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符号消费和品位区隔出发看消费中的阶层差异
范文

    王钰 杨玲茱

    摘要:本文用CGSS2013的样本进行研究,对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符号消费和品味相关消费行为差异进行探索性分析。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以及布迪厄的品味区隔两个理论视角出发,最终分析得到:收入阶层越是处于上层越进行符号消费;收入阶层越是处于上层越愿意进行品味相关的消费,以中层最为显著;受教育程度越高既不倾向于进行符号消费,也不倾向于进行品味相关的消费。

    关键词:消费分层;符号消费;品味区隔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消费社会”时代。有关消费分层的研究也日渐成熟并开始转向各个不同纬度的细化研究,其中符号消费以及品味相关的消费相对于传统的基本消费而言,是更加值得被研究的消费行为。本文就旨在通过符号消费及品味区隔的视角,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探讨消费中的阶层差异问题,以求对现代社会中的消费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二、文献综述

    与经典时期社会学家零散的消费理论相比,当代与现代有关消费的研究更加系统,也更加具有经验研究的有力支撑。本文主要整理了以下有关消费分层的部分理论研究:

    (一)鲍德里亚:符号消费

    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时代里,生产不仅仅是生产物,更是在生产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不是某种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特定需要,可以说是生产一种普遍的需求欲望。

    在这种普遍的消费需要中,消费者并不是明确地消费具体的物品本身, 而是更普遍地通过消费物品所带有的符号来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消费成为了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所有的消费都是一种象征或者说是符号消费,特别是现在各类奢侈品品牌消费。在消费社会中,社会阶级或地位的形成也是一种符号的建构,通过符号消费来获得,当你通过消费获得了特定的被认同的社会阶级符号時,你不仅能够获得自己个人的阶级认同也会获得社会阶级的认同。

    (二)布迪厄:品味与社会区隔

    布迪厄分析各种各样的消费物品、饮食和就餐习惯甚至装修家居等等是如何被社会经济不同的阶级用来标记自己。从饮食到音乐欣赏, 再到穿着和举止,布迪厄做了很多很多的经验研究来展示社会分层中不同的个人消费习惯,其中有关“品味”的概念最为突出。

    在布迪厄看来,“品味”就是“将臭味相投的事和人弄到一起”。消费本身可以被看成是在不同群体之间建立差异的一系列社会和文化实践,每一种消费行为都会再生产社会差异,特别是上层群体所建构出的“主流品味”消费,让中产阶级趋之若鹜,让底层群体望而却步。消费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分层实践,通过“品味”的消费将人与人区隔开来。

    三、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从最初的理论视角和研究问题出发,进行研究问题的操作化,可以得出如下所示的研究分析框架。

    本文的理论假设即:社会阶层差异影响人们的符号消费以及品味区隔的建构。用以实际操作的研究假设为:

    假设1: 相对于社会阶层处于底层的人们,社会阶层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名牌和高档的消费。

    假设2: 相对于处于社会阶层底层的人们,社会阶层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在家装饰艺术品。

    数据主要来源于CGSS公开的2013版本数据。研究对象为排除了农民群体和无业群体后的社会在职(包括自由职业)人员。因为农民和无业者对于名牌或是艺术类的消费不明显,并且农民比重过大,反而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最终有效样本数量为4629个。

    四、研究变量

    从表1中可以看到有关名牌和高档商品消费的因变量有51.8%的个案是很不符合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集中表现为不消费名牌。同样的,有55%的个案是不会用艺术品装饰自己的家的。这两个因变量都有比较集中的选择“很不符合”选项的趋势。

    五、符号消费与阶层差异

    表2用来检验阶层差异因素对符号消费的影响这一假设,采用了定序变量(ordinal logit)回归对所有变量进行分析。

    在模型1中可以看到,收入中下层、中层、中上层、上层相对于底层来讲,进行名牌类符号消费的发生比也都显著的提高。中下层进行名牌消费的发生比是底层的(e0.703=)2.02倍,而中层的发生比是底层的(e0.987=)2.68倍,中上层的发生比则是底层的(e0.833=)2.30倍,上层的发生比是底层的(e0.651=)1.92倍。这与前人已有的有关奢侈品消费中中层成为主力军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都相对于底层而言进行名牌类消费的发生比显著的低,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越不会进行名牌类的符号消费。加入控制变量性别、居住地以及年龄之后的模型2可以看到性别和居住地对名牌和高档品消费也存在一定显著的影响。女性相对于男性反而消费名牌和高档品的发生比是降低的,而城镇相对于农村名牌和高档品消费的发生比为(e0.438=)1.550倍。加入控制变量后,各个阶层之间的差异结果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六、“品位”消费与阶层差异

    表3用来检验阶层差异因素对“品味”消费的影响这一假设。

    从模型3可以看出,收入中下层、中层、中上层、上层都相对于低层而言艺术品装饰家居的消费发生比都显著的高。收入中下层艺术品装饰家居的发生比是底层的(e0.552=)1.74倍,收入中层的发生比是底层的(e0.714=)2.04倍,收入中上层的发生比是底层的(e0.648=)1.91倍,收入上层的发生比是底层的(e0.558=)1.75倍。其中最明显的还是收入中层的人。

    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都相对于底层而言进行艺术品装饰消费的发生比也都显著的低。这和最初的设想不太一样,至于是由于何种原因出现这样的结果,还有待之后的研究。加入控制变量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七、结语

    从以上的统计初步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个方面的结果:

    1.收入阶层越是处于上层越愿意进行品味相关的消费,以中层最为显著

    2.受教育程度越高既不倾向于进行符号消费,也不倾向与景象品味相关的消费

    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收入的中层群体无论在符号消费还是品味相关的消费行为中都是主力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就当下的消费状况而言,中产阶级是最活跃的一个消费群体。而有关为什么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越不倾向进行符号消费亦或是品味相关的消费行为这一点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凡勃仑.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李亚.中国消费社会学研究综述[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7):346-347.

    [4]张卫良.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消费社会”的讨论[J]. 国外社会科学, 2004(5):36-42.

    [5]夏建中.消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22-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