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城市新区滨水空间规划策略探讨
范文

    宋秋明

    

    

    

    摘 要:滨水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是城市中富有活力的生态与景观地区,具有丰富的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城市滨水空间所面临的挑战及国外城市滨水区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策略。并以贵州都匀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江公园为例,旨在寻求一条清晰合理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之路。

    关键词:城市新区;滨水空间;规划策略

    一、概念与背景

    (一)滨水空间概述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同时水也作为城市的灵魂,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生活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城市滨水空间是一个包含水域和陆域,富含丰富的景观和生态信息的复合区域。作为城市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城市滨水区域具有宝贵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景观要素、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以及浓厚的人文生活气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社会公众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景观设计不但要满足城市防洪安全,更要满足城市生态需求,同时利用丰富的景观与文化资源塑造宜人滨水活动空间。

    (二)国外滨水区建设的经验

    纽约曼哈顿、巴尔的摩、波士顿、多伦多、新加坡“船艇码头”等城市的滨水区的开发与更新带动了城市的极大发展,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表达中体现了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风貌的综合。因此,城市滨水景观应该形成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和持续发展,来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面貌,建立有效的开发机制,通过滨水地区的更新整合,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战略目标。

    通过大量滨水区域发展实践总结,滨水区域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生态保育、水源保护、动植物栖息、防洪水利、交通运输、城市风貌、产业发展、公众游憩等系列内容,应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以分析与处理,从而体现滨江区域的资源价值与效益最大化。

    二、项目概况

    (一)都匀简介

    都匀,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出海重要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见图1)。都匀城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碧玉般的剑江水穿城而过,沿江两岸莺语流花,青山耸翠,是一个山水交融、山青水秀的天然生态之城。

    城市顺应山水地形呈带状发展,新老城区由剑江河串联,并与周边山体交融共生,共同形成“U”型城市结构(见图2)。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水格局明显,生态环境优越。

    (二)现状概况

    清水江公园为剑江河下游段,总规划面积为1510.5公顷(见图3],位于都匀东部新城的经济开发区内,该经济开发区为城市新区,被清水江公园分为南北两片区(见图4)。区域内除已建成的部分项目及道路外,大部分均为自然山体及农田,自然条件良好,尤其是清水江公园及腹地两侧,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见图5)。目前该区域总规已覆盖,控规正处于修编中,清水江公园规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通过大型公园等城市绿地系统的打造,来带动区域的发展,同时以清水江公园城市滨水区域的规划研究成果,为区域控规的修编及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定位与策划

    (一)项目定位

    根据清水江公园在整个区域的地位与城市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结合都匀总体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规划将其定位为城市发展的崭新动力。即以保护河流与山体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城市公园景观塑造为核心,以中高端服务型产业为支撑;打造以康体休闲养生为中心,提升都匀整体城市空间环境为目标,辐射周边省市和吸引东南沿海市场,集生态旅游、主题度假、人文居住、品尚休闲为一体的西南地区亲水生态度假旅游新地标。

    (二)产品策划

    结合清水江公园的总体定位,规划提出了打造以滨江城市公园绿地功能为基础,融入生态康疗、商务休闲、体验式旅游三大核心产业的功能结构。同时根据项目要素组合(见图6),形成“三大功能——六大业态——十二大产品”的项目体系(见图7)。

    图6 要素组合

    图7 产品策划

    四、滨江规划设计策略

    (一)生态优先:生态叠加,明确边界;岸线分析,梯级控制

    规划应用GIS等生态技术手段,通过景观要素、地形特征、开发梯度三大因子的叠加(见图8),得到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图(见图9),进一步明确保护及开发区域边界(见图10),确保生态可持续与土地经营的动态平衡,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三大效益的整体最大化,具体策略如下。

    (1)根据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地质条件等形成用地敏感性分析、严格控制开发边界;

    (2)明确滨水岸线梯级保护开发策略,根据生态敏感性由高到低,可确定开发强度由弱到强,滨水30米范围内禁止任何开发活动,确保区域生态价值最大化;

    (3)策划引导滨水低碳交通模式。

    根据不同学者提出的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适宜廊道宽度值(见图11),规划对滨江岸线作出如下四个梯级的控制。

    (1)以水岸线向外30米区域内为原生态保护区域,禁止任何开发活动,结合地形特征及生态条件,局部区域加厚;

    (2)30米—60米为适度活动区,设置步行道及少量休憩平台,结合地形局部区域加厚;

    (3)60米—100米为公园配套区,该区域为公园开发区,可设置适量配套设施及功能场地,禁止用于商业开发,结合地形及功能需求,局部区域加厚;

    (4)100米至外围城市道路区域为适度开发区,地块以低强度小组团商业开发模式为主,激发滨江活力,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二)合理开发:明确性质,组团开发;保护为主,控制强度

    借鉴国内外成功滨水区域开发案例可知,一味的开发和片区的保护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实现开发与保护的有效平衡,才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长足发展。开发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可以用来反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打造,而优越的生态环境势必进一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基于这一成功经验,规划提出“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大原则,在绿色生态基底上进行一定量的组团式地块开发(见图12),对开发地块的用地功能性质和开发强度作出明确的规定(见图13),确保不破坏滨江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及景观价值。这一思路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明确地块性质及开发强度;

    (2)运用“城市经营”理念,实现以开发带保护、以保护促开发的可持续经营模式,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共利。

    (三)激发活力:低碳交通,立体便捷;策划活动,活力吸引

    一个滨水空间是否成功,关键看她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吸引人、留得住人。规划一个区域要具备以上标准,就必须至少同时满足两个基本要求:首先要有吸引物,其次交通可达性高。因此基于上述要求,规划就激发滨水空间活力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1)完善滨江交通系统,打造自行车、电瓶车、水上巴士等多元立体生态交通网络;

    (2)滨江开放空间为城市活动提供环境优美的场所;

    (3)策划设置多样产业项目,吸引城市及外来人流,形成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

    在清水江公园规划中,慢行交通主要由:6米宽电瓶车道、3米宽自行车及步行道,以及水上游船、索道等多样交通形式构成(见图14)。其中22 KM环江绿道(见图15),可以举办环江自行车赛事及半程马拉松赛事,环江两圈即为全程马拉松。同时利用清水江优势的水资源可激发丰富的水上运动,如水上皮划艇赛事、水上帆船运动等(见图16)。

    (四)塑造特色:融入文脉,主题分区;特色场所,布局景点

    城市滨水景观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以人为因素为主导的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城市通过滨水景观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期下的城市特色及居民的经济、精神、伦理、美学等各种价值观,表达居民对环境的认识、感知和信念等文化内涵,城市也因此有了灵魂。

    规划根据尺度由大到小,分别从“风貌区域—特色节点—景观标志”三个层次来塑造城市特色,展现城市文化(见图17、图18)。

    (1)形成主题风貌区;

    (2)打造主题节点空间;

    (3)设置主题景观标志物(见图19)。

    图17 功能主题分区

    图18 景观体系规划

    图19 景观标志及构筑物

    (五)开发时序: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结合实际,有序推进

    清水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达1510.5公顷,不可能一次实施完成,规划本着“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依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及政府经济计划等实际情况,逐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运用“城市经营”的先进理念,建设地块经济开发与景观基础设施打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直至整体园区实施完成。

    五、结语

    城市滨水空间因其所处的独特地段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生态因素使得人和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本身所具有的高品质游憩、旅游、开发建设等多样性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形成了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的舞台。塑造活力四射的城市滨水空间要以人为本,创造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的富有生机的城市滨水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庭伟,等.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陈伟等.公私合作进行滨水区开发[J].国外城市规划,2003.

    [3]周玉娟.城市滨水区再开发规划控制研究[D].上海:上海同济大学,2007.

    [4]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王红.从城市经营的理念出发改进城市规划工作[J].城市规划,2002.

    [6]焦胜等.城市滨水区复合开发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