的中国方案和战略选择。

    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路径。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历史的铁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当前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前所未有地具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但越是在这个关键时期,越考验我们的战略定力,考验我们谋势、造势和营造和平安定国际环境的能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安定和平的国际大环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和平发展中才能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是为营造国际和平的海洋环境、共享发展机遇提出的重要倡议,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性质使然,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径,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与此同时,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也有力地回答了国际上对中国向海图强、和平崛起的猜疑與不安,是对西方“修昔底德陷阱”思维的正面回应。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今年7月国务院发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将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人民海军正在用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海外进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等行动,彰显大国风范,体现大国担当。

    它是为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海洋滋养着人类,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其中150个是沿海国,有着各自的主权利益与不可推卸的海洋生态保护等责任,但如何协调与监管历来是难题。[3]加之占全球海洋面积64%的是公海,在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缺乏强制执行力的大背景下,这片巨大的区域极易受到掠夺和忽视,造成海洋的“公地悲剧”。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有着如下缺点:目标碎片化,未能有效统一;方向扭曲化,甚至沦为域外大国干涉地区事务的依据等。如何使混乱的全球海洋治理走向统一,推动实施多边机制,维护全球海洋治理秩序,从而挽救治理失灵的状态,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就不啻为一剂灵丹妙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效地化解了当前海洋治理的难题,顺应了时代潮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蕴含着相互依存观、可持续发展观、新安全观、共同利益观等,它必将为各国所欢迎与接受,并凝聚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共识。

    它是创新国际海洋秩序的话语体系。两千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此后海上霸权思想曾大行其道,成为西方战略文化的底色。近现代以来欧美一些霸权国家依靠其实力,主导和左右了国际秩序,进而垄断了海洋话语权,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己的国际海洋法律、政策,并用这些国际公约构筑起一整套保护西方海上霸权利益的规则体系。而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权益要么被忽视,要么被牺牲,因鲜有机会参与国际海洋规则的制定,而处于弱势失语的不利状态。

    海洋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正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不断积极和强化理论的贡献,努力扩大海洋话语传播的重要表现。它是“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和合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为增进人类整体福祉所贡献的全球共利性话语。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构建与实践路径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从观念到行动、进而塑造现实的动态过程。其间,加大宣传力度、设置共同议题、建立战略互信、增进共同福祉,从而实现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最终达到命运与共是必然路径。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文化和观念上:倡导全球海洋大局观,形成文明多元、人海和谐的国际海洋文化新理念。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倡导宽广的天下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海和谐观。

    树立全球海洋大局观,就是要培养海一般宽阔的胸怀。世界海洋足够大,能够容纳下发展阶段不同、利益诉求不同的国家。各国在全球海洋共同利益“公约数”之下能够得以充分发展。要超越文明优越论,遵循文明互鉴的原则,使各种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在世界海洋的联通下相互借鉴和激荡。

    树立全球海洋大局观,就是要倡导人类整体意识、全球海洋整体意识。打破海洋区块化,冲破海陆藩篱,破除海洋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能力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海洋权益碎片化、海事议题分散化的现象。以人类整体利益和全球海洋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最终实现人海和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状态。

    政治和安全上:倡导换位思考,形成相互尊重、和平稳定的国际海洋安全战略新格局。当今国际社会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造成。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着政治安全上的信任赤字,缺乏换位思考的立场、态度与胸怀。

    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各方应互尊互信、减少猜疑。在海洋安全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家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海上政治和战略的互信是重要基础与纽带。这就是要大力倡导国家之间、国际社会之间在海洋问题上多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形成政治平等、相互尊重、互谅互让、包容互鉴的态势,通过坦诚开放的沟通与交流,正确看待彼此的合理发展与利益,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猜疑,积极扩大利益共同点。要倡导各国政府和海军坚持和而不同、聚同化异的原则,积极推进双边与多边对话机制,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海上安全交流合作,实现从高层互访到联演联训到人员培训等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与互动,在增进理解与信任中有效管控分歧、降低风险,共同维护海洋和平稳定。

    經济和生态上:直面全球海洋重大问题,形成开放合作、同舟共济的国际海洋经济、生态大环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海洋命运共同体是针对全球海洋治理难题而提出的,因而直面与解决这些难题是其生命力所在。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海洋治理观,一方面在国家层面,大力推动构建新型海上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航运产业、渔业以及海洋资源的共同开发,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以海洋为主要载体,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合作共赢,最终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另一方面在地区和国际层面,推动完善海上各项国际法律规则与行动协调机制,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变革,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科研项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果,项目编号:2019SZ153)注释

    [1]新华社:《习近平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23/c_1124404136.htm。

    [2]傅梦孜、陈旸:《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念与路径》,《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0日,第11版。

    [3]袁沙、郭芳翠:《全球海洋治理:主体合作的进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8年第1期,第47页。

    责 编∕马冰莹

    Abstract: The Marine Community with Shared Destiny is the latest initiative advocat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ts main connotations are: calling on related countries to protect marine peace, seek marine security, promote marine prosperity, build marin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marine culture together. It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 and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mid the unprecedented great changes. It also shows the wisdom that China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global marine governance. To build the Community, the key lies in advocating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aving empathy, facing the major global ocean issues squarely, and eventually consolidating consensus, thus forming a global community with shared marine interests, shared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d destiny.

    Keywords: Marine Community with Shared Destiny, scientific connotation, value of the times, establishment path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