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电影创作现状及其内容管理研究 |
范文 | 刘馨心?金瑾慧 摘要:目前自媒体已被各行各业所广泛应用,并影响着民众的工作及生活。自媒体新形势下,微电影也有了质的突破。此次研究分析了微电影创作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为自媒体新形势下微电影的创作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微电影;创作;发展 一、新形势下微电影的特性与发展机遇 (一)微电影特性研究 微电影即为自媒体碎片化时代所衍生出的新传播形态,其具有显著的电影特性,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播视频短片。微电影具有播放时间短,内容简单,门槛低,成本低等特性,其主要以自媒体与新媒体为传播途径。具有思想性、前瞻性的微电影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二)新形势下微电影的发展机遇 微电影的相关特点匹配于自媒体的传播特性,所以自媒体为微电影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首先,自媒体为微电影的未来进展提供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形式。常规电影从拍摄、制作直至后期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一部成品电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而微电影的拍摄有时候只需要一部手机,在此基础上通过移动终端就能够传播。其次,自媒体的用户特点也推动了微电影的传播。在自媒体新环境下,使用者所接收到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零散性,且层次相对较浅,而在当今压力较大的工作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到影院观看电影,因为影院所上映的影片时间较长。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使用手机观看微电影,同时微电影较之院线影片更为“接地气”,因此受众面相对广泛。 二、新形势下微电影创作所需面临的问题 (一)质量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微电影具有投入低、拍摄周期短等特点,任何人只要有意愿参与,均可发布自己的原创作品,这就致使微电影的数量相对庞大。不过很多微电影拍摄缺乏专业性,且选题肤浅,缺乏深度,因此大多数微电影属于低质量制作,精品更是凤毛麟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微电影的实际价值。 (二)商业化过度渗透 微电影需要赢利,这是传媒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微电影的特性从根本决定了其必然会成为广告商的首选,现阶段微电影的广告主要包括下述两类:(1)在微电影中植入广告(2)广告定制微电影。少量的植入广告用户可以接受,不过广告植入量大,将微电影变为赤裸裸的广告片,那么微电影的艺术性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会导致用户的反感。 (三)网络不易监管 现阶段,微电影还未形成标准化的市场准入机制,很多微电影创作团队为了增加点击率,就在创作过程中打“擦边球”,其中充斥着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以此吸引用户眼球,这不仅为微电影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同时还提高了网络监管难度。 三、新形势下微电影的创作发展方式 (一)加强创作质量,拓展作品深度广度 虽然微电影的创作门槛低,但也并不等于低水准,微电影若想稳定发展,那么就要从根本提高微电影的综合质量。首先要具有原创性。选题是微电影成功的先决条件,要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拍摄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其次要講好故事。微电影想要在十几分钟内抓住用户的眼球,那么就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提高作品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最后要拓展创作的深度。目前微电影大多以“微”形式为主,但是这并不意味著微电影只能停留于较浅的层次。因此,在创作的时候要侧重于刻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我们身边的小事去体现社会所倡导的正能量。 (二)提升艺术品位,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微电影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趣闻轶事的提炼,所以要恪守时代所赋予的精神,全面弘扬正能量。因此,在微电影创作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以正能量为核心展开创作。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辅助现阶段主流文化的建设。其次,以艺术品位为主导。若微电影只注重商业性而弱化了微电影内在的艺术性,即使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无法使用户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所以一些用户会逐渐抵触微电影。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要取舍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基础进行创作,抵制低俗、平庸之作,要投入真情实感。最后,要加强创作技巧。由于微电影具有时间短及选题单一等特性,所以要通过精湛的技巧进行支撑。在创作时要勇于创新,可通过人设、场景交互与事件触发等手段提高微电影质量,进而使作品脱颖而出。微电影《The Other Pair》,就是一部值得学习的好作品,4分钟的短视频,见证了人性的温暖,在送鞋与赠鞋的一瞬间抹去了贫富的差异,完成了爱的交接。该片没有一句对白,却透过两颗纯朴、善良的童心,感动了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百万观众,并获得了埃及卢克索电影奖。 (三)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市场监管力度 为了使微电影在创作上得以良性发展,首先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一整套合理的微电影法律机制,使微电影的创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深化市场监管,推动微电影良性发展。要制定相应的审查流程与准入标准,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抵制不正当竞争,进而加强微电影的创作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微电影的创作虽然存在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微电影是处于发展中的文化传播形式,其代表了自媒体新形势下文化产业的流向,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有指向性的处理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予以引导,长此以往国内的微电影事业势必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一川,胡克,吴冠平,沙丹,叶航,云飞扬.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J].当代电影,2016(06):57-58. [2]许永.数字短片与后现代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06):64-66. 作者简介: 刘馨心(1997.4—),女,满族,籍贯:辽宁本溪人,辽宁传媒学院影视广播学院,16级在读本科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