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杭州市实施旅游营销的经验与建议 |
范文 | 章勇刚 摘要:本文在对杭州旅游营销的实际做法、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杭州旅游营销研究的不足,提出杭州未来开展营销的针对建议。 关键词:杭州市;旅游营销;经验与建议 一、杭州市旅游营销的经验 (一) 基于目的地定位构建立体营销体系 在开展旅游营销活动的过程中,杭州市以“东方休闲之都”这一目的地定位为基础,利用多种营销工具与媒体构建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营销体系。广告、公共关系、旅游宣传册等营销工具及电视、杂志、互联网等营销媒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围绕“东方休闲之都”的定位主题全方位地向目标市场沟通一致、连贯的信息,以提高目标市场对杭州旅游的认知度,扩大杭州旅游的知名度,提升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旅游形象,促使更多游客到访杭州。 (二) 持之以恒地开展营销活动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一个过程,需要目的地营销组织持之以恒,不断地开展营销活动以保持叠加力度。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以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旅游形象为出发点,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战略重点,持续不断地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不间断地向目标市场传递一致、连贯的营销信息,充分利用了信息的叠加效应和倍增效果,大大提升了旅游营销的效果。 (三) 目的地营销组织体制创新 2001年底,杭州市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组建了市旅游商贸系统。市旅游委员会增加了两项新的重要职能:一是强化了市场营销职能,赋予旅游主管部门更多的市场开发职责;二是强化了综合协调能力,赋予市旅游委员会牵头综合协调旅游商贸系统的职能。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旅游营销的专业性,杭州市于2004年成立了杭州市旅游形象推广中心,与旅委市场开发处共同进行专业化的旅游营销。这种目的地营销组织体制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创新和示范效应,为杭州市旅游营销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 构筑强大的旅游营销支持保障体系 强大的支持保障体系是旅游目的地成功实施营销的重要保障。它的构筑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目的地营销组织的能力范围,更多地依赖于目的地政府行为。杭州市在这方面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多年来,杭州市政府为旅游业发展投入了大量资源,在旅游业发展战略制订、旅游产品改进与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营销经费来源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杭州市旅游营销的建议 (一) 进一步加强营销信息的一致性 笔者在收集杭州市旅游营销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大部分的营销信息都围绕“东方休闲之都”这一定位主题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但仍存在部分信息不一致的现象。例如,杭州旅游定位口号与旅游形象标识的使用问题。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旅游定位口号频繁出现于各种营销渠道中,如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与新华网合作打造的“杭州旅游频道”网页在显著位置出现这一口号,而“大尾凤蝶”作为杭州的旅游形象标识则未在其中出现。这种营销信息的不一致会造成目标市场的认知混乱,甚至会使目标市场接收到相互矛盾的信息,极大地削弱旅游营销的效果。因此,杭州市在今后的旅游营销工作中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二) 对旅游消费者心理特征给予更多关注 心理特征主要是指个体的生活方式、人格特征等。它与人口统计特征一样,都是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的地营销组织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的主要依据。正如斯坦利·帕洛格所言:人口统计因素的作用在于,人们可依据其中的收入水平、年龄、性别等测量标准,有意义地对市场人群進行划分。与此相类似,心理类型的作用则在于,人们可依据消费者的人格类别,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人群。每一个心理类型细分市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其对所购买的产品类型、所追求的个人兴趣或业余爱好、外出旅游时所选择的目的地,乃至到达该地之后所喜欢开展的活动,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一般地讲,那些能够吸引某些心理类型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将会逐渐兴旺起来,而那些吸引错误人群的旅游目的地将会逐渐衰落下去。”由此可见,在实施旅游营销的过程中,目的地营销组织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目标市场的人口统计特征,还必须考虑其心理特征。从杭州市的现有情况来看,主要是根据旅游消费者的性别、收入、国籍、所处地理区域等人口统计特征制订和实施旅游营销计划,较少考虑其心理特征。因此,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对旅游消费者心理特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 围绕目的地定位完善相关产业支持 旅游目的地定位及相关旅游营销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产业支持,这样才能避免目的地定位及旅游营销活动流于形式,名不符实。对于杭州市而言,需要围绕“东方休闲之都”的定位不断完善相关产业支持。从现实条件来看,杭州在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方面拥有十分有利的条件:理想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与深厚的休闲文化底蕴、地区经济的发达、休闲设施的逐步完善、已经颇具规模的消费场所等,但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服务方面来衡量,杭州市离真正的东方休闲之都还有一定距离。例如,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对外地游客来说,在其他地方也可找到替代产品,难以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城市交通、供电等旅游基础设施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各种休闲服务的规范性和配套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虽然有了明确的形象定位,但要将这一概念性定位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实际工作有待开展。 参考文献: [1]A.V.西顿,M.M.班尼特编著.旅游产品营销:概念、问题与案例.张俐俐,马晓秋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D·布哈利斯,马晓秋.目的地开发的市场问题.旅游学刊,2000(04):69-73. [3]埃文斯·伯曼.市场营销教程.张智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