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分析 |
范文 | 于振冰 在全国大多数农民都已脱贫,政府号召建设新农村,帮助农民致富的背景下,各城乡都争相兴办旅游。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人们不得不面对拥挤紧张和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人们需要放松精神,释放都市紧张压力感,开始轻松的户外活动,城郊乡村成为都市人们的精神家园。乡村旅游虽然不是一吃就灵的良药,但至少对城郊农民来说,是走上康庄大道的一条途径。本文主要从乡村旅游的认识出发,并以湖北木兰天池为例,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最后对我国乡村旅游提出了希望。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经过长期的发展已从当初的自发阶段发展到现在的自觉阶段,并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1997—2000年,我国从北到南涉及仅观光农业旅游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60亿元以上。2000年我国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乡村旅游“国线”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国家旅游局推出“98华夏城乡游”和“99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浪,出现了以“森林公园”、“度假村”、“农家乐”等个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活动。据调查,我国已有至少一万个村,约300万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游走上了脱贫制富的道路。 二、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产品形式。目前开发出的多数乡村旅游项目,都有产品项目单调的缺憾,形成“春季开花,秋季结果”的单调模式。如多数以瓜果采摘为主的项目,除了瓜果成熟的季节以外,一年中大量的时间内都无法吸引旅游者前来。对于一些品种单一的大棚蔬菜种植点,也存在产品单调无法吸引游客长久注意力的问题。所以项目单调可以说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障碍,这个问题对于依托原有资源形成的乡村旅游景点来说更加重要。 (二)卫生状况。开发乡村旅游的地点多处于乡郊和农村,许多观光都存在卫生状况差的问题。卫生问题不是一个难题,更多的是一个意识问题,关键在于许多当地农民看来习以为常的现象,对于城市旅客成了反感和厌恶的因素。相关部门就要加强对开发者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卫生意识,改善乡村旅游景点的旅游环境。 (三)市场开发。部分地区在对乡村旅游没有认真了解的前提下,仅受部分成功经营者的示范效应影响就作出开发农业旅游的决定。一不考察市场需求,二不分析自身条件形成一哄而上开发乡村休闲旅游的局面。在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更要注重其规划开发,避免把一项充满希望、潜力巨大的产品扼杀在市场的混乱秩序中。 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根据我国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并借鉴国外乡村旅游模式,本文从旅游形态角度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四类:大城市周边的“农家乐”,农业园区旅游,古村落、古镇旅游,农业或农村的胜景和绝境游。 (一)城市周边的农家乐。“农家乐”多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兴起,是以当地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土地、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农家乐可分为以下三类衍生模式。1、农业新村。农业新村一般采用开放式格局,游客可以直接开车到农户家门口喝茶、吃饭,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参与一些户外活动,是城市居民周末出游的最佳选择。2、依托景区、景点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依托景区景点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一般采取“公司+农户”的操作方式。3、个体农庄。个体农庄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场、果园等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具有了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二)农业园区。以农业园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都可归纳为观光农业。观光农业以农业活动为基础,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其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农业园区可细分为以下三类:自然型的农业园区,人工型的农业园区,高科技农业园区。 农业园区在操作模式上有以下几类:第一类由政府规划投资交给企业经营,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类是在事业单位农科所原由基础上由企业经营,目的是通过发展旅游提高经济效益。第三类是完全由企业投资经营的,目的是通过农业与旅游额相结合获取经济效益。第四类是股份制开发,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多渠道投入,根据资源的产权将旅游资源、特殊技术等乡村旅游产权界定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农户个人所有。 (三)古镇、古村落旅游 在古镇与古村落旅游中,从开发的主体来看,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由于政府拥有旅游资源的所有权,旅游资源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政府主导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黄郁成2004)在这种模式中,政府采取决策权高度集中化的配置,旅游规划、形象推广、门票价格等有政府统一决定。外来投资者主导的模式。从外部带来旅游开发的资金,以资金输入的形式获得对于农村地区旅游开发所需的资源使用权。 集体组织主导的模式。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土地出让所得利益也是归摄取居民集体所有。 (四)农业的胜境和绝境游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在上千年的开发垦殖中,这里的梯田构成了“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素共构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蕴涵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