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
范文 | 李铮 【摘要】目的 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72例我院的患者,根据随机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结果 选择急救治疗情况、护理效果和预后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的方法对于救助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及其预后护理十分有用,应在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8..01 入院前的急救护理是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医院治疗时的重要基础,它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选择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一共72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急诊的护理方法。护理方法包括: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一旦诊断明确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30~50 min内快速滴入总量约1500~2500 mL的液体,使血压增加到正常的下限水平。[1] (2)呼吸道护理:彻底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异物,舌钳夹出舌头避免舌后缀,口内置入口咽通气管以利于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吸氧,浓度40%,流量2~4 L/min为宜,积极改善缺氧状态[2]。 (3)并发症护理:创伤性休克可引发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坚强对患者身体特征的检查与记录,即时发现病人异常并给于及时处理,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4)心理护理:针对救治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讲解,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中的风险及手术过程中的危险情况,以免手术后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出现过激行为[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进行数理统计与计算,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急救与治疗效果比较 如下表1,从急救治疗情况而言,实验组恢复良好者(83.33%)多于观察组(69.44%),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预后情况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如上表,从预后情况看,实验组恢复良好者较多,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从并发症发病率上来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8.33%;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受伤和急诊救治情况愈发复杂,许多患者皆为复合伤。一旦发生严重创伤,患者自身集体特征多不稳定,生理功能和内分泌均会处于短期紊乱状态。通过研究发现从恢复情况来看,患者中有30例恢复良好,而就预后护理和并发症发生几率而言,其也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上述提到的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在内的综合护理方法在患者急诊救治和护理期间具有较好辅助作用。 因此,综合来说,通过入院前必要且及时的急救护理有助于帮助创伤性休克患者更好恢复,而院前救助的有效性、护理方案的及时性与规范性更是影响患者预后治疗、避免再次发生创伤以及减轻并发症发生几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曹淑红.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体会[J].智慧健康,2019,5(19):121-122. [2] 谭淑芳,莫钊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抢救护理价值的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0):120-121. [3] 罗金艳.急诊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1):1759-1760. [4] 吴 旋.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5):87-90. [5] 贾 燕.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194-19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