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分析 |
范文 | 赵美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竞争日益加剧。目前,我国金融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发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也制约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性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分析;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是我国社会资金的结算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环境和银行内部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也表现出多样化、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只有认真分析国内外金融形势,加强会计核算力度,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有效地对会计风险进行防范,才能促进银行长期发展,为金融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 1.会计核算不实 会计核算是商业银行会计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对商业银行各项交易事项进行真实、有效、完整、及时、准确的核算,包括对会计信息进行计量、记录、报告以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商业银行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流于表面,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客观反映银行资金的状况,利用价值不高。近年来,会计核算失控案例屡见不鲜,如篡改账号,虚报数据,银行柜台盗取客户信息非实名开户,存取钱信息错误等。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存在的风险,对银行影响甚大,需要及时完善。 2.会计监督乏力 会计监督是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当前银行业务复杂,监管部门工作量增大,使会计监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如部分银行变相创收,违规调整贷款结构,为了完成考核,人为调节利润,突击发放贷款,虚增存款或通兑划款等手段隐瞒存款。[1]为了完成考核“不择手段”,对于这些不合规的方式,会计监督工作薄弱,监督力度小,造成的亏损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3.会计人员风险 近年来,营改增、新金融工具准则正式实施,制度更替频繁,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加大,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现有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会计人员发生违规操作,会造成银行虚假信息泛滥,经济损失,从而加大银行会计风险。 4.票据凭证风险 结算是通过银行提供支付结算的工具,是客户在银行进行经济活动的凭证。会计凭证给银行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如银行在办理汇票中,操作不规范,使票据在流通过程中,给不法分子提供伪造契机,利用票据进行诈骗。柜员在信息凭证填制中,虚开发票,导致假账情况出现,给银行埋下了金融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虽然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但成效缓慢,与系统化、程序化的目标还存在一段距离。银行繁琐的核算业务,不能精准被记录,很多工作没落到实处,使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没有按流程化程序展开工作,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各个部门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合理进行资源分配,降低了工作效率,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不健全,会计稽核缺乏实效性,流于形式。 (2)监督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为了避免会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制定了很多规章条款,但是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其很多制度守则没有落到实处,执行力不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忽略规定,会计核算不规范。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监督,监督机制如同虚设,为完成考核,采取违规手段,导致会计风险加大。 (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银行业务的增多,需要大量会计人员。当下,缺乏业务精通的会计人员,不能整体把握业务,降低了会计核算质量。[2]加之,部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差,因利益、人情进行违规核算,影响会计核算的准备性和真实性。虽然会计人员经过培训熟悉银行业务,但缺乏整体意识,规避会计风险的能力差。 2.外部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在改革开放下,金融业也快速发展。受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影响,我国金融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外部竞争加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枉顾内部控制系统,忽视会计核算。同时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和领导大多是本地人,容易产生违规操作,使会计信息不真实客观,没有参考意义。另外,金融管理模式往往是事后管理,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最终使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加大。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深化银行会计体制改革、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银行一直采用集中制统一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金融业的发展。在商业银行中实行三级会计核算体制,即由总行制定考核指标、大区域核算中心进行统计汇总数据、基层分行如实上报数据的管理系统,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要不断深化银行会计制度改革,适当调整各级商业银行会计管理质量。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银行薄弱环节的管理。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将责任明确落实到相关负责人上。通过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部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部门也要树立风险意识,以内控为主,以风险意识为辅地进行会计核算。 2.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监督机制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三者结合。事前监督主要包括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反馈,每项业务都要提前做好规定,会计人员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不得主观臆断,造成业务核算程序不规范。其次,事中监督,主要指对银行在经营中进行动态监督。建立轮班监督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抽查,及时给予评价。事后监督是银行要根据反馈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价,对会计信息失真事件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出色的会计人员,予以晋升和褒奖,对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解除资格,待岗学习;自上而下地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觉性。 3.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银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在招聘过程中,不仅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考核,还应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具有高标准的要求。对银行管理人员加强基础培训,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培养风险防范意识,使得员工能够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有意识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预防网络犯罪窃取银行内部数据。总之,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重视业务能力,力争组建一支高业务能力和高道德素质的专业会计队伍,有效降低银行会计风险。 4.制定战略目标,积极应对金融市场竞争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大,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商业银行应立足实际情况,提前制定战略目标,以积极态度应对复杂的环境。银行应从长期出发,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改变,拒绝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深入市场调研,开发价值高、质量好的金融产品,树立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利用互联网、会计信息化技术,提高业务水平,以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客源。公平竞争,在维持市场份额、掌握市场运行规律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规范操作。 四、结语 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不仅需要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同时也要提高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商业银行具备风险意识,认清自己面临的会计风险,加强防范措施建设,提高商业银行会计服务能力,才能降低银行会计风险,促进市场经济的稳步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星宇.(2016).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中外企业家(3),49-50. [2]陈程.(2016).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商(29),159-1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