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拉祜族体育旅游文化的传统性研究
范文

    陈军军?支国伟

    拉祜族是古代号称“东方大族”的氐羌后裔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狩猎、战争、迁徙、宗教、节日、庆典、音乐、舞蹈孕育出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拉祜族体育。拉祜族体育文化是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体育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拉祜族是亚洲古老民族之一,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和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家的山区和半山区。拉祜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聪明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拉祜人民在历史繁衍中创造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了独具拉祜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于其他民族长期的交融与发展过程中,拉祜族一些体育项目与其他民族形成了共有的形式,而另外一些则保留了其独有的特征。拉祜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有以提高狩猎技能、军事斗争为目的的射弩、投矛、“扁达”(摔跤)、“哈呜郭”、“迈切切”(踢脚架)、武术等;有在生产生活中锻炼出的技能穿针、砍竹竿、拉猪、“扎底嘎打”(爬杆)等;有在娱乐与游戏中形成的“卡扒”(陀螺)、“阿莫垛”(鸡毛球)、阿浅(秋千)等;还有的项目是在节日庆典中进行的,如跳芦笙等各种舞蹈。对拉祜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研究不仅可以反映出拉祜族长期的社会发展历史,也可以反映出拉祜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民族传统习俗。

    一、从“拉祜”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拉祜族的狩猎

    文化

    拉祜族自称“拉祜”,该词的文化含义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三种,即“崇拜虎说”、“猎虎说”、“山河说”。绝大多数介绍拉祜族的文章及出版物都称拉祜族是“猎虎的民族”,并解释说拉祜语里的“拉”是“虎”,“祜”是“烤肉发出的香味”。其依据是拉祜族的口碑《牡帕密帕》(创世纪)里的一段记载:传说扎迪和娜迪(澜沧江西岸拉祜族民间口碑中的第一对同胞兄妹,拉祜族思想意识中的人类始祖)的孩子们长大后,“过了很久很久,十三对人们,养儿又养女,人满九山九凹……九群人们去打虎,九群人们去撵山……九千竹竿一起投,老虎终于猎获了……九群打猎的人们,一起来分配虎肉……有的拿着虎肉说,刹期拉祜来氐贾(拉祜语音译,意思是烤虎肉发出香味后享用)。这群打猎的人,后来就是拉祜族”。汉文版和拉祜文版的《牡帕密帕》里记载的关于“拉祜”含义的解释基本如此,许多文章和出版书籍的作者们喜欢用“猎虎民族”指称拉祜族,而且认为这是对拉祜族的一种

    美称。

    对野兽的进攻是拉祜族处于原始社会时期重要的活动之一,为了猎获野兽,人们开始研制各种武器,讨论狩猎技能,并对族人进行身体上的技能训练,这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狩猎。

    二、迁徙游猎创造了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

    拉祜族历史上没有文字,通过研究拉祜族口口相传的古代诗歌和内地相关的古籍记载,可以发现,迁徙游猎的生活在拉祜族历史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历史上,拉祜族依靠游猎得以存活,凭借迁徙获得生活的空间。拉祜族多次迁徙的原因很多,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战争的威胁、社会和阶级矛盾的激化等等。不断迁徙的方式使得拉祜族不断失去业已形成的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在一段时期里开辟的土地,拓展开的生活方式,发展起来的事业等等,常常被迫舍弃。有的时候,族群甚至只能迁徙到远离人世、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的穷山恶水,搭建临时性的住房,靠打猎、收集野蜂蜜、挖野菜充饥。这种情况下,拉祜族从事着放火烧荒、靠天吃饭、祈求神灵保佑的原始游猎农耕生活。拉祜族是在游猎生产中崛起的民族,拉祜族最初的文化形式表现为游猎文化。如前面提到的,拉祜族名称被解释为“猎虎的民族”就表明拉祜族的历史与游猎有关。史料中有记载拉祜族喜欢狩猎,而且擅长于狩猎,清雍正年间的《顺宁府志》卷九中表述:拉祜人“勤于耕作,夫人任力,男子出猎。多居山菁间……”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卷十八中描述拉祜族“随身常带枪刀弓弩,不是耕作,以捕猎为生”。拉祜族古歌、传说、舞蹈等文化作品中也都有涉及游猎活动的内容。现代社会中的拉祜族,虽然不再以狩猎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却依然保留着喜爱狩猎的习性。可以说,狩猎的喜好已经深深扎根于拉祜族的社会文化中。狩猎工具是拉祜族男子随身携带的必备用品,狩猎技能更是拉祜族从孩提时代就必须掌握的技术,农闲假日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就是打猎。拉祜族妇女也会参与到打猎行动中,更反映了狩猎活动对拉祜族人民的深刻影响。长期的游猎实践使拉祜族形成了传统游猎文化,拉祜族的猎歌是专门记录狩猎实践经验的歌曲。游猎活动练就了拉祜人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三、军事战争拓展了拉祜族体育文化

    拉祜族人民勤劳勇敢、富于反抗精神,正是这种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形成了拉祜族“重自由、轻迁徙”的民族特征。拉祜族“卡些卡列”制度反映了古老的拉祜族社会的政治、军事制度。每一个军事基层组织存在于以部落或村寨为单位的“卡”中,每一个“卡”有一个管理军事的负责人,称为“麻巴露”或“谢露”,由拉祜族的总首领“佐摩”直接任命,不受部落或村寨的首领“掌爷”和“卡些”的支配。战时的一切事务都要服从“麻巴露”的安排。“佐摩”为最高军事首领。由于没有军队编制,拉祜族男女老幼平时是普通民众,战时则参军入伍。只要“佐摩”一声令下,以牛角、铓锣为号,“麻巴露”便带领部落或村寨的全体人员参与到战争当中。

    所有参战的人战前都要接受“麻巴然”的训话,明确各自的任务。出战的人口粮自备,“佐摩”分发涂抹箭头的药及火枪、火炮等武器。涂了药的箭头只要打中对方或擦破皮,敌人就会中毒身亡。战后,有功的人员得到饷银,逃兵被当众撵出寨子,投靠敌人者被活活打死。战士阵亡,本寨人杀牛祭奠,全寨各户向牺牲者家属送去粮食、钱物、家禽、牲畜等物品以表示安抚。

    在这种全体民众参与战争的社会环境中,兵器的制造和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拉祜族使用的兵器主要有弓弩、毒箭、长矛、三星叉、双股叉、火枪、火炮、钩镰等。为了赢得战争,射弩、游泳、投掷、砍竹竿、摔跤、武术等活动成为人们平日里练兵的重要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些活动已经失去了军事价值,成为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四、宗教信仰对拉祜族体育文化的影响

    如前所述,狩猎是拉祜族重要的社会活动,人们十分迷信猎神的力量,对猎神的祭祀非常普遍。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和春节前后是打猎的季节。出猎前必须祭祀猎神,除了许多虔诚地祭祀活动外,全寨男子还要举行射击用火炭画成的飞禽走兽的比赛。谁射中了就预示着当年会受到“厄莎”保佑,射中什么就会在真实的狩猎中捕获什么。在农业生产中也要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取神种”被视为播种前的一件极其庄重的大事。为了获得“吉祥”的种子,让“厄莎”降幅于人类,在拉祜新年到来时,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跳歌活动。歌场中放一个篾桌,桌上用蔑箩装满稻谷、玉米、荞麦等各种种子,篾桌四周插上樱花、桃花、李花,点上蜡烛,旁边还排上四对甘蔗。全寨男女老少围着篾桌跳传统的芦笙舞、摆舞。从清晨到傍晚,音乐不断,舞蹈不停。人们认为,跳得越隆重、越红火,第二年的生产生活就会越好,万事吉祥如意。经过跳笙的种子是吉祥的种子,播种后可以获得来年的丰收。

    由于宗教崇拜,拉祜族每年到了特定的季节、日期,就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宗教信仰作为全民性的活动消失了,但成为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节日传承了下来。宗教活动的许多内容除去了神秘的外衣,以一种健身、娱乐的体育形式成为节日的重要内容。

    五、源于生活与娱乐的拉祜族传统体育

    拉祜族有文化的历史较短,解放前有关拉祜族历史文化的记载很少。拉祜族节日表现出持久的稳定性、传承性和周期性。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拉祜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宗教、民族个性等,节日里的体育活动成为拉祜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窗口。著名民族学家吴正光说过:“许多节日活动具有社会发展‘活化石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里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人们观赏表演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节日里,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进行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活动,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交流。同时,节日里欢乐祥和的气氛也促进了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