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左乙拉西坦与地西泮2日疗法间断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范文

    汪华杰 徐良全 章静静

    

    

    【摘要】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及地西泮2日疗法间断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0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C组,每组各36例,观察A组、观察B组在体温升高至≥37.5℃时分别予以左乙拉西坦30 mg/(kg·d)、15 mg/(kg·d),对照组予以0.5mg/(kg·d),疗程均为2 d;三组当体温升至38.5℃均予以退热药物,随访48周,分析三组FS控制、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A组控制率80.65%高于观察B组的77.42%及对照C组76.67%,三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A组再发率19.35%稍低于观察B组22.58%、对照C组的23.33%。结论 相对于地西泮应用效果而言,在左乙拉西坦地西泮2日疗法中予以左乙拉西坦片30 mg/(kg·d),可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热性惊厥控制程度,但若改用15 mg/(kg·d),可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全性,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左乙拉西坦;地西泮;热性惊厥;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3..02

    热性惊厥(FS)是儿科惊厥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之一,在惊厥性疾病患儿总数中约占30%左右,以阵性发作的全身性强直为典型临床表现。虽然FS多为良性过程,且有一定的自愈性,但仍有部分患儿可诱发其在成年后出现癫痫或认知障碍,故需采取一定措施防控FS的再发[1-2]。本次研究择取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FS患儿108例,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3组,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9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热性惊厥小儿108例;纳入标准:(1)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单纯性及复发性判断标准详见表1;(2)入组前6个月FS至少发作≥2次(非1次病程);(3)入组前无预防FS复发治疗史;(4)未见患儿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颅脑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排除标准:(1)入组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2)既往无热性惊厥病史;(3)入组时服用其他抗癫痫药物;(4)由颅内感染、颅脑创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惊厥;(5)依从性较差。依据数字随机表将108例热性惊厥患儿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各36例。A组,男26例,女10例,月龄12~60个月,平均月龄(33.11±16.93)个月,单纯性13例,复杂性23例。B组,男25例,女11例,月龄13~70个月,平均月龄(29.11±15.96)个月,单纯性9例,复杂性27例。C组,男26例,女10例,月龄13-70个月,平均月龄(27.66±14.13)个月,单纯性9例,复杂性27例。比较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观察A组治疗方案如下:(1)当体温≥37.5℃时,予以左乙拉西坦片口服,30mg/(kg·d),2次/d,疗程2 d;(2)当体温≥38.5℃时,开展退热治疗。观察B组除左乙拉西坦片口服剂量为15 mg/(kg·d)外,其余治疗措施与观察A组一致。对照组治疗方案如下:(1)当体温≥37.5℃时,予以地西泮片口服,0.5mg/(kg·d),2次/d,年长儿≤10 mg/次,疗程2 d;(2)当体温≥38.5℃时,开展退热治疗。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C组退热方案一致。三组均随访时间均为48周,每隔12周随访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FS控制及再发率差异,随访期内未复发可判断为控制,其余为复发。(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末次随访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为数据统计学软件,经(x±s)及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及x2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FS控制及再发情况差异

    研究及随访期间,观察A组脱落5例,余31例,观察B组脱落5例,余31例,对照C组脱落6例,余30例。

    观察A组控制率80.65%高于观察B组的77.42%及对照C组76.67%,三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A组再发率19.35%稍低于观察B组22.58%(7/31)、对照C组的23.33%;详见表2。

    2.2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

    观察A组31例出现暴躁2例,嗜睡1例,总发生率9.68%(3/31);观察B组31例仅嗜睡1例(3.23%);观察C组30例出现食欲减退+嗜睡1例、嗜睡1例、精神软1例,总发生率10.00%(3/30)。三組间两两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FS多见于6个月-5岁内小儿,诱发因素诸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离子通道改变、神经递质失调或脑脊液pH值异常等[3-4],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具体机制。FS多利用降温、清除气道、静脉输液、吸氧、镇静等措施进行对症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若病情特别严重,可在24h内重复给药,但24 h内最高不得超过4次,常用药物比如苯巴比妥、劳拉西泮或咪唑达伦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地西泮在FS治疗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而若FS患者存在发展至复杂性FS,直系亲属中存在FS或癫痫患者,或1年内发作≥5次,或短程药物疗效欠佳者,或既往低烧史FS发作≥2年等高风险项,建议开展预防性治疗,以加强FS控制效果,降低再发率[5]。

    本次研究中,三组FS患儿采取不同方案,观察A组、B组除左乙拉西坦用量不一致以外,其余均相同,其中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抗癫痫药物,能够对血脑屏障产生保护性作用[6];对照组则予以地西泮,结果显示,观察A组控制率稍高于另2组,再发率低于另2组,而且观察B组控制率高于对照C组,再发率稍低于对照组C组,而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观察B组最低,其次为观察A组,对照C组最高;三组间控制率、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左乙拉西坦与地西泮在FS的治疗方面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左乙拉西坦2日疗法中予以左乙拉西坦片30mg/(kg·d),可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热性惊厥控制程度,但若左乙拉西坦片的用量改为15mg/(kg·d),有助于提升安全性。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过小,研究时间较短等,如有必要,建议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Amir A Kimia,Richard G Bachur,Alcy Torres,et al.Febrile seizures: emergency medicine perspective[J].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2015,27(3):292-7.

    [2] Peter Camfield,Carol Camfield.Febrile seizures and genetic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 (GEFS+)[J].Epileptic disorders:international epilepsy journal with videotape,2015,17(2):124-133.

    [3] J Agrawal,P Poudel,G S Shah,et al.Recurrence Risk of Febrile Seizures in Children[J].Journal of Nepal Health Research Council,2016,14(34):192-196.

    [4] Sang Hyun Lee,Jung Hye Byeon,Gun Ha Kim,et al.Epilepsy in children with a history of febrile seizures[J].Kor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6,59(2):74-79.

    [5] 李 寧,陈言钊,周克英.儿童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2):176-179.

    [6] 林泽鸿,蔡晓莹,林广裕.地西泮与左乙拉西坦间歇短程治疗预防热性惊厥发作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8,25(1):56-6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