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究
范文

    聂文文

    [摘 要]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密切相关。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自由性等特征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平台。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只有积极调控网络的负面效应,才能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良性有序发展及政治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大学生;网络监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 D0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1-0129-0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普及,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日益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不仅影响着人们日常交流、学习、娱乐和购物等行为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自身价值观、思维方式。尤其是互联网的自由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征,使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感受、认知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让广大大学生群体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获取政治信息、发表政治观点。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对提高我国青年一代的政治素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及特点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公民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一个动态过程”[1]。在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最为关键的应该是青年时期,而大学生群体是社会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因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必然成为时下乃至今后的一个典型性问题。深入了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特点,既是实践的迫切需要,又是理论上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概念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大学课堂教育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比较全面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与情感,并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政治系统进行互动的过程。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多种途径,在传统社会里,社会青年要进行政治社会化主要是通过长辈和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环境的熏陶,国家政治系统的政治教化以及同辈群体之间的政治知识交流等一些方式来进行。在现代社会,各种信息存储设备的发展改良,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人群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等级观念的弱化,人与人之间接触的频繁,都使得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最具有代表性,因为他们思想开放程度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且他们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最能反应这个时代的特色,所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对于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合格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时间周期骤缩短。在传统社会,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的局限,社会成员要掌握必要的政治知识、政治规则以及政治能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在现代社会,网络已普及,而网络恰是当今人们接收与传播政治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正因为如此,大学生获取政治知识的效率有极大提高,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到各类政治信息。再说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打破了时间、空间、年龄、性别的限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成人化的政治思维和政治技能,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他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提高政治能力的时间。

    2.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环境的开放性。网络不仅是一个强大的信息存储平台,包含着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源,而且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比其他传统政治社会化途径更丰富的资源。例如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再不用像以前一样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逐层下达与传播,而是可以通过网络,由一个点同时向多个方向大范围辐射,使所有接收者不受时空限制,都能够在同一时间收到来自中央或上层组织的政治信息和政治决策。

    3.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信息的交互性。在传统社会中,大学生靠单方面的接受学校、长辈等传播的政治信息,而在现代社会,网民之间没有年龄、社会地位的限制,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接收、传播政治信息。大学生一方面接收着来自社会不同群体传播来的政治信息,另一方面又向外“辐射”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交互性是网络时代政治信息传播的一大特征。互联网使大学生改变了被动接受政治文化教化的方式,积极主动关注政治信息、参与政治生活。

    4.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更具复杂性和风险性。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各类良莠不齐的政治信息充斥其中,人们在网络上往往以匿名的方式来进行网络交流,不知道对方在真实生活中的身份。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接收和发表政治观点。因此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在网络上被大为弱化,可以说,网络是个“大染缸”,想要保持自身的“清白”就必须具有较高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阶段,理性辨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容易受到网络上偏激、荒谬甚至违法观念的影响,因此,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一定的风险性[3]。

    二、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网络信息非常多元化,大量信息不是以枯燥的文字向网民展现,而是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在网民面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比较开放,新鲜事物对他们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性,他们每天花费在网上的时间占有很大的比重,深受互联网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正面影响

    1.网络丰富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网络信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且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和共享性。通过互联网的交流传播,大量政治信息能全方位、快便捷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大学生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接触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政治规则、政治价值观念等,还可以了解到国内外政治形势、政府工作计划等多方面政治信息,这样便极大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

    2.网络拓展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渠道。网民不分年龄、社会地位、财富、民族,可以自由平等地传播和分享政治信息,打破了传统的等级限制,这便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新的渠道;网络不仅改变了传统社会封闭式的生活,而且也减少了人们参与政治的现实技术壁垒。在网络未出现之前,公民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必须亲自寻找相关政府机构以求解决。然而,同样的情况在当代社会里,公民却可以利用网络便捷地掌握相关方针政策,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以寻求合理解决的路径。

    3.网络激发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意识。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内容繁杂、形式多样的政治信息,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可以就重大政治事件、政府决策以及国内外局势发表观点,可以最大程度介入政治生活,以主人翁的姿态关注政府服务计划、进行利益表达、监督公务人员的行为等等。目前,中国网民的网上参政行为正在逐渐增加,而大学生占中国网民的很大一部分,他们积极活跃在各大网站,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二)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中复杂的政治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政治价值观。网络里各类信息泛滥,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传统封建迷信文化等充斥其中,大学生理性判断能力、政治鉴别能力还不健全,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侵蚀,导致政治规范与价值观念模糊不清甚至趋向歧途,从而弱化了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权威。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全球性特征,大学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参加跨国性政治活动,在网络世界里自由接受和传播政治信息,不受政治权威的干涉和管辖,从而也淡化了自己的国家意识。

    2.网络的虚拟性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网络上大量不良政治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而且黄赌毒等色情、暴力信息也将“魔爪”伸向自制能力不足的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上各类信息的表达、交流和传播常常是在匿名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存在地域、环境的间隔,网上行为往往不会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家庭角色完全对应,因而社会道德的约束作用大为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也被弱化。

    3.网络信息的监控缺位容易造成大学生政治行为失范。网络信息过滤技术还不够成熟,加之大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不够健全,缺乏理性判断且过于情绪化,容易轻易接受不良政治信息,再加上目前我国网络信息管理还不够规范,网上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够完善,这些都导致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缺乏严格、系统的规范、管理、调整、制约和引导。

    三、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如前所述,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对于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和挖掘其原因,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规避互联网的消极作用,从而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大学生主体政治素质存在缺陷是根本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理性思维与政治判断力的形成阶段,政治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缺陷,具体表现为:首先,大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辨识和理性分析能力,对于网络上存在的政治信息与政治文化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且他们大多埋首于课本和网络当中,与社会现实脱节,缺少必要的政治交往技能;其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客观上也使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有可乘之机,“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价值观。大学生受西方腐朽思想以及享乐主义不良文化的影响,容易盲目地崇尚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很难看到它的虚伪性、欺骗性和阶级局限性;最后,大学生参政热情极高,但对政治事件的分析存在着片面性,因而他们参与政治活动时,往往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容易走极端。

    (二)网络的安全监管不到位是重要原因

    网络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法制建设不够健全。尽管目前我国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已达70多部,但总体来看,我国在网络立法方面还亟需完善。从时代发展来说,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然而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却相对滞后,时效性大大降低,并且一些法律规范比较原则化,实践性较差[4]。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一些反动的、落后的、不科学的信息难以禁绝,网上的一些色情、暴力信息的传播以及网络诈骗行为、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屡禁不止。另一方面网络监控技术不够完善。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具有匿名性,难以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将匿名信息的发布者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对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一些别有目的的人(组织)公开传播色情暴力信息和反动政治信息。目前对网络的监控主要采取的是信息过滤技术,但过滤技术存在封锁不足、封锁标准定义模糊等缺陷,亟待完善。

    四、针对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尽管网络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应该扬长避短,一方面合理利用网络的优势,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其消极影响,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有效调控,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

    (一)主体建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规范大学生的网上参政行为

    青年时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形成阶段,尤其是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更是如此。必须不断加强大学生主体建构,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在面对政治信息、政治事件时通过自己的价值分析、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及采取价值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政治价值取向不仅关乎自身成长,而且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当将网络中的各类政治信息引入课堂教育之中。通过展现不同政治文化的特性及优劣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同时,“强化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政治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5]。培养大学生对各类政治现象的思辨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2.规范大学生的网上参政行为。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条件,积极进行网络参政,同时要使大学生注意到虚拟网络的弊端,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差别,引导大学生在现实中积极参政 。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道德与法律观念,虽然人们以匿名方式在网络中交流、传播各类信息,但网络同样也是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网络行为必须然受到现实社会中道德的限制与法律的约束。大学生自身应主动增强自律自省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也要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学校、家庭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培养并形成法律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引导其认识到网络世界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地自由。

    (二)平台建设:加快网络管理技术的研发,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类信息的发源地和集散中心。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多元化特征使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为了减少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必须不断探寻构建安全的网络政治教育平台的有效措施。

    1.加快网络管理技术的研发。应坚持不懈开发和研究相关的网络监管软件和有效的技术监控手段。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不可逆转,当下以及未来,我们面对的不是要不要网络,而是如何合理地管理网络的问题。随着网络复杂性的不断增加、网络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管理也时刻面临着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掌握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是各个国家、科研机构、专业组织不断关注和探索的重大课题。针对互联网上“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信息及其他各类违规违法信息泛滥的严峻状况,必须不断优化网络监管技术,对各类有害信息进行屏蔽拦截,以减少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各网络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职业操守,不能仅仅为了点击率、阅读量、收视率等指标而杜撰各类虚假、夸张甚至不健康的负面信息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应该主动引导网络舆论朝健康、稳定方向发展,净化网络环境。

    2.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政治文化的宣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平台中,各高校、政府各部门应自觉承担相应责任。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各大高校除了在平时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的课堂思想教育之外,还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尽快建设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人为调控使我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成为校园网站的主导思想,让大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治动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红色网站建设。红色网站以其思想性强、主旨鲜明、时效性高、内容丰富等特点,在满足网民的政治信息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浏览量低、信息咨询功能不健全、缺乏专人更新管理等问题[6]。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在红色网站上向大学生推送政治理论知识和国家政治生活信息动态,让大学生自觉接受、感受政治文化的熏陶。

    (三)社会监控:不断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及网络监管队伍建设

    互联网在传播多元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同时,客观上也会兼容一些反动的、落后的、不科学的信息,因此必须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及网络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竭力抵制各类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1.不断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健全的网络法律体系是保障互联网健康、有序运行,维护公民正当上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网络在西方国家普及较早,西方国家针对网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很早便制定了详尽的法律制度。相对西方来说,我国网络普及较晚,网络立法工作起步也较晚,网络上很多违法行为难以找到对应的法律界定和违法惩处措施,多数犯罪行为都是在出现之后才被收入法律之中(随后才有了定性和惩罚标准)。网络立法的滞后性以及网络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给了网络犯罪分子钻空子的机会。“政府应该加快制定相应的网络法规来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加大对网络违法与犯罪行为的打击与惩处力度” [7]。详细界定各类网络犯罪行为和惩罚措施,加快网络立法速度,提高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增强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维护我国网络安全提供法律制度保障,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不断推进网络监管队伍建设。为维护互联网环境的和谐与安全,除了国家层面的网络监管队伍建设外,各省、市有必要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安全监管队伍。这支队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能够密切监控所负责区域内互联网各类信息的传播,对于违法、反动及各类不健康信息及时屏蔽并根据情节严重情况上报相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要善于引导大众舆论,使之符合我国主流的政治价值观。各省、市平时要做好网络监管队伍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监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而且要着力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监管人员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在网络上的宣传力度和贯彻力度,对网民的虚拟行为加以强有力地监督,对不道德及违法行为给予有效及时的惩戒,让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者承担应有责任。

    [参考文献]

    [1]包心鉴,李 锦,刘 玉,张新德.大众政治参与和社会管理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魏友伯,杨冬凯,彭光芒.基于校园文化特性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践途径探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刘社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陈纯柱,王 露.我国网络立法的发展特点与政策建议[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1).

    [5]王冠中.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8,(1).

    [6]张 元.我国网络信息监管的实践路径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16,(6).

    [7]金万成,郭 刚.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特征[J].人民论坛,2011,(20).

    [责任编辑:李利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