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堂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途径探索 |
范文 | 赵赫
摘 要:提高学生主体性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背景下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在要求,关注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给予学生课堂表达的权利,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能动性。本文分析了当前一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途径探索以期能为一线高中政治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学生主体;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基本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本文试以新课标为指导,来分析目前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状 新课标出台以来,学生主体性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不管是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还是课堂思考权都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话语权被忽视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自主发言都是学生话语权的体现,但学生话语权依然存在被忽视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话语权的不平等。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课程预设时早已设计好整个课堂,掌握着完全的话语权。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活动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层面时,就无法深入学习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导致学生无法建构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效果就只能达到书本知识的标准化。另一方面、学生之间话語权的不平衡。在课堂上学优生表达的机会多于“学困生”,从而带来“学困生”的话语权得不到基本保障的问题。[2]学生之间话语权不平衡的课堂就会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属课堂,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体现为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不是拉大学生之间发展的距离。 (二)学生的思考权被削弱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复制品”。教学目标出现“忘记初心”的实质在于学生的思考权被削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各种课业压力的负担,教师喜欢过多地归纳与梳理,从而使学生忘记学习应该自己去思考和总结[3]。二是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流畅度,顺利推进教学进度,在课堂上用简洁明了的学习资料代替了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忽略学生的思考,就是在无形中将原本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定位在应付考试上。没有学生思考的课堂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这早已与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主体性构建的途径 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作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4]要想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课堂教学内容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教学内容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尊重教学主体,重视学生的话语权 给予学生表达的权利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完善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 [5]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主体,教学有效性的落实就在于学生个体是否得以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是了解学生所处状态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话语权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给予学生心理安全感。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需要表达和交流,需要教师解决他们面对成长和社会产生的疑惑。当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时,即使少数愿意表达的学生其表达的欲望也会大大减少。教师就可以利用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解答成长中的疑惑,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给予学生心理安全感。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个性的差异来自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个性化教育是尊重学生个体,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自由发展的教育。[6]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每位学生的话语表达,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表达中寻找个体发展的最优道路。重视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就是给予学生安全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思考权 积极让学生去思考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目的。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牢记育人性和思想性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7]在课堂上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就会不忘学生的思考权,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明确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方面,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上,依照最近发展区理论适时把新问题给到学生,引起学生当下认知的不平衡来引发认知冲突。[8]在课堂上学生面对未知的问题时,要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着眼于学生行为的发展。行为是因事而现的因而课程活动尤为重要,学生的个体行为可以在活动中得以体现。课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有所设计、有所要求,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思考,以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来促进学生行为的发展。个体的行为既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又能促进思维的变化发展,正如核心素养的形成绝不单纯靠知识点的堆砌,而在于对所学知识认同的思维基础上,进行内在结构的同化或顺应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9]在课堂上教师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积极去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双向发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7. [2][3][9] 黄万强.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调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8):91-94. [2] 赵冬冬.课堂边缘学生的存在样态及其矫正[J].教学与管理,2017(10):5-8. [3] 王炎,程红艳.全员参与式课堂探究—让每位学生成为课堂的贡献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8):60-64 [5] 蔡应妹.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型[J].教育评论,2003(1):44-47. [6] 钟震颖 , 余沁芳 . 教育公正与个体发展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及其实现途径 [ J ]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4(3):474-477. [7] 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69-170. [8 ] 许宝玲 . 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J ] .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3):56-59. [9] 孔瑾.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变新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4):95-96. 基金课题:此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名师工作室助力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7041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