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升重庆作为国际化现代城市的决策控制和资源配置能力之思考
范文

    彭劲松

    国际化城市是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居于“塔尖”,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并在国际政治、社会和文化交流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决策控制和资源配置能力的城市。重庆是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节点上,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节点,区位优势十分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重庆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挥重庆区位、生态、产业和体制等独特的优势,大力提升城市的高级决策控制和资源配置功能,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分工中占据价值链的高端节点位置。

    一、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重庆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仅是城市自身向更高阶跃升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主动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和任务,扩大城市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一)是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选择

    重庆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需要打造较大的经济规模,形成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向着更高层次的洲际国际都市层级迈进,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体现集聚发展、引领发展和辐射发展的作用。2018年,重庆由主城片区和渝西片区所构成的大都市圈经济总量约为14000亿元,仅相当于上海市的42.8%,深圳市的57.4%。重庆必须要继续做大做强经济规模,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扩大经济腹地和战略空间,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和我国最大的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承接、协作与转移,实现物流、金融、贸易、信息、技术等的互联互通,构建通江达海、连接亚欧的战略支点,成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战略门户,进而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资源要素汇集的纽带,将重庆的城市影响力由成渝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向西部地区延伸,并进一步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等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实现率先发展、引领发展、开放发展,努力体现战略支点和联结点的功能。

    (二)是提升城市对外交往能力的重要路径

    城市经济结构的外向化,深度参与全球生产与贸易体系的分工协作是城市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年来,作为西部内陆地区的重庆,处于区域开放发展的末梢和尾部,城市开放的力度不大,开放的领域不宽,开放的手段方法不多,开放的层次不高。重庆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城市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与合作,通过开展与国际、国内等多个层面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工作,搭建开放发展的新平台、构建开放发展的新机制,不断形成具有内陆开放城市的形态特征,体现国际化现代城市开放要求的开放格局。具体而言,重庆可在打造国际化现代城市过程中努力提升国际化、外向化的产业体系、贸易物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国际金融服务业等发展,发展国际多形式的贸易投资,积极引进著名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换枢纽,打通与世界的便捷联系,从而使重庆城市由内陆封闭的“末梢”变为国际开放的中心、前沿和高地。

    (三)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略

    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庆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既有传统发展轨道的转换,由单纯重视量的积累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积极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结合新经济体系发展的要求,打破传统发展路径,重构发展动力,大力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的平台基础,从而使重庆成为国家智能制造与高端产品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成为国家在重大基础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和创新生产要素政策等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国家级重要科技创新与前沿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转化中心、创新策源地,形成全球化资源和要素中心。

    (四)是实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必然要求

    美好生活需要从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生活品质乃至情感归属进行回应,让城市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今已经发展成熟的国际城市,都是全球新技术、新思想、新产品创新策源地和扩散地,集聚了世界顶级水准的文化、艺术和商业,配置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具有独特的魅力、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城市文明程度高,是国际化的创新高地、创业洼地、文化旅游胜地和宜居福地。重庆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努力按照加大各类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完善国际性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推进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和营销,从而增强重庆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形成生活配套便捷、文化包容多元、社会秩序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公民意识高尚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形成人人向往的国际化城市生活工作环境,使美好生活场景在城市完美呈现。

    二、重庆市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重庆虽然是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但其所拥有的跨国公司总部、高水平科研机构、国际化交往平台和行政性大区机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其作为国际化现代城市所必备的决策控制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形成,影响了其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分工中地位和作用的提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

    (一)跨国公司总部机构不足

    跨國公司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和资源配置的企业组织,其总部机构作为重要的资源控制与配置中枢,对全球经济贸易有着重大影响。2017年中国上榜世界500强企业共有102个,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不含港澳台地区),拥有本土培育的世界500强企业省(区、市)为18个,其中,北京有56个,广东10个,重庆一个都没有。截至2018年12月,入驻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为281家,此上海少219家、此广州少16家,和成都持平,且多为单一化生产制造型项目的合作;设在上海、广州的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数量分别为8家、3家,重庆为0家;重庆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32%,而上海、广州的这一比重分别达到了16.52%、14.44%,反映出世界500强企业对重庆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还较微弱。

    (二)高水平科研机构不足

    高水平的科研教育机构拥有量是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重庆全市现有“985”、“211”重点高校2所,仅为四川(5所)的40%,陕西(8所)的25%,重庆大学虽然进入了“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序列,却没有一个学科列入“一流学科”建设。中央部门在渝科研院所仅有3所,为四川(27所)的11.1%、陕西(38所)的7.9%,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仅为四川(29个)的62%,陕西(28个)的64.3%。成立于1993年的重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只有74平方公里,不及同为西部地区的成都高新区面积的八分之一、西安高新区的九分之一,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也仅相当于成都高新区的26.9%、西安高新区的36.6%。重庆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高水平科研机构布局过少,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不多、国家级高新区规模能级不足,对全市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功能仍比较弱。

    (三)国际化交往平台不足

    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需要建设并丰富完善各种类型的国际化交往重庆平台。这里的“国际化交往平台”主要是指常设性国际机构和经常或永久性国际会展。截至2018年12月,设在重庆的外国领事馆数量为10个,分别低于上海、广州、成都65个、47个、6个,且主要为少量欧洲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美国、法国、德国等全球重要的国家尚未设立领事馆。目前,重庆还没有一家像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讯联盟等国际性组织的地区办事处或代表处入驻。由于缺乏国际性组织的常设机构,重庆的国际交往频度和影响度也大大弱于其它一些城市。在会展方面,除智博会以重庆作为永久会址外,其它有影响力的国际级会展平台数量偏少。据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报告,2013~2017年的5年间,重庆仅举办国际会议21场次,列全国各大城市16位,同期北京举办了582场、西安举办了97场,武汉举办70场,成都举办了了80场。2018年,在重庆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为4次,分别低于上海、广州、成都、杭州、武汉75次、12次、16次、8次、11次。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重庆举办了智博会、中国(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这样一些综合性国际会议,但从戴德梁行的全球电子问卷来看,相比北京、上海、广州,72.59%的样本赞同对于重庆的了解“偏少”,说明重庆通过综合性会议进行全球推介的效果并不突出。

    (四)行政性大区机构不足

    行政性大区机构指中央和国家部委为提高管理效率,在某地设置管理(联系)一个或几个省市(区)业务,行使部分政府行政职能的机构。这些大区机构对于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在管辖服务区配置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重庆在空域、铁路、水利等重要战略性资源配置领域缺乏行政性大区机构的布局。如民航局将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国内航线经营许可,通用航空管理、机场建设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等业务划给华北、东北、中南、华东、西南、西北和新疆等7个地区管理局,驻地城市分别为北京、沈阳、广州、上海、成都、西安和乌鲁木齐,重庆相关业务归属于西南地区管理局管辖。又如水利部在我国七大流域分别设立了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松辽、太湖等5个水利委员会(流域管理局),驻地城市分别为武汉、郑州、广州、蚌埠、天津、长春和上海。作为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主要承担流域水行政管理职能、基础事业职能和以勘测设计为主体的技术服务职能。重庆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上游城市,涉及长江水域的相关业务和项目建设的审批需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管辖。重庆在民航、铁路、水利、国土和森林等多个行政性大区机构布局缺失,削弱了对上述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商洽权”,进而导致重庆在利用相应资源开展经济建设时需要付出比大区所在地城市更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重庆在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四大优势

    重庆具有区位优势独特、生态优势鲜明、产业优势完备和体制高阶等四大独特优势,必须系统整合集成这四大优势,使之在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应。

    (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构建内陆和沿海均衡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国际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庆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重庆充分利用自身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加强大通道、大口岸、大平台建设,打通东南西北和空中多个方向的对外大通道,构建铁公水空四式联动的物流大枢纽,打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种要素聚散的开放大口岸,有助于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二)具有鲜明独特的生态优势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一座江城、山城。重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环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营造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城市美景,让山更清、水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生态宜居、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元素在建设国际化现代城市中得到充分彰显,这对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三)具有雄厚發达的产业优势

    重庆在近百余年发展历史中形成了长江上游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正在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在国家41个工业大类中重庆有39个,产业门类比较健全、产业基础配套比较好、制造业基础扎实。特别是在长期产业变动调整中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两大制造业集群,虽然近期出现了增速回调,但产量在全国和国际上仍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四)具有高位统筹的体制优势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没有地市一级行政单位,行政层级少,在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重庆立足直辖市的基本体制特征,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大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工作面的高位统筹和资源配置,行政服务和运行水平与其它省区相比将会更有效率。

    四、对重庆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对策建议

    重庆需要进一步发挥区位、生态、产业和体制等四大优势,扬长避短,从营商环境、创新载体、交往平台、资源和项目统筹等多点发力,弥补发展短板,逐步提升能级水平,推进国际化现代城市持续深入建设并最终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提升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

    对标国际一流,聚集发展需求,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总部经济集聚水平。一是优化城市投资环境。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逐步有序推进制造业、文化、金融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开放。二是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建立以包容创新、审慎执法为理念的监管制度,推动设立国际商事仲裁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国家信用示范城市。三是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拓宽外国人才来渝绿色通道,建立在渝外籍人员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在重庆工作的外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向国际化人士服务的医疗体系,大力发展国际特色教育,建設一批国际社区。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机构、医疗管理公司开展特色化、差异化医疗服务。大力发展国际特色教育,鼓励优秀跨国教育机构与市内教育机构开展人才、资本方面的合作

    (二)提升重大科学创新功能载体建设水平

    依托大数据与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区域与城市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创设城市高水平科学技术发展平台,提升城市基础性、原创性研究能力,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一是实施世界级名校集聚工程。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创新办学思维,采取新设、联办、设立独立二级学院等方式,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创设国际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二是实施领航级科学载体建设工程。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国家队在重庆增设实体化分院,独立的特色学科分支机构,积极推进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干细胞与组织功能修复、材料基因组、量子通信等一批重大前沿科技基地在重庆布局,争取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级重点试验基地入驻重庆。三是优化重庆创新版图布局。推进重庆国家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错位协同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资源聚集高地、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和国际化综合科学中心,成为重庆攀登世界前沿和重大科学技术高峰的“双核”。

    (三)提升国际化交往平台建设水平

    积极加大国际化常设对外交往平台与载体建设力度,提升重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一是继续争取更多国家在渝设立领事馆,并争取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国际体育、文化、教育、科技等各类型国际组织机构在渝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建立重庆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城市之间合作的自由贸易区(FTR),以重庆为基地,围绕经贸和文化建立跨国合作协调组织—“丝绸之路重庆合作组织”,将其总部办事机构设立于重庆。二是发挥重庆作为“一带一路”枢纽节点作用,提升中新金融峰会的国际影响力,创建“陆海新通道物流与贸易论坛”和“‘一带一路城市市长论坛”,并将重庆作为永久会址。同时积极争取承办达沃斯财富论坛、世界500强企业高峰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和国际化综合体育赛事。三是提升地方特色赛会的档次。依托四川美术学院的影响力,将川美“开放的六月”打造成国际性青年艺术交流活动,持续放大南滨路国际马拉松赛、武隆国际山地户外竞技赛事的影响力,尽早办成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国际性群众赛事。依托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与摩托车生产之都的地位,举办重庆国际汽车与摩托车产业与科技博览会,争取将重庆作为世界和全国重要汽车厂商新品发布平台。四是加强国际城市传媒信息领域交流。积极发展以国际国内知名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机构集聚及新闻生产为核心,以手机、互联网应用等新媒体运用为支撑,集影视、会展、旅游、商务文化等于一体,打造完整的多元化新闻媒体价值网链。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媒体机构集中在渝设立区域性总部或代表处、记者站等机构,打造具有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制造与发布、国际性会议论坛、新传媒产业孵化、影视传播于一体的国际传媒总部集聚区,强化重庆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新闻话语控制中心、新闻传播中心和新闻传媒研发中心的功能地位。

    (四)提升重大资源和产业项目布局统筹能力

    首先,要积极争取尽可能更多的行政性大区机构设在重庆。其次,要采取措施弥补目前重庆行政性大区机构不足造成对工作对接与开展所造成的不利。一是与更多的国家部委建立常态化部市会商工作机制,积极结合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部市联合共商共建行动。定期向国家部委汇报、沟通重庆市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诉求,逐步构建重庆优先发展的“绿色通道”。二是积极争取在低空空域、水域、土地和能源资源的使用上给予重庆更多政策发展便利。积极争取国家将高铁、航空、生态环境治理、重大产业和科学研究等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项目在渝进行布局。三是在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继续争取能够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机构,推动该两个战略的实施。

    作 ?者: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城市提升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 健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