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
范文

    李会利

    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必要性,然后分析企业当前存在的内控问题及其成因,并从内控意识、内控体系、内控监管等方面给出相应的完善策略,希望能给予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

    一、企业内部控制必要性

    财务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各项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对企业各种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导,保障内部经济活动的平稳运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实现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问题表现

    当前,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资源方面[1],对内控管理缺少重视,并且一些领导人错误地认为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不应投入太多,否则不仅得不偿失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脚步,因此在进行人员岗位安排时,内控岗位的设置较少,存在一人多岗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并且企业的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内控意识不强,财务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使内控执行力度不强;另外,在执行有关内控措施时,程序不规范、流程混乱,各岗位权责又不分明,一旦出现管理问题就互相推诿扯皮,使内部信息交流上矛盾频发,如在企业内部重要管理岗位的任命上没有建立相应的岗位任命制度标准,使企业内部的经营事项由董事长全权决定,容易产生权利滥用现象,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成因分析

    1.内控环境弱化,管理水平不高

    企业的内控环境弱化主要受组织结构、信息交流与内控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在组织结构上企业内部没有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并且一些岗位之间缺乏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约束机制,在企业制度中对各个岗位也未做出明确的权责分配;在信息交流上由于层级过多,又缺少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导致下级对上级下发的内控措施不能充分的理解并且执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缺少配合,使内控的影响程度有限,企业的管理者也无法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同时还缺少必要的内控文化建设,没有将内控理念根植在企业员工的工作思想中。而内控管理水平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组织结构过于垂直化,加上集权式的内控管理[2],导致内控手段刚性不足,成效有限;另一方面,企业的内控活动未充分的发挥连接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桥梁作用,不能实现以业财融合的方式加强内控联系,使各内控流程关联性不强,难以发挥内控体系的联动作用。

    2. 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一些企业未组织进行专门的内控制度建设活动,各种内控制度零散分布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条例中,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使内部控制活动缺少系统的行为指导依据,如针对企业的预算管理、资产资金管理所制定的控制制度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企业当前的内控制度不够灵活,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尤其是针对一些经营范围较广,业务种类较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对内控制度的灵活性要求更高,必须及时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调整。而就目前企业的内控效果来看,在这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创新力度严重不足。另外,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企业的内控管理需求,未建立面向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和财务统计分析,使企业整体的内控管理不够全面、高效。

    3. 风险管理薄弱,缺乏内控监管

    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未形成有效的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企业目前的风险分析工作仍然是以报表分析为主,风险识别的范围有限,并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风险防范的手段也相对单一;其次,企业风险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员工对企业存在哪些风险,以及如何防范风险能力水平都不足,尤其是在投融资方面,大多由企业领导进行主观决策,没有展开科学的风险评估活动,对风险认识不全面。加上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不足,使企业内外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構,但却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与各部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审计过程中难免出现包庇徇私现象,在审计的范围上也不够全面。而且审计主要集中在事后,对事前事中缺少监管控制[3],使审计内控的力度受限、成效不足。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措施

    (一)提高内控意识,优化内控环境

    首先,企业的领导人要树立正确的内控管理观念,将其融合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促进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内控文化。同时,展开相应的内控管理培训教育活动,帮助员工提高内容认识,提升内控水平。其次,优化内控环境,要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尤其要保障决策、执行及监督机构的相互制衡,明确各岗位权责关系,细化并落实责任分工;要完善相关制度条例,如企业的人事制度、财务内控制度等,制度要有全局性、全员参与性,从而强化内控管理力度,为员工的内控行为提供导向依据。要严格控制授权审批,对企业重大投融资、关联交易等事项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要明确各资金管理的归口部门,加强部门关键岗位的控制管理。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保障内控信息得以有效传递,保证企业管理者准确下达内控管理措施,并且内控执行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以便管理人员能采取有效的内控纠偏策略。强化各部门岗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企业员工的内控管理参与度,降低企业内控管理矛盾的同时,还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尽量设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利于横向的交流。同时要提升企业的内容管理信息化水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归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可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功能模块,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等方式强化内控约束,为企业的内控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内控效率。

    (二)多元内控手段,防范风险危机

    可采取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成本控制等多种内控手段提升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提升内控管理能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例,企业内部要形成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确定好预算目标后,自上而下逐级分解,在预算执行时抓住上市企业的资金流管理重点,严格把控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促进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管理过程中要统一协调标准,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降低内控执行难度;财务风险的防范要重点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等关键指标,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全过程的风险指标动态跟踪管理。特别是针对上市公司当面临资债不符、资金不足等财务风险时,要通过及时调整资本结构、追加资本金等形式进行风险防范。同时要结合企业特点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如就某企业的保理业务来说,为统筹安排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及融资安排,建立流动性风险防范机制,防止债务逾期造成的违约行为,可通过预留风险准备金,寻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等形式规避有关财务风险。

    (三)加强内控监管,形成激励机制

    可通过避免内部审计人员兼职串岗现象或者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建立日常的监督机制,由财务部门牵头联合企业所有部门全面梳理企业的内控薄弱环节,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并建立重大责任追究制度,保障内控制度的权威性。奖惩分明,对内控不力的人员及部门处以适当的处分和经济罚款的同时,对于表现优良的员工及部门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鼓励。可通过将内控指标纳入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奖惩机制制度化标准化,以此激发他们的内控积极性,自主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内控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内控环境、制度建设、人才管理、监督审计等方面的健全完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内控规范化问题,助力企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志红, 王纪.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 时代金融, 2018, No.694(12):218.

    [2]晋晓琴. 河南省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剖析[J]. 财会月刊:中, 2017(3):39-43.

    [3]李伟.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财会学习, 2017(22):244-2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