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微电影拍摄在英语口语考试改革中的应用 |
范文 | 魏思思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英语水平成为用人单位评聘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而高校语言类应用型课程所采取传统的教材加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一对一的口语对话形式的考核模式所培养的毕业生已很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其暴露的弊端即: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难进一步发展,所以合理选取适当的教学和考核模式很重要。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将一直颇受英语教师和年轻学子青睐的英语视频资料灵活转化成让学生自己拍摄,并进行考核的形式,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为以后的学生指引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微电影拍摄;考试改革;语言应用能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倾向于选择视频资料来学习语言,特别是原版电影,对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吸引力,有了兴趣,便能激发语言学习者主动利用和创造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这是学好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然后,课后有兴趣的学习,如何和课堂语言教学有效结合,并转化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语言教学者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方面有所探讨和应用。因此,笔者尝试将学生自主拍摄英语微电影应用于英语口语考试中。 一、英语口语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一)英语口语课程考试形式单一 以笔者所在三本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英语口语》课程为例:本学期授课对象为专科层次。该层次学生英语口语表现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自信,在课前和老师沟通害怕期末挂科,学期伊始课堂中课堂参与度极低。传统的考试形式即一对一口语考试,或者小组考试已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考核的标准,也很难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树立以“能力培养,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观念 《英语口语》的课程考核以改革目的为前提,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避免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是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将期末的考试当做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 (三)考试形式为技能考查为主 考试形式为技能考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由期末口语考查成绩(4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表现)(30%),分组演讲(30%)三部分构成。其中作业包括英文情景剧的微电影拍摄(15分钟以内),鼓励学生敢说英语,爱说英语,会说英语;分组演讲紧扣学生专业知识,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在学期第一节课让学生明确考试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不担心挂科,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期内每一堂课程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课后的语言继续学习。 1.英语微电影拍摄在考试改革中的应用 首先,学生以自愿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6-8人不等然后小组学生集体进行剧本创作,包括选材和语言,然后进行15分钟以内的微电影拍摄,题材、主题不限。最后,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剪辑,字幕等后期制作。笔者收集完学生的视频作业后,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分组编排,并将其归为一类。同时,根据不同主题寻找相似的英文原版视频资料,与学生一起进行内容和语言上的的对比。而不仅仅是一次作业完成和为了考核而考核。 从学期完成情况来看,极大部分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微电影的创作和拍摄中,这是他们在多年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全新体验。学生反映,很少完成作业和准备考试有如此认真,对于所创作的英语单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也非常投入;而且,笔者也发现,每次课堂播放学生的微电影,并进行内容和语言的对比讲解时,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都非常的高,所补充的口语单词语句,包括文化差异等问题,学生做笔记和练习的次数要明显高过于传统的课堂讲解。归纳学生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 2.拍摄英语微电影的体会和意义 (1)思想方面 锻炼了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团队组建,主题创作,单词翻译,拍摄到后期制作等都有不同的辛苦和困难,但学生最终都能一一解决,最后拍完很有成就感。 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学生一起设计和编排,一起创作和拍摄,一起解决问题,一起成为课堂视频播放的“主角或者群众演员”,这样的过程增进了学生的感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语言文化方面 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有少数学生反映,敢开口说英语了,“觉得自己被拍出来挺帅的,口语挺好的”;一遍遍对台词,比背课文认真。 意识到英语口语的缺陷。除了本族人的语言表达富有变化以外,他们的口语与之前接触到的书面语言也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同学这样评价,通过这次拍摄和视频对比,发现自己的口语与英语原版电影差别好大,自己以前看原版电影怎么没有发现。 感受中外对话方式的不同。英语本族人对话的方式和自己不太一样。尤其在插话和接话方面,他们给人的感觉更为健谈和投入。 因此,微电影的拍摄给学生们带来了思想和语言文化方面学习的一些启迪,但对于教学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学生拍摄的微电影所反映的问题 (一)在主题设计方面 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尚浅,所以选择的主题方面范围较窄,大家普遍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校园环境和紧扣专业的酒店环境:两个教学班,10个拍摄小组,以酒店为故事背景的小组有4个,占到40%;以校园(含寝室和课堂)为故事背景的小组有4个,占到40%。以后还应鼓励大家多考虑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或者翻拍经典的中英文电影。 (二)在语言方面 翻译时中英文字字对译现象比较严重,较为呆板,体现出明显的中式思维。例如“兄弟”译成brother(用guy或dude较好),“我很喜欢”译成I very like it(用I like it very much较好)。 缺乏口语的用词特点。口语对话因为有具体丰富的语境,所以往往可以用简单的句型或词语来表达意义,但学生们所选择的表达方式过于书面化,使用的句子基本都是完整句,这种语言不想正常的口语交流,有时更像书面陈述。 三、结论和建议 以学生拍摄英语微电影做为英语口语考试改革的一种尝试和探索,笔者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从下述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首先,多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所需所求,将课堂还于学生,多探索多途径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 其次,没有语法错误的语言未必是正确得体的语言。语言教学和文化学习不可分割。 总之,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语言学习上的问题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但素质化教育的内化是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延霞.视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1). [2]张海滨.跟电影去旅行(世界篇)[J].环球人文地理,2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