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党校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 |
范文 | 刘奇峰 李鹰 王蓉 摘要: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破除数据壁垒,提高党校数据治理能力,一是要认识党校数据治理的必要性;二是要正确面对党校数据治理的挑战;三是要加强数据治理,构建党校数据生态圈。 关键词:数据;治理;党校治理;数据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C93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009-3605(2021)03-0042-06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强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提供及时、全面、规范、准确的数据服务,夯实大数据应用基础,从数据中把握办学规律和发展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科研提供底层驱动,这有利于解放教职员工和学员的“生产力”,实现精准服务和高效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升党校治理能力。 一、加强党校数据治理的必要性 随着近年来作风建设和“放管服”改革深入,以及信息化建设效益的逐步显现,各级党校的管理服务效能有很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部门协同工作不到位。虽然党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但因为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等限制,大部分都静静地躺在各类文件和数据库中,数据没有跑起来,办事就要多跑路,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就得不到提高;同时,数据的不准确、不一致,以及实时性和全面性不够,导致数据质量和规模、结构达不到大数据应用的要求。为发掘数据资源的巨大潜力,提高党校治理能力,急需唤醒数据,加强数据治理。 (一)数据治理是提升党校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数据治理是以数据生产要素为对象,以释放数据价值为目标,以守住数据安全为底线,以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秩序规则为核心,以推动数据有序管理和流转为主要活动,以强化数据管理技术手段为支撑的一系列活动,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1]。党校数据治理的过程,是遵循这个规范建立并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在此过程中,党校数据资源的价值得到发挥,并实现持续增值,数据成为党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从而推进党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治理后形成的高质量的数据服务,推动党校工作由人力运作转向人机协作、由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分析、由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推进,赋予党校治理更多的“自我感知”“自我判断”“自我调整”能力。提升党校数据治理,一是有利于创新党校服务方式。以数据治理优化业务流程,用数据流串联业务流,实现便捷、高效的“一网通办”融合服务,提升教职员工和学员的“获得感”。二是有利于提升党校行政效能。通过数据治理有效整合各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构建标准、规范、准确、高效的数据中台,为党校各项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服务,使数据取之于业务,用之于業务,持续提升行政效能,赋予党校治理体系更多的数据驱动因素。三是有利于支撑党校科学决策。以数据治理为基础,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党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要素的时空关联,实现各领域动态信息的感知、测量、判断、预警和响应,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充分的数据支撑。四是有利于健全党校监督机制。在明确权责清单、加强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治理,加强数据保护和信息公开,规范工作流程,推行阳光政务,实现“大数据+监督”,科学合理编织“数据铁笼”,构建更加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 (二)数据治理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 2019年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六十三条中明确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目的在于用信息化手段为党校人才培养、党建、科研、教学、管理服务等核心工作提供支持。[2] 数据治理无法凭借信息部门一己之力独立完成,需要党校各个方面通力合作,融合推进。当前,各级党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展开,但对中心工作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园数据烟囱林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还不到位,数据不能有效打通和整合,信息化建设效益的发挥还不充分,无法对核心工作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分析。因此,党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等物理环境的改变,而是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更深地改变党校的生态环境,以数据趋动为核心加强党校核心工作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三)数据治理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贯彻实现的必然要求 创新理念、打破技术屏障,建设“智慧党校”,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让广大教职员工和学员融入校区的治理网络,从而创造一个开放、紧密、和谐的校区环境。 数据治理对业务管理人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规范”:数据管理后台一是对填报上来的数据的管理,包括增删改查、分享、授权维护。二是可以灵活配置饼状图等图表,以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方式对数据进行展现,从管理视角来查看数据、作出决策。 数据治理对信息技术部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数据标准”:服务平台中内置了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提供基于数据标准的完整建模工具,更是将数据标准与在线表单构建过程深度融合,保证数据标准真实有效地被执行,从源头上保证数据不被污染,拒绝新的数据孤岛。 数据治理对普通教职员工和学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便利”:通过自动关联业务系统、数据中心中已经存在的数据,或者在服务平台曾经填写过的数据,经审核后汇总到本人的个人数据中心。 二、党校数据治理面临的挑战 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3]党校数据汇集了大量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人(学员、教职员工)、地点(教室、寝室、餐厅)、事(课程、党建、教学活动、科研课题)、物(一卡通、刷卡机)、组织(学校机构、班级)以及各种业务处理结果数据,例如学员上课记录、学员打卡记录、学员就餐记录、课题经费支出、科研成果等大量基础数据。而未通过治理的数据质量不高、流向混乱、共享不足,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 党校数据治理面临八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形成数据“共识”。数据治理表面上是技术问题,实际涉及到理念、制度、管理等的更新。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各级领导、业务部门、管理队伍以及教职员工还未真正意识到数据是全局、流通、有价值的。二是如何形成数据资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数据治理未明确专责机构;数据资产的采集、管理与使用缺乏明确的界定;数据治理未做整体规划和部署。三是如何完善数据共享协同机制。数据治理的核心是要协同业务部门,围绕核心业务工作,确认权威数据来源,开展数据日常维护。 但在开展数据治理的时候,存在不同职能部门协作问题。一方面,一些部门认为拥有某些数据是特权,或担心数据安全,不愿意分享所管理的数据,造成复用性不强及重复填写;另一方面,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存在着技术障碍,比如,有些业务系统的供应商不太愿意做数据开放或数据导出接口。四是如何构建数据标准内容框架体系。虽然党校后台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内部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难以共享,数据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一致性都无从保障。校务数据标准研制是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步骤和关键环节,是支撑党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起点,也是党校数据治理成功的有力保障。五是如何提高基础数据质量。IBM认为,高质量的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时效性。但党校所收集的数据可能不完全,或者更新不及时,而且所收集的数据来源多样,种类丰富,也很容易出现同一个数据从不同的部门得到的数值不一样的情况。六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党校所掌握的学员信息和数据,已经成为党校的核心无形资产,它们具有真正的、可衡量的价值。如何将安全贯穿于数据治理的每个环节?在进行信息公开、数据分析时,如何保护个人数据尤其是隐私数据?是保證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七是如何选择适合党校自身发展的数据支撑平台。选择合适的产品兼具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的服务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控制负面影响、降低实施难度。八是如何支撑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撑能力。如何将“重量级”的后台业务系统功能和流程进行梳理,对共享池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审核、修正、反馈转变成“轻量级”的前台应用。 三、加强数据治理,构建党校数据生态圈 党校的数据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满足教职员工、学员需求为驱动,服务教学、科研、管理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持续提升数据质量、营造良性数据生态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其根本目标是全面发挥数据价值,为党校事业发展赋能。从技术而言,数据融合贯通是实现跨部门业务重构的基础,数据体系建立涉及到基础数据的集中、数据准确的保证、数据管理的统一、过程数据的获取、结果数据的回写、数据的同步共享以及数据的应用审计等众多复杂环节和过程,也是数据生态环境形成的过程;从管理而言,要协同党校各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合作才能使数据的良性循环机制得到有效保证,才能建设数据开放、应用创新、融合服务的智慧党校。党校数据生态圈主要包括: (一)培养数据素养和数据分析思维 要实现数据治理,首先要从培养数据素养和数据分析思维开始。数据思维是使用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党校需要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并参与数据分析工具的开发设计,构建全流程的管理服务体系,而并不仅仅是数据的消费者和等待技术团队提供可用的直观工具;信息技术部门要善于沟通,积极争取校领导、各业务部门的支持,善于用非技术语言让领导及业务部门理解数据治理工作为校园治理带来的变化;教职员工和学员也要增强信息化素养,理解数据驱动的思维,学会用数据说话。只有这样才能打通校园、教职员工、学员以及社会力量之间的界限,才能够支持终身学习。 (二)建立党校数据管理组织架构 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重大决策和协调推进、技术开发支持、承担配合的数据治理体系,保障数据治理工程的快速推进;所有的数据从生产到数据归仓,其流向一定是业务流程的输入或输出,所有数据项要实现“一数一源”,比如学员数据以学员部为主责单位,人事数据以人事处为主责单位,教学工作数据以教务处为主责单位,科研工作数据以科研处为主责单位等。只有明确决策流程、权责关系、配合合适方式的组织架构,数据治理工作才会取得进展。 (三)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数据治理最重要的是要协同业务部门,围绕核心业务工作,找出关键数据或者关键指标。数据治理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协调各部门将业务转换成数据,梳理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数据的来龙去脉;同时,提高业务部门认识,使其达成“数据共享是必须,不共享是例外”的共识。只有确立了该价值目标,再从各个方面去发现、挖掘支撑的数据,治理工作才会行之有效。 (四)制定校园数据标准体系 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部门调研、比对迭代,形成权威信息标准。基于统一的编码规则为数据的全面打通、信息共享和业务系统实时同步更新数据、安全可靠运行奠定了基础。数据标准的制定需参考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客观考虑校园已有的信息化及数据基础,结合各业务部门对数据在生产、存储、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潜在需求,切实将标准应用到实际的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分析应用等工作中,在实践中实现对标准的检验和持续优化完善。校园数据标准的编制应从梳理校园已有的、核心的数据做起,通过调研、普查等方式,确定数据资产范围与数据责任部门。数据责任部门是数据标准编制的基本单位,应在信息技术部门的统一规划与指导下,梳理各自生产的数据资产,参与数据标准子集编制,逐步形成各部门数据标准,通过统一术语、统一标准框架等过程形成校园元数据标准和代码标准。代码标准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四类,分别是:通用代码,如国家地区码、性别码;校园代码,如单位编码、工号、学号等基础信息代码;校内多部门使用的代码,如人员类型码;以及本部门内部专用代码。不同适用范围的代码需要遵循不同的建立和维护机制。 随着各部门业务逐步调整和完善,新的校务数据将不断纳入到生产中来。如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升级或业务逻辑调整,将导致数据表或代码表发生变化,业务部门应及时提出标准更新的申请。常态化的元数据标准建立和维护机制可通过标准编制、标准发布、标准执行和标准更新四个步骤实现。标准编制包含沟通,确定责任数据表、设计,采集数据项、规范,数据类型与取值等;标准发布包含获取,通过中心或系统随时获取、发布,阶段性发布正式版;标准执行包含对接,开发系统数据接口、导入,整理数据文档;标准更新包含申请,申请元数据及代码变更、审批,论证及审批、变更,标准维护及数据库变更。 (五)让数据标准在数据生产、交换、使用、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 一是制定数据质量体系。对党建、教务、学员、人事、科研等涉及数据来源部门系统的数据通过标准文档中对数据项的定义约束、业务部门逻辑需求、数据应用对数据逻辑关系的要求等进行完备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一致性数据质量五大维度实时监测数据质量,并形成数据质量报告,促进业务系统整改提升。例如从人事系统把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到数据中心后,能够通过检测结果发现证件号码、姓名等数据的空置率,以及长度是否非18位数值、在职状态是否更新、同一个证件号是否有多条记录等等典型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是制定数据安全体系。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使用审核制度和个人隐私保护办法。对涉及到学员、教职员工隐私数据和个人敏感数据的来源记录、使用流程、監督管理办法等进行规定,确保数据安全可控使用;另一方面,对党校建立的统一数据库在运行维护过程中要遵守的规则和保密要求等进行规定。 三是构建数据中台。数据中台是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的汇集,强化了数据治理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实现了数据的闭环。党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部署很多管理和业务系统,这些系统来自于不同的厂商,包括各业务数据库结构化数据、Json格式及XML格式数据流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党校的安防监控视频、人脸识别、基于党校传感器感知的一卡通数据、记录行为的日志数据、网络流量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无法共享和跨业务调用,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体量、结构、处理方式与业务数据完全不同,存在很大的使用难度。数据中台在分散的底层数据库和上层应用中间建立起一套数据架构,用于对多维数据源采集、清洗、加工,并按照业务类别、服务对象、数据属性、时间跨度等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整理、整合和存储,屏蔽掉底层的差异化,将处理后封装成公共产品和应用服务,支持众多前台应用的研发,推动数据自由流动,最终实现数据智能。 四是构建面向业务场景落地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挖掘等技术,将决定党校运行方向的关键数据集成在“领导驾驶舱”系统中展示,并对业务数据和流程数据全面分析,挖掘数据内在价值,辅助领导决策、校务管理及流程优化,把数据治理与党校的科学决策和资源分配结合起来,最终为党校治理水平提升提供信息化支撑。例如通过教师获奖、论文、专利和著作等分析教师群体科研成果;针对业务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伴随式分析研判,发现问题或问题的征兆时自动生成决策建议,甚至直接干预业务进程,例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学员心理健康的监测预警等。 在党校信息化建设中,所有业务和功能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数据,教职员工和学员的填报和申请内容、管理员的审核和业务办理结果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展现,有了数据,才能驱动业务流程各个节点。在业务重构过程中,数据是业务得以简化和融合的核心。数据治理对于党校而言,是一个投入高、显示度低的工作,但是,数据治理完成之后,对未来的工作支撑度很强。党校信息化建设要逐步实现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促进党校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赛迪.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治理白皮书(2020年)[EB/OL].(2020-07-03)[2020-08-10]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 2359.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EB/OL].(2019-11-03)[2020-10-10]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3/content_5448149.htm. [3]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EB/OL].(2019-05-19)[2020-10-10]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19/5111324100002040.shtm. 责任编辑:谭桔华 收稿日期:2020-12-10 作者简介:刘奇峰,男,湖南邵东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李鹰,女,湖南临湘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王蓉,女,湖南益阳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