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
范文 | 钱建超 一、准确把握民族地区的共性特征,找准我们的发展优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有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多个自治县(旗)。总体上看,民族地区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共有680个县,其中371个地处民族自治区域,占比54.6%。这些民族地区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偏低,人民收入水平不高;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三是生存环境较差,致贫原因复杂,贫困发生率较高;四是人口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亟待加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繁重,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仍然任重道远。 彭水是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新一轮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前,彭水与其他民族贫困地区一样,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程度深,全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15个、贫困户29811户、贫困人口119299名,贫困发生率为19.8%;二是基础环境差,全县“七山二水一分田”,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48%,农村公路等级低,晴天通、雨天阻,季节性缺水严重,连续干旱15天就有群众饮水告急;三是农民收入低,产业发展滞后,农民缺少骨干增收项目和增收技术,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60元,比全市、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423元、1957元;四是社会保障难,特别是教育、医疗保障有较大差距,全县因学、因病致贫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如何精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民族地区共性特征和彭水县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推动彭水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在吃透上情的基础上,着力把握县情、掌握实情,不断完善思路。我们认为,民族、生态、文化三个方面是彭水独特的优势。民族优势方面,有苗族、土家族等34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有30多万人,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并成功创建了全国民族团結进步示范县。生态优势方面,有茂云山(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屏障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森林覆盖率达58%,林地覆盖率近70%,山水自然交融、相映相彰,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山水画卷。文化优势方面,自汉初置县2000余年,历来为道、州、县三级行政区所地,拥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和红色文化。 二、深刻认识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重大意义,增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 对像彭水这样的民族贫困地区来讲,摆脱贫困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从政治维度看,让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增强民族地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目标标准,落实精准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斗志,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坚决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歼灭战,如期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从历史维度看,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奋斗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进行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全国范围内的普遍贫困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1986年,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和333个省级重点扶贫县,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实行了一系列扶贫创新政策,基本解决了大范围集中成片的贫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摆脱贫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沉心静气、真抓实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从发展维度看,民族地区摆脱贫困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民族地区普遍位于欠发达地区、处于欠发展阶段。整体的、全面的摆脱贫困,是民族地区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没有民族地区的整体脱贫,就不可能整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更不可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因此,对于处于直辖市的彭水而言,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统筹整合扶贫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脱贫攻坚成果。 三、抓住党中央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领导力度、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实地走访困难户,与乡亲们一起讨论脱贫致富大计。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湾桥镇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实现全部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今年4月15~17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对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还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宁夏等民族地区,出台了专门的支持文件。 就彭水来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市委高度关注彭水县脱贫攻坚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发展、旅游扶贫、贫困群众就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亲临彭水视察指导脱贫攻坚,中央外办、中联部、国家民委、民盟中央等中央国家机关和市委、市政府等省部级领导深入彭水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100多次。彭水要抓住党中央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着力推进“产城景”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从2012年到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85亿元增至170亿元、增长1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4.3亿元增至29.2亿元、增长1倍多,森林覆盖率从45.7%提高到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741元增至29124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60元增至11144元,增长8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93.8亿元增长到190.8亿元、增长1倍多。特别是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贫困村从115个减少至6个,贫困户从29811户减少至3482户,贫困人口从119299名减少至12266人,贫困发生率从19.8%降至2.45%。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抓产业扶贫打基础。产业培育不起来,群众收入上不去,脱贫攻坚就难以实现高质量。以前,彭水产业发展局限于传统模式,产业散、小、弱现象突出,质量效益偏低,农民稳定增收乏力。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努力把“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健康的食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成功创建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阿依河、乌江画廊等4个4A级旅游景区,阿依河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成功举办系列节赛活动,从2012年至2018年,接待游客从340万人次增加到25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提高到111.8亿元,7500多户贫困农户通过旅游产业增收。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巩固发展以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轻工等多点支撑的工业格局,太极不老泉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宏绿自热食品、搬运帮等项目落地彭水,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形成。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完善扶贫产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前胡种植成为全国单品种植最大县,红薯全产业链年收入达5.6亿元,烤烟产业年收入达5亿元,畜牧业年收入达10亿元,每个贫困村均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 第二,着力抓教育扶贫斩穷根。通过教育扶贫将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而彻底斩断贫困落后的“穷根”。以前,彭水的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贫困家庭学生还存在因贫、因病等原因失学的现象。为此,彭水精準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大力实施控辍保学行动,统筹抓好送教、劝学等工作,健全完善资助体系,全县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教育保障实现全覆盖。彭水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县城学校扩容、农村学校改薄等项目建设,形成彭水中学、彭水一中、彭水民族中学、彭水职教中心齐头并进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格局,努力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优质教育,都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彭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施农村学校“特色岗位教师”、“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送培送教机制,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全县高考上线从2012年的2873人增加到今年的5872人,其中重本从255人增加到917人,每年在校大学生稳定在2万人以上。 第三,着力抓健康扶贫治痛点。人们常说“辛苦奋斗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以前,彭水的老百姓经常是“小病拖、大病挨,得了重病才往医院抬”,可以说,疾病是贫困群众难以承受之痛。为此,彭水瞄准贫困群众的“痛点”,从三个方面抓好健康扶贫。一是强化能力提升,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全面实施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都有合格村医,确保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保障范围,实行参保动态清零,确保应保尽保。设立医疗扶贫专项基金,对贫困家庭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给予基本医保后的二次报销和一次性补助,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至10%以下,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三是强化医疗服务,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设置33个“流动医院”,对“因病致贫”家庭患者进行上门体检、诊断和健康跟踪管理,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确保贫困群众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2018年彭水县健康扶贫工作获得全国通报表扬。 第四,着力抓设施扶贫补短板。道路颠簸、房屋破旧、煮饭烧柴、饮水靠天,这是以前彭水农村面貌的真实写照。为此,彭水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一是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设施建设,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自然村通达率以及脱贫村通客车率、通动力电率、光纤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二是加强住房安全保障,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鉴定工作,建立危房台账,实施危房改造动态清零行动,确保群众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三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推进改厨、改厕、改房和院坝硬化、入户便道硬化工程,开展“乌江清洁大行动”,农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村民基本实现了“小车开进来、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和“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新生活。 第五,着力抓城市提升促发展。一个城市的品质直接影响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前的彭水,城市规划滞后,城市人口密度大,城镇设施供应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物业服务和人居环境发展不优,城市品质有待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彭水扎实抓好城镇建设,按照“减载提质”要求完善老城功能、提升老城品质,按照“现代之城、未来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定位推进新城建设,按照“全国知名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加快蚩尤九黎城建设,按照“彰显特色、丰富内涵”的要求建设一批特色集镇、美丽乡村,强化城市智管、细管、众管,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市级山水园林城市。扎实推进城乡融合,提速推进“四高二铁一江五通道”对外大通道建设和县域联网公路建设改造,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按照“县城50%、集镇25%、乡村25%”的规划布局,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城镇化率提高到37.2%。扎实做好产城景融合这篇大文章,以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为抓手,统筹考虑城镇功能定位、历史文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多重因素,既注重城镇和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又注重品质提升和内涵支撑,既按照景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又将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文化融入城镇和景区建设之中,推动城镇功能与旅游功能、城镇产业与旅游产业、城镇生活与旅游场景深度融合,推进旅游全域化和产城景一体化。 第六,着力抓党的建设强保障。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以前,彭水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不规范,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深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2012年到2019年,村级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从44.3岁降至37.6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831人提高到1109人(其中大专及以上427人)。同时,村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选派大学生村官,全覆盖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级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持续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2012年到2019年,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待遇每月从1000元提高到2400元、其他专职干部待遇每月从800元提高到2000元、村(居)民小组长待遇每月从100元提高到300元。二是著力夯实基层基础,投入资金2亿元全面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每个村(社区)都有一个规范化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值班、定期入户走访、“全程代办”等制度,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群众功能进一步发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有力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蹲点“促改督战”专项行动和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全面实行“组长令”,针对脱贫攻坚成立专门巡察组和监督检查室,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7个专项治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全县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彭水深刻认识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强化理论武装,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必须贯彻精准方略,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突出对标对表,强化精准施策,以“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必须压实攻坚责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常态化开展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发挥“领头雁”作用,推动责任层层落实;必须坚持真抓实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以各级领导干部“辛苦指数”提升各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脱贫不是终点。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彰显特色、发挥优势,深入做好“产城景”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让彭水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各民族的团结努力、顽强拼搏,我们民族地区一定能摆脱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作 ?者:中共重庆市彭水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