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在幼儿舞蹈教育中节奏的重要意义 |
范文 | 袁影 【摘要】舞蹈是幼儿教育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已经深深融入到现代幼儿教育中。特别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舞蹈教育以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已经成为幼儿提升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节奏是舞蹈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节奏的准确、清晰、有效对于幼儿理解舞蹈,掌握舞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育方式;多元思考 一、前言 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现存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舞蹈与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舞蹈是一门集音乐、美术、雕塑、戏剧等因素的综合艺术,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反映。而舞蹈活动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不仅能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生活,还是一种能够将教育、精神、情感、智慧、身心等融合发展的载体。所以,舞蹈教育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越来越具有较为突出的位置。舞蹈教育也因此发挥着自身的诸多功能和独特作用,而成为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舞蹈必然伴随音乐,音乐有两部分组成,节奏和旋律,3-6岁之间的幼儿对于旋律的理解和掌握不如成年人,但是对于节奏的学习和掌握3-6岁是一个重要的敏感期。Rhythm是节奏的英文,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被称为音乐的骨骼。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并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音乐中的节奏概念是很宽泛的,从最宏观的角度看,它可以说是音乐的"进行",这个概念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具体些说,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二、幼儿对于节奏的认识和记忆远远超过现在人们的理解 在欣赏一个舞蹈作品时,说它是优美的或激烈的等等,都取决于我们个人的感受,而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令我们有“美”的感觉的就是舞蹈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这一舞蹈的节奏感。同时它也是舞蹈艺术中的一项重要审美“依据”,对人们的心里有很强的感染性。音乐支撑着舞蹈动作的持续发展,节奏的不断变化、感情的成功投入,因此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舞蹈的前提基础的体现。我们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数着节奏拍子的,但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甚至会影响到学习热情,使学生跳出来的舞蹈动作也只能是看着僵硬而没有感情,使舞蹈丧失了动感、唯美的特性。因此,在舞蹈艺术中把握节奏的同时,在音乐中找寻思想情感对训练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我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幼儿掌握节奏是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前三天的教学中没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但有些幼儿在第四天突然理解了节奏和舞蹈之间的密切联系,动作准确而又清晰,有些幼儿在后续的一周之内也完成了节奏的理解。少讲多听多练,这是幼儿舞蹈练习的关键,同时对于幼儿节奏感的更高要求要在数日的学习之后。但是幼儿一旦掌握了某一节奏,这种学习上的变化讲是很难忘记的,这种清晰的节奏感将伴随幼儿一生,所以,幼儿阶段对于节奏的认识的能力是远远超过目前人们理解的。 三、在舞蹈教育中开发幼儿的节奏感觉是幼儿音乐培养必不可少的 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那么幼儿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幼儿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儿童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儿童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儿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四、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节奏变化有助于幼儿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在幼儿的舞蹈动作中摇头,扭屁股,下蹲,前踢腿,后踢腿,伸手臂,把这些动作贯穿于整首乐曲中,既像舞蹈一样优美整齐,又让小孩子感觉新奇有趣。也因为有了身势语言的参与,幼儿能够更淋漓尽致的把节奏表现出来。这些动作包括了人体正常运动中的推、拉、走、跑、跳,在幼儿时期对这些动作进行锻炼有助于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3—4岁幼儿在韵律活动中的动作表现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动作与同伴配合、交流、共享。但他们在动作的创造性表现方面有了初步的意识和发展。他们能根据音乐性质的变化,用相应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同时,他们还能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来模仿、表现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具体事物,用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4—5岁幼儿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身体大动作及手臂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走、跑、跳的下肢动作也逐步得到提高,能够比较自由地做一些连续的移动动作,而且平衡能力及动作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对于上下肢联合的复合动作也逐步地发展起来了。5—6岁幼儿在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意识越来越明确,合作协调的技能也越来越强,并开始主动追求与同伴一起参与韵律后动的快乐。他们能够用动作、表情和眼神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同时更多地发挥出自身用动作语汇创造性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同样的音乐,同样的主题内容,他们会努力地用已有的表达经验创造尽可能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参考文献 [1]熊洁.探析舞蹈之节奏性[J].大众文艺(理论),2009(13). [2]陈宏.节奏感的训练[J].音乐天地,2009(06). [3]耿苗.论舞蹈学习中“节奏”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