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应急广播是应急处置中的重要生产力
范文

    温秋阳

    【摘 要】本文认为,应急广播属于信息生产力,具有扩散性、聚焦性、渗透性、通信性、增值性等特点,对于应急处置大局及危机中的个体都具有显性影响。

    【关键词】信息生产力 应急处置效率 重塑精神家园 危机反作用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从哲学的角度讲,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能力,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既得物质力量。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与创新,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代社会亦被赋予“信息社会”之称谓。有研究者提出,信息成为生产力的一要素,并渗透、作用于其他要素之中,极大地促进生产力总量的增长。②还有研究者提出了“信息生产力”的概念,指出“信息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中的一种。③

    何谓信息生产力?学者们各有定义,如“信息生产力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采集、处理、使用信息并获取知识信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水平与力量”,④又如“信息生产力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采集、处理、使用信息并获得信息资料的水平与力量。”⑤仔细分析,各类定义差别不大,本质一致。

    当信息发展成为生产力之时,信息生产力便成为一种最具活力的、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与其他生产力相比,信息生产力是以信息的创造、采集、处理与使用为主体,而不是以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主体的生产力,这是当代信息生产力最为本质的特点。信息生产力的特征为:第一,高度智能化与网络化。第二,具有高渗透性。第三,全球范围运行。新技术能够迅速超越时空的局限,即时向全球传播。

    按照信息生产力理论,应急广播无疑属于信息生产力范畴,并且是其中活跃而显性的一分子。所谓应急广播是信息生产力,是指应急广播作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生产力系统中的“信息要素”渗透到系统其他要素之中,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进程和结果发生作用。应急广播作为信息生产力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扩散性,即应急广播一旦广播、广为人知;二是聚焦性,即应急广播通过传播将突发公共事件放大,置于公众关注之下;三是渗透性,即应急广播通过各类信息的采集,以“无形”的力量既辅助政府应急处置,也指导突发公共事件受累者行为;四是通信性,即在灾区通信系统瘫痪,灾区内外以及灾区内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应急广播肩负起了人际通信的职能;五是增值性,即应急广播的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消耗,反而可以被众多的人从不同角度反复使用,在使用中增值,为应急处置服务。

    先看三个例子。

    例1:2004年7月18日,贵州都匀市凯口镇突降暴雨,引发山洪,镇广播站在第一时间将灾情告诉大家,并指示村民紧急避险的撤退路线,全镇避险行动有条不紊,事后检查,该镇没有一个人和一头大牲畜在这次灾害中受伤或死亡。

    例2:2007年10月,陕西榆林地区发生了长达半月的持续性降雨,虽然气象部门早早地将汇报材料递交到市县两级政府,但两级政府均以文件的方式将气象灾情信息发至各级乡镇政府。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无法快速传递到农民手中,导致榆林、延安两市沿黄河市县农民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如果农村应急广播畅通,农民就会在第一时间抢收红枣,就不会造成这样严重的损失。

    例3:在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中央电台收到运送天然气的槽车司机朱师傅的求助短信:由于长时间滞留在京珠高速公路湖南郴州段,槽车内天然气压力异常,可能有泄漏危险。这条短信在电台播出后,引起公安部高度关注,公安部立即组成救援组连夜搜寻到冰雪之中的槽车,迅速采取减压措施,化危为安。

    如果凭空说有应急广播则生,无应急广播则毁,似乎把应急广播抬得过高。但上述三个案例清楚表明,危机时刻,应急广播确实关乎人员安危、关乎重大财产的保全与损失。

    突发事件打破了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亟需相关信息的告知。此时正是应急广播派上用场之时。在内容方面,应急广播能够汇聚各方信息,发出权威且全面的声音,承担信息发布者和行动指导者的角色;在渠道方面,当灾区电力中断、通信中断时,应急广播作为通信工具,沟通灾区之内以及灾区内外,政府通过应急广播发布指令,救援人员利用广播了解彼此动态,民众利用广播寻求帮助;在受众反馈方面,应急信息传播后被多人收听、被多次使用,转化成救助行为,并循环往复……可以说,应急广播之于应急处置大局、之于危机中的个体都具有显性影响,显示出强大推动力,体现出信息生产力的特质。

    一、应急广播通过信息联动,提高现实的应急处置效率

    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四川、雅安、芦山电台开播专门面向灾区播出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该电台汇集的信息包括当地政府、救援队伍、志愿者、普通百姓等方方面面,从政府的《告全县人民书》,到救援医生的施救常识介绍,从志愿者的“谁需要我”到受灾百姓的“谁能帮我”,各类信息的聚集,有效实现了信息之间的联动,直接促成了问题的解决。比如,在播出了灾民发来的需要帐篷的请求后,该电台先后播出了3条消息:

    主持人: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下面播送通知。现在五星村急需搭建帐篷的志愿者,已经有志愿者决定结队前往。如果还有可以前往的朋友,最好是懂得搭建帐篷的朋友,可以一同前去。今晚集合时间是6点30分,集合地点在芦山广播电视中心前的小广场,联系电话:1581111xxxx,联系人屈同学。

    主持人:现在五星村急需搭建帐篷的志愿者,已有十多位志愿者在我们这里集结。如果有可以同去的志愿者,可以在今晚6点30分,在芦山广播电视中心前广场集合。

    主持人:前往五星村搭建帐篷的志愿者现在已经在芦山广播电视中心前面的小广场集结。现在志愿者较多,但是缺少车辆,现在需要运送人员的车辆。在芦山广播电视中心前小广场附近的志愿者车辆,如果听到广播的,可以到芦山广播电视中心前小广场集合,我们马上赶往五星村搭建帐篷。

    消息播出后,志愿者及车辆闻讯赶来,迅速集结,前往搭建帐篷。由此可见,广播切实而有成效地介入救援行动中,实现了信息的有效链接、信息的快速执行和信息的多方反馈,成为社会各个环节有效衔接的有力纽带。应急广播以其强大的信息聚合能力,为各路信息搭建融通的平台,同时,利用应急广播“扩散性”的天然优势,广而告之,实现信息的增值,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

    二、应急广播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灾区民众重塑精神家园

    议程设置是指大众媒介具有一种将新闻议程中的显著性议题转变为公众话题的能力。尽管应急广播需要追随应急进程,但在此过程中,应急广播配合应急处置而自主进行的议程设置对于有效吸引并集中起全社会的注意力,形成“场”效应,扩大影响,强化效果,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危机理论认为: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认知、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从人的本性来说,由于危机事发突然,往往造成心理失衡和情绪消极,继而干扰人的正常逻辑思维,使人的思绪陷于紊乱状态而不能对事件做出正确评价,结果造成认知功能的障碍。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会不自觉地通过表情、言论、行为等形式将危机的影响进行夸张和扩大,从而加剧恐惧心理和负面情绪。⑥

    生活和工作在灾区的人们极其需要心理疗伤。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些心理救援团队纷纷集结前往一线。但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心理医生(志愿者)较之庞大的需求人群,为数过少。且对于一些羞于看心理医生的人而言,面对面的倾诉也需要跨越很高的门槛。而听有针对性的应急广播,不失为一种集体疗伤的行为。

    汶川地震发生后,一项大众传媒对受众情绪影响的调查显示,62%的受众认为媒体报道减少了自身的恐慌情绪。这说明,大众媒介在调节受众的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汶川地震后,当灾区民众悲伤无助时,中央电台开办心理干预和心灵抚慰类节目,帮助灾区民众渡过难关。中国之声推出了《同在星空下》,为灾区情绪紧张的孩子们提供心灵抚慰;经济之声推出了《彩虹行动》,携手百名权威心理专家,全方位支持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相关人员重建心理家园。

    而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灾后一周内,专门开辟时段,邀请受灾的小学生做客帐篷直播间,展现孩子们乐观向上、乐于为大人分忧的精神风貌,孩子们清朗的笑声通过应急广播传遍芦山县城及周边区域,为正在与灾害做斗争的人们传递了积极蓬勃的正能量,为灾区民众的精神重塑产生有力影响。

    从心理学上讲,当记忆是突发性事件时,它可以被重构,引导和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忆的重构。⑦应急广播要通过议程设置,有意识地为受众构建正面记忆,淡化恐惧血腥记忆,以理性的视角、以建设性的态度、以亲和的语态、以专业性的服务,减轻灾区民众的压力,疏解其紧张情绪,鼓起其努力搏击的精气神,让有精气神的人去重新安排灾后生活,这无疑是治本之策,应急广播唤起的是灾后重建的内驱动力。

    三、应急广播通过贴近服务,满足灾区民众的个体之需

    灾害发生后,人们最需要的是与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比如:亲人是否安好?在哪可以避难?如何获得救援?哪里能获得干净的水?去哪领取防寒衣物?哪家医院、超市开门了?个体之需具体而细碎,但对个体而言能获得答案至关重要。

    汶川地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广播中开设了临时专栏《寻亲纸条》和《平安纸条》。重大灾难来临,人们最惦念的是亲人朋友是否安好。当灾区内外的人们想方设法找寻亲友时,他们想到了广播,广播也想到了他们。《寻亲纸条》是打听亲人下落的,《平安纸条》是报告平安的。地震过后,中央台播出了上千条寻人与报平安的消息。小小纸条进入广播,借电波极大地扩大了传播的广度和速度。

    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震后第三天,播出了这样的信息:

    主持人:据我观察,现在在整个芦山县城到处都是发放饮用水和方便面的地方,不过我注意到有一个地方它发放的是用热水泡好的泡面,这个地点就在芦山县广播电视中心前面的十字路口附近。具体的位置就是在检察院边上。如果你需要热水可以去那里。不过要提醒大家,因为芦山县的供电还没有完全恢复,热水供应比较紧张,如果您去领用热水泡好的泡面,需要做好排队的心理准备。同时我也想呼吁一下,如果哪位听众您能提供热水,可以和我们取得联系。

    个体组成整体。对于个体之需的满足其实是对整体抗震救灾的贡献,而不忽视每一个个体,也正是应急广播以人为本传播理念的体现。以贴近的甚至一对一的服务,让应急广播不仅有温度更有实效。有用的应急广播反映的是信息生产力的渗透性特质,即渗透于灾区每一个体的灾后生活中,陪伴、指导、安慰,促进生活朝正常有序方向发展。

    四、利用危机的反作用力,应急广播发挥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社会学有一条原理:“正常的东西支撑社会的运作,反常的东西导致社会的变化。”突发公共事件的结果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给社会带来各种损害,另一方面促使政府和民众关注不安定因素,注重相关体制的健全,对完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⑧在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实施反作用力过程中,应急广播是有力且有效的推动力量。

    首先,应急广播“身处其中”,作为社会应急响应的一分子,能够深切体会和发现整个社会的应急处置中遇到问题。因为应急广播触角广泛,接触并汇总社会方方面面应急信息,使其能够发现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应急管理上,相关机构条块分割导致缺乏顺畅沟通;应急教育上,民众缺乏应急常识导致难以自救自保;应急物资上,不能提供召之即来的充足保障等等。

    其次,应急广播又能“超越其中”,以媒体客观的视角,更宏观和更冷静地思考所暴露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此过程中,应急广播集合社会智慧,吸引社会关注,“对事件的关注能为政策的改革提供机遇——一旦受关注的事件被提上了政策议程,就会得到决策者们的极度关注,这将导致和形成新的机制安排以防止未来此类问题的重现。”⑨应急广播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实现问题的解决。

    利用危机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应急广播大有可为。从浅层次上,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层面,可汲取经验教训,让应急的制度安排更合理,让应急的保障服务更到位,让民众的应急意识更强化,总之,让下一次的应急处置比上一次更进步。从深层次上,透过应急事件,找出社会的弊病与顽疾,比如,官员腐败、不作为问题;比如,社会公平尚未实现问题等等,以犀利但建设性的媒体呼吁,促进社会进步。

    此外,就应急广播的自身建设而言,各国的应急广播都是在一次次实战中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不断加以完善的。中国的应急广播从急就章的临时行动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目前,仍然走在不断建设完善的发展之路上。不断增强的应急广播服务能力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反作用力之于应急广播自身的一个重要体现。

    应该看到,应急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有所作为是广播媒体自身职责所在,也是公众的需求,更是完善和促进社会管理秩序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⑩

    应急广播深度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行动和民众的灾后生活,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成为政府和民众不可或缺的帮手。应急广播在危机关头体现出了“必听”的使用价值,成为应急处置中的重要生产力,已经也必将在突发事件之前、之中、之后扮演重要角色。

    注 释

    ①万雪梅 《信息生产力探析》,载《学术交流》2008年第5期。

    ②刘超球 《试论信息在现代化生产力要素中的作用》,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8期。

    ③王鲁娜 《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生态化”特征探析》,载《理论学刊》2011年第7期。

    ④杨淑芬 《论信息转化生产力的实践应用》,载《福建电脑》2007年第10期。

    ⑤孙海芳 《信息生产力的特征及意义分析》,载《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⑥严艳 《试论危机状态下受众心理及媒体应对策略》,载《新闻天地》2011年第7期。

    ⑦【美】E.阿伦森著 邢占军译 《社会性动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页。

    ⑧贺文发 李烨辉 《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转引自Matthew W. Seeger, Timothy L. Sellnow, and Robert R.Ulmer, Communication and Organization Crisis, Praeger Publishers,2003,London,P264\269。

    ⑨霍华德·昆鲁斯(Howard Kunreuther) 迈克尔·尤西姆(Michael Useem)等著,何云朝 李险峰 兰花等译 《灾难的启示——建立有效的应急反应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⑩南香红 《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0页。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

    (本文编辑:刘浩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