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的战略思考 |
范文 | 吕良 魏晶颜 摘要: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必须适应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紧紧抓住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遇,灵活掌握,实施系统工程。为此,要在建立多元价值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坚持公平优先原则,加快农村民主发展,完善相关立法,实施决策主体多元化,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时,要认真做好有利于学生全就学的标准、学校办学标准、教育社会价值认定标准以及责任以及追责依据等主要技术型问题。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战略 在城镇化背景下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已经成为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解决的如何,不仅涉及到农村教育自身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提升问题,更关乎到农村基础教育社会价值。基于目前有关农村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文章认为有必要从宏观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战略思考。 一、明确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的认识前提 (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必须适应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发展要求 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变为城市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包含农村农业人口变为工商服务业人口,农村社区固有特点的消失和城市社区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市社区等内容。农村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人口结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都将并一定会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新时期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结合城镇化大背景进行科学谋划。 (二)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必须紧紧抓住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机遇期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束缚,构建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城乡教育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有效消除地域、经济等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全力打造城乡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实施教育对象的城乡交流、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互动,进而推动乡村教育加快发展,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战略举措。新时期积极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惠及政策。 (三)新时期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实施系统工程 学校布局涉及到学生发展、家庭的教育成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布局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因素、文化发展水平、民主政治发展水平、教育现实发展状态等因素制约;学校布局调整还需要处理如学校建设标准、学校地理位置分布状态、教师资源的整合、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等等。因此,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必须树立系统观念。要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整体布局、统筹安排,科学谋划。 (四)灵活把握,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由于各地区所面临的具体环境和主要问题差异,学校合理布局的具体行动方略以及具体工作方法也必然要有所选择。所以,在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过程中,切不可以遵守规律的名义实行一刀切。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在普遍性原则指导下,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实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针对性、有效的解决方案。灵活处理各地方在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是实现工作有效性和提升工作效率的保证。 二、确定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的多元价值目标导向 价值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价值满足需要属性,必然成为实践活动根本动力源泉。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首先必须在价值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其一,必须坚决避免片面化和极端功利化,牢固树立多元价值构成原则。其二,明确价值体系构成。即必须紧紧围绕满足学生全面地需要、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和实现农村社会发展作为应由的价值成份。三种价值成份的确定,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对农村基础教育价值的区分与认定。其三,明确各方在价值体系中的层次、地位。即确立学生发展需要是直接价值选择、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是长远价值指向和促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 三、建立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科学布局调整的行动机制 (一)坚持公平优先原则,加大投入是前提 本文认为,基于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现实,坚持公平优先原则较为适当。原因在于,效率原则是在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理念,适应于常态化、中性分析研究。而在现实上,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制基础上显著的城乡差距。因此无论是强调效率优先原则还是寻求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不仅无法体现政治治理的价值导向意义,也无法实现具体实践的目标。坚持公平优先原则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应有之义。所以,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过程中,要在坚持公平原则前提下有计划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 (二)加快农村民主发展,改善参政环境是基础 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也必然需要调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通过有效组织形成发展合力才行。而农村民主建设和发展水平,则是提升民众社会参与积极性和能力的重要前提保证。因此,在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实践中,必须加快农村民主发展。通过切实推动农村民主制的发展,实现农村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提升学校布局调整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相关立法,权责明确是前提依据 鉴于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现实,缺少相关法律支持和保护,是造成实践中主观因素被强化、决策随意化、检查验收表面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为社会行动提供明确的依据和规范指导,就成为当前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实践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建议从国家立法,包括地方法规建设方面要有针对性给予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提供确实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支持。行为合法化,不僅是合理化的前提,同时更是有效性的基础。 (四)实施决策主体多元化,是行动根本原则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在决策上体现和反应多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同时,学校布局还是一项专业性十分突出的工作。所以,决策主体构成必须具有多元化、代表性和专业性特征。决策多元主体构成建立,不仅保证各方利益诉求的表达,同时也有利于多方利益的实现。而满足各方利益需求,也是达成实践目标的途径和保证。在此前提下,制定并完善决策机制,以确保决策科学性,增强和提高主体参与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激发起强大动力。 (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效率的保证 優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水平,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坚持行政推动,积极引领的基本路线。作为具有战略性布局的实施方略,没有行政的强力支持,并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是不可以的。其二,坚持内行主演,实施专业化推进的基本行动路径。学校布局调整首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育问题,教育专家必须在实践中扮演主角。这样才实现行动专业化,确保决策科学、方案科学。其三,全员主体参与,各司其职的基本样态。多元主体参与,各司其职、各施所长,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利于对实践实施有效的监督。 四、组织力量全力破解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的主要技术问题 (一)明确有利于学生全就学的标准 学校布局调整首先必须满足有利于学生就学和全面发展需要,因为这两个方面更能体现教育公平优先原则。明确这一问题也是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性内在要求。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实践中要明确有利于学生就学的衡量标准。即从学生就学的地理距离、道路安全情况、学生家庭就学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设计。这是学校布局实践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否则,必然导致实践上的盲目,甚至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同时,允许个地方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域的相应的具体标准。 (二)明确合格农村学校的办学标准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必然要涉及到学校数量建制、规模以及发展特性上等问题,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因此,学校布局调整问题也就必然涉及到调整后学校的具体建设标准问题。学校办学标准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保障系统,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在学校布局调上一定要排除各种主观因素干扰,积极发挥专家们的作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从学校规模、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研究并制定科学的办学标准。以确保调整后的学校建设科学化,真正满足布局调整发展目标的需要。 (三)明确农村基础教育社会价值认定标准 以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实际上更多关注的是教育自身问题,且多集中现在教育效率问题,很显然教育公平受到一定排斥。仅仅把价值目标定为在教育自身有限范围,这显然是有缺陷的。因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功能还应该也必须包含其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意义。为此,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要有明确的包括教育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在内的综合的指标体系建构。 (四)确定责任以及追责依据 责任是是管理的依据,更是行动的动力,更是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的保证。正是因为责任不够明确、追责不及时、责罚力度不够等原因的存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在实施过程中才会屡屡出现不作为、乱作为、无惩罚、惩罚无力等现象,这也正是学校布局工作出现诸多弊端的重要原因所在。为此,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只有责任明晰,问责及时、到位,责罚适度、有效,才会能确保行政管理尽职尽责,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时效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2]田晓婧.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 [3]蔡英姝.学校撤离后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雷万鹏,张婧梅.学校布局调整应回归教育本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