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及其当代启示
范文

    刘俊东 黄雅婷

    【摘要】《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可以分为如何择友与如何待友两个方面:在择友时,我们要多和正直、诚信和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不要和巧言令色、与自己不同类的人交朋友,交友前要从言行全面考察对方;在待友时,要坚持仁义、忠信、宽恕、有度的原则。《论语》对当代人们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启示:应修身养德、正确交友、以友辅仁。

    【关键词】《论语》;交友之道;启示

    《论语》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内容反映了孔子的交友之道。《论语》中的“朋”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朋友的涵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以《论语·学而》开篇的“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例,关于此处的“朋”字的涵义,各家注解不尽相同。朱熹讲: “朋, 同类也。”①刘宝楠则讲“同门曰朋”,又依据宋翔凤《朴学斋札记》中的相关解释进一步指出,“朋即指弟子。”②杨伯峻则把“朋”理解为“志同道合之人”。③钱穆也讲: “ 朋, 同类也。志同道合者。”④我们依据现在大多数版本,将朋友理解为志同道合之人。《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大致可以分为如何择友和如何待友两方面。

    一、如何择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这里,孔子告诉我们,要多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和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这三类朋友对我们的发展是有益的;不要和“便辟”的人、“善柔”的人、“便佞”的人交朋友,对于此处的三类坏品质,各家注解也是不尽相同。朱熹讲:“便辟,谓习威仪而不直;善柔,谓工于媚况而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见闻之实。”⑤这样的解释正好与前三种益友的品质相反。杨伯峻则认为,便辟即“谄媚奉承”,善柔即“当面恭维背面毁谤”,便佞即“夸夸其谈”。⑥李泽厚更加简明的将这三个词译为虚浮、圆滑、夸夸其谈。这三种注解有所差异,但这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把握其基本含义就可以了。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巧言”即花言巧语,“令色”即表情伪善,“足恭”即过分谦恭,有这些表现的人虚伪待人,阿谀奉承,不怀好意,因此孔子耻于与这类人交朋友。“匿怨而友其人”即隐藏着自己的怨恨去和别人交朋友。这绝不是一种大度、宽容,而是不真诚的表现,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结交朋友要真诚,毫无不良动机。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普遍性的解释是,“学则不固”与“则不威”是并列关系,它们都被看作“君子不重”引起的后果。朱熹讲:“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⑦杨伯峻的解释与此相近:“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牢固。”⑧“无友不如己者”并不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人总可以找到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我们应虚心向他人请教,他又怎么可能自恃清高,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呢?因此,这里我们采纳傅佩荣教授的观点,将“不如己”训为“不类己”较善,引申为“与己不同道”,也就是说,不要和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也讲“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是非标准、价值标准就必然不一样,这样的人自然没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样看来,把《论语》中的“朋友”理解为“志同道合之人”是比较符合孔子本意的。

    当然,这句话还强调了儒家的忠信原则和知错就改的品质,这也是我们在人际交往时应该注重的。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它要求人们在考察一个人时,既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这样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他。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就是对自己真心实意的朋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然,这一点,不仅对人际交往,而且对企事业单位用人、察人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改革都有重要的启示。

    二、如何待友

    在结交朋友后,如何待友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与朋友友好、和谐的相处?朋友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当矛盾出现后该如何解决?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处在困境中的朋友?这些问题在《论语》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回答和解决。

    (一)仁义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论语·乡党》)朋友死后,没有负责收敛的人,孔子便道:“丧葬由我来料理。”这其实就是对“仁”的一种践行。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符合周礼的规范即是仁,丧葬之仪乃礼之所定。朋友死后不得葬敛有违礼制,所以孔子承担了朋友的丧葬事务,这样也就践行了仁。紧接此句,《论语》又讲“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钱穆说,“朋友有通财之义,故虽车马之重可不拜。惟馈祭肉则拜者,敬其祖考,同若己亲。”⑨朋友之间如果只是看重财礼往来,所交之友不过是酒肉朋友。祭肉或许不太值钱,但涉及的却是礼制,体现的是对祖先的敬意,因此必须要拜。这就是说,在与朋友相处时要讲求原则,不忘礼之大义。

    (二)忠信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论语·卫灵公》)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通达。孔子讲:“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严谨,即使到了蛮夷之地,也能够通达无阻。”对家人要忠信,对他人要忠信,对国家也要忠信。它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是人之为人的标尺,是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朋友之间如果没有忠信,就会分崩离析,相互怀疑,各怀鬼胎,也就谈不上收获友谊。

    (三)宽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孔子的学说中贯穿着忠恕之道。在《卫灵公》篇中,孔子在回答子贡的“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讲:“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一般人心中总有一种劣性:遇到自己喜欢、钟意的事物就想独自占有,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赶忙推给他人。孔子教导我们,要将心比心,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孔子要求我们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如果我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这怎么能收获真挚的友谊呢?孔子教诲我们,当与他人产生摩擦或工作产生失误、停滞不前时,我们要学会多批评自己,少责怪他人。成功时,多想想他人的功劳;失败后,多从自身找原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孔子借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的故事,强调退一步海阔天空。朋友纵使犯了一些过错,我们也不要老是追究,咄咄逼人只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愈发恶化。彼此之间多一份宽容,多一点感动,友谊才能天长地久。

    (四)有度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子贡向孔子请教关于交友的学问,孔子告诉他说:“朋友犯了过错,要忠心地、采取好的方法劝告他,如果他不听就不要再多说了,不要自取其辱啊。”当朋友犯了错时,我们必须进行规劝,这也是朋友责任所在。在劝告时态度首先要真诚,完全本着为朋友着想的原则,而不是抱怨朋友、从侧面抬高自己;当然劝告也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要学会循循善诱,使朋友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如果朋友还是不听劝告、不改其错,就不要再劝了。否则,朋友不但不领情,反而还会怀疑自己的动机,招来羞辱,以致影响朋友之间的友谊,最后弄得不欢而散。从另一个层面讲,如果他刚愎自用,完全听不进我们对他的善言,有错不改,那他又怎么还能继续做我们的知心朋友呢?

    三、《论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启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人际交往形式,诸如:有的人在人际交往时怀着自卑、孤傲的极端错误心理;有的人不讲原则、滥交朋友;朋友之间有的仍然缺乏信任;有的人交朋友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交友功利化。《论语》是孔子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我们人际交往的指路明灯。针对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误区和不足,我们应学习《论语》中的交友之道,纠正自己错误的交友观。

    (一)修身养德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也就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是一种财富,拥有朋友是一种幸福。但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从自身做起,只有自身有吸引朋友的“资本”,你才有可能交到知心朋友,所以,《论语》告诉我们,想要结交真正的朋友,收获真挚的友谊,自身才是最关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自卑孤傲”心理的人来说,首先就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锤炼自己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后才能收获真挚的友谊。

    (二)正确交友

    一方面,学会选择朋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多和对我们的发展有益的人交朋友;在识人交友时,不要为别人的巧言令色所欺骗,我们在交友时彼此需要正直坦诚;尽可能地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选择朋友时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坚持以上原则,拒绝“滥交朋友”,才能寻觅到伯牙子期般的知己。

    另一方面,正确对待朋友。我们在交友时首先必须坚持原则,当朋友的行为有损国家、社会、他人的利益时,绝不可包庇徇私;朋友之间要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对待朋友坚守忠信,信守承诺;当朋友犯错误时,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多些宽容,少些抱怨。当合作中出现失误时,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避免或正确处理“信任危机”;交往中为了友谊的长久,还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朋友犯错误时,运用一定的方法、尽心的去劝告,但如果不听就不要再讲了。朋友之间,给予彼此一定的自由空间和尊重是必要的。

    (三)以友辅仁

    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是我们修身道路上的良师。我们结交朋友的目的应该是“辅仁”,即大家共同学习,互相汲取对方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以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修养的目的。这与“功利化”的错误交友观恰恰相反。良友之“良”就在于他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朋友在一起互相研究学问,一起探讨人生哲理,共同提高品德素质,培养仁德修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这才是我们人际交往的最终目的,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促成其实现。

    总之,人际交往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我们的身心发展。《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非常丰富、深刻。相信我们如果对其认真研习,进而用以指导自己的人际交往,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收获真挚的友谊。

    注释

    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7页。

    ②刘宝楠:《论语正义》[M],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页。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页。

    ④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页。

    ⑤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1页。

    ⑥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5页。

    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0页。

    ⑧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页。

    ⑨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6页。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