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艺术表演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
范文 | 计越波 一、以教学基地建设搭建实践教学改革平台 实践教学是艺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习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院事业发展和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双师型队伍发展的保障,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教学基地的体系结构与建设 (一)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实践教学基地按其所处位置,可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根据其合作途径,可分为高校自建、高校与政府共建、校企共建、行业协会、社会中介建设。 我院依据艺术院校的固有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四个层级,分别为基地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基地科研、基地社会服务。基地教学包括专职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文件、教学质量保障三个维度。基地建设与管理包括合作协议、建设目标、经费投入、规则制度四个维度。基地科研包括承担项目、论文专利、成果奖励三个维度。基地社会服务包括基地对外开发、基地就业、基地经济效益三个维度。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开展实践教学,其基地的评价权重达到一半以上,符合建立基地基本目標。基地社会服务权重为0.2077,说明该基地兼顾了其社会服务的效益。最终评价得出的效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改进三个层次。 (二)实践教学基地的结构体系 大连艺术学院始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把艺术教学拓展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堂与舞台链接,学院与行业合作,专业与企业协同,“三个课堂”联动的“练、演(展)、赛、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是通过“三个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三个课堂”分为两个渠道,主导渠道和自主渠道,两个渠道互补、互联,相辅相成。主导渠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完成的实践内容;自主渠道是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参加的自主实践、学科竞赛等。 三、表、服、乐等艺术表演类实践基地建设 影视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服装表演专业的实训基地是表演类专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新技术应用的主要舞台,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 (一)多功能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舞台表演是一门集音乐、文学、舞蹈、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表述。其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教学情境、教学资源与条件、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等构成的系统活动。我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根据专业的需求建立了音乐厅、排练厅、动态展厅、琴房、实验剧院、多媒体教室、语音室、配置先进的舞台灯光设备、舞台音响系统、配套的道具室、服装室、化妆室等工作间,为舞台表演提供技术保障。学院依此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周、月、季、年度的校内实践演练与演出。 (二)与国内外行业院校共建校内实践基地 我院的服装表演专业与国内外开设服装表演专业的几十所高等院校有着紧密的教学合作,每年邀请行业内知名院校到我校共同进行举办四季服装发布会,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通过与同行同场竞技,提升了时尚敏锐的鉴赏力、审度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服饰搭配能力、形象造型与整体形象包装能力。音乐表演专业与国外十几所同行院校有着长期性的创造性合作,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邀请国外知名音乐家来院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示范性指导,同时也选派我院师生到对方院校进行互访。通过这种国际范围内的行业内的对比性实践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到业内发展的潮流趋势,同时学会了如何与来自不同背景文化的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 (三)校企双方共同搭建实践平台 服装学院拥有包括服装表演多功能厅、表演训练厅、服装工艺实训室、品牌服装实训室、服装立体裁剪实训室、服装CAD实训室、多媒体实训等在内的总面积4000多平米的校内实训基地。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实训内容紧密结合企业能力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我校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大连蒂姆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企业高管加入我校教学委员会,指导并参与制定了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内容;2017年我院邀请了金普新区服装行业协会40家企业老总到服装学院座谈,会谈中就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的校内外实训、就业与企业对接等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提议。此外,我院还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模特经纪公司、服装公司、品牌服装店等十几家公司签订协议,定期开展产品研发发布会、毕业生作品发布会等表演实习,以及参加其举办的各类模特表演大赛和接待礼仪等社会实践实习,进行轮岗与顶岗实习,定向培养模特。同时,这些公司的专业人员定期到学校讲授课程、举办讲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信息与服装流行趋势。 (四)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组织专业展演 服装表演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总结出“展、练、赛、创”一体化的艺术实践教学理念。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指导下,我院服装学院与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辽宁省服装协会合作,连续承办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包括北京服装学院在内全国40多所高校参展。 2016年,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通过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想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了服装专业基础课程作品展、工艺课程作品展。展览汇集了15级、16级、17级服装设计三届学生作品,涉及《服装构成基础》《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手绘效果》《广告鉴赏》等课程,展览共计展出包括服装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效果图、立体裁剪、衬衫、服装工艺小部件、优秀广告作品展等形式的作品二百余件。2015年始,学院为了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的职场空间,与业内十余家公司开始联合打造毕业生作品展,因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是服装系列成品,为了给毕业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采纳了“服装表演”这一动态展出形式,要完成这样一台毕业展,就需要从演出规模、表演形式、场地、舞台、模特、编排等多方面策划完成,它的难度可想而知,它所能达到的展出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这三年的毕业生作品展,其作品采纳率达到了30%之多。 影视表演专业坚持 “突出实践,以演促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实现 “课堂舞台零距离,教学实践一体化”,将舞台演出项目与课堂教学计划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演出项目实践中,提高岗位职业能力。以“精艺剧场”与“同心剧场”为载体,搭建综合性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生产的实践平台,目的是搭建展示职业技能与提升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实践平台,让学生得到真实的职场锻炼。自戏剧场开办以来,全院师生共演出教学、原创剧节目160余场,演出人员达到 15000多人次,观众达到 6万余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音乐、舞蹈表演专业实施 “课堂教学 +项目教学”的演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音乐表演将专业课程的教学曲目与合奏课程曲目有机结合分别在我院的交响乐团排练厅与合唱排练厅进行年度“四季情韵音乐会”、新年音乐会与星期音乐会,以及每年的大型歌舞史诗剧目的排练与展演。 舞蹈表演专业按照不同专业方向在舞蹈排练厅排练教学剧目,遵循由易到难、能力递进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习活动有效地与舞台体验相结合。学校连续两年共有近千人次赴央视参加“五月的鲜花”七·一特别节目”庆祝八·一建军特別节目”民歌大会”等系列演出,大大提升学生的艺术视野。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全程参与排练演出,强化工作过程体验,努力营造职业化的学习环境,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五)校台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近几年,大艺学子多次亮相央视舞台,展现了大艺人无尽风采。在央视音乐频道跨年晚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转播中场,大艺混声合唱团演唱了经典无伴奏合唱《拨弦波尔卡》,给全国观众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在该频道“五一”与“五四”晚会中,流行音乐和音乐剧专业的学生担任了重要的演出任务,与歌星们同台,频频登场展露风采。 2015年,我校同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标志着“校台合作”由地方走向国家级最高平台。仅2017年与央视共组织9次大型演出,协调组织赴央视演出师生达800余人次,获得央视导演组一致认可。 (六)开展校地合作,搭建服务地方文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我校主动为地方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建设和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剧目教学--舞台实践--服务社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坚持基础理论教育与剧目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把课堂搬到了各大舞台上、社区里,把产学研的项目成果用到服务政府公共管理与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上,不仅加快提升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也加强了校地优势互补,推动了校地合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打造的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和舞蹈团等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以“曲目、剧目、节目”带动教学,以合作项目为纽带,同地方政府、文化部门、剧团在演出、教育、旅游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建立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破解了学生和实践脱节,在传统课堂上苦学、死学的局面,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把演出过程变成人才培养的过程,在各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七)与本地政府合作打造文化惠民工程项目,为实践教学搭建舞台 我校与大连金州新区党工委宣传部和金普新区社会事业局签订演出委托合同书,自2012年已连续6年承办本地政府文化惠民工程“春、夏、秋、冬—四季情韵音乐会”,承办了新区新年音乐会和跨年音乐会,迄今已为大连市民奉献了40余场高品质的音乐会,为营造和谐新区,加快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民众的文化艺术素养,打造新区文化品牌贡献了一份力量。 (八)加强基地内双师型队伍建设 我院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适应实践教学要求、职称学历达标、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我院的师资队伍是由学校专职教师和来自企业行业的专业人才组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一方面,引进行业企业业务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的教学,另一方面,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进行专题报告,为我校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企业文化和精神财富。 大连艺术学院建校十八年来,始终走在探求综合性实践教学工作的征途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晓萍,余怡春.产学研合作:高校青年教师在岗培养的有效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2]练唐铖.浅谈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之道[J].通俗歌曲,2015,03. [3]漆为欢,陈国芬.中外服装教育对比及其有效性研究: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6):460-463. [4]王佩国,郝瑞闽,张技术.构建与产业“同频共振”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5(36):79-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