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荔波县水书抢救保护研究 |
范文 | 吴凌峰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全县人口17万人,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世界的遗产地,中共一大代表,水族邓恩铭故乡。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水族先民把自己的文字和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统称为“泐睢”,汉译为“水书”。水书是水族先民千百年智慧结晶,是水族古老的民俗文化典籍,她将古老朴素的天体、历法、气象、民俗、伦理道德高度融合于文字不多的水书典籍中,形成了经典,内容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水书一直存活于水族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于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一、荔波县水书抢救保护现状 (一)水书 水书是水族先生创制的,是谁创制,到如今仍众说纷纭,如今仍无法考证,一般都说“陆译公”是水书始祖,故此不必多论。水书由水族先祖创制保护至今都是先祖费尽心血一代一代承穿至今,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前里有的冒着生命危险才得以保护下来,真是难得不易啊。 经过进村访问多名水书传承人(俗称水书先生),从中得知,水书持有者一般比较保守,水书不轻易给外人看,也不口传给外人。水书先生若想传承水书,一般只是传内不传外,如自家的后人确实不具备传承水书的能力后,才从亲戚好友中的子孙择徒,择徒条件是:必须品行兼优,众人公认没有劣迹,并在人群中享有一定信任度,尊敬师者长辈,还要有一定的汉文化基础,否则就被拒之门外。水书师徒传承方式有二:一是口传心授,二是手抄。 水书是水族先祖在远古生活中自己创制的一种独特的古文字和把这种古文字记录成册的文献典籍,以及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直接并对其文献典籍惊醒注释推演的口述部分,记载着水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活动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二)水族 水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在56个少数民族中,其中有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水族就是其中之一。荔波县少数民族人口14.51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人口较多的有布依,水,瑶,苗四大名族。 荔波县水族主要分布在水利,水尧,永康,佳荣4个水族乡居住,水族人口2.8万人水族是荔波县4个世居民族之一,其中姓氏有潘,蒙,韦,吴,欧,何等。水族居住特点是聚族而居,一般是一个村寨,几个村寨都是一个姓氏,水族儿女邓恩铭是中共“一大”代表。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族,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繁衍生息,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日常吃粮以稻米为主食。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有“卯节”,“端节”,卯节是水族先民穿着盛装,备足水族特色佳肴,招待四方八客。汤足饭后,深厚的波鼓声,优美动听的水族歌声,响彻水族村寨。卯节是根据水历法中的九月过节,因此是生命中最旺盛的季节,卯节当天男女青年尽情对唱水歌,优美的歌声响彻云霄,相互倾吐,有情人终成眷属,因此卯节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三)水书抢救保护现状 水书承载着水族人民的文化与传承,是水族古老的文化典籍,内容博大精深。2014年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近科学”栏目赴荔波拍摄了《水书之谜》专题纪录片,后来中央电视台10、1、7、9、4频道轮回播出后,宣传效应极大,迎来了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报》、《中国青年报》、《贵州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荔波水书抢救工作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从此水书的知名度大增,为我们征集抢救濒临失传的水书造就了良好的舆论。 经荔波县政府以及各乡镇重视和关心下,经过广泛宣传,走遍水族村寨,水书先生家中,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共抢救水书近万余册,现藏于荔波县档案馆经水书先生确认统计有949个水书文字,水书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异体字有923个。水书文字的运用,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字多义,一字多音,既同样的字运用在不同的语意中其读音和含义就有所不同。 二、荔波县水书抢救保护困境 (一)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如今精通了解水书的资深人员越来越少,水书传承滞留不前,出现断代。原因是水族地区居住地目前仍然是比较贫穷,水族地区子弟在义教阶段倾心于应付国家教育,完成义教任务后,能考取高校的就离乡升造了,而考不起高校的则外出打工自谋生路。加上汉文化不断发展渗透的影响,并且统领整个文化阵地,不少青少年对于学习水书不感兴趣,有的自家先辈遗留下来的水书连看都不看一眼,一旦家中懂得水书的老人长辈去世安葬就将水书烧给已亡人。这使得水书传承后继无人。 (二)征集水书原件困难大,由于长期水书一直被列为禁书,黑书,把懂得水书先生称为“牛鬼蛇神”谁藏有水书,就是他们所谓的罪状。如今改革开放,政府部门开展对水书原件征集抢救,动员水书先生向国家捐献水书,但他们仍心有余悸,这个征集抢救水书带来了极大的困境。 (三)荔波县原是水族政治文化中心,本来水书底蕴比较丰富,据调查统计60多岁以上的水书先生有50多名,而且幸存者的知底已不如作古的人雄厚了,于是造成了水书传承断代,濒临消亡。如今能保存下来的水书,由于保管条件极差,大量的水书原件都有不同的损毁、虫咬、烟熏、褪色、腐化、潮湿腐烂等严重现象。种种因素,依靠口传心授,手抄流传至今的民族珍贵文化遗产---水书就此濒临失传和消亡的危险。 (四)征集和著录,翻译水书经费短缺,首先每册水书征集后要付一定的保管费给持有者:其次要有一定工作经费对所有征集来的额水书进行分类和筛选:再次是对每一册水书逐页、逐段、、逐字进行著录总目和分析,分出类别和内容。水书在出书出版方面。此过程耗时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为此必须要有经费保障。由于当地政府财力紧张,投入民族文化工作经费有限,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水书征集抢救工作。水书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献记忆名录》、《水书古籍》工作没有样板,心中迷雾一团。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及各级领导机关对征集抢救水书到底持何态度等一系列难题呈现在我们征集抢救水书的面前,一时想挽救濒临消亡的水书不知如何着手。 (五)水书先民留下这一宝贵的水书,它是研究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金钥匙。它不仅是水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但是长期以来水书一直被列为禁书,黑书不能得到社会广谱使用,社会认知度较低,给现阶段征集抢救传承翻译水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荔波县水书抢救保护新措施 征集抢救传承水书障碍重重,水族先民留下这一宝贵的水书,它是研究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金钥匙。它不仅是水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水书的抢救保护要落实于实践,荔波县书大多数散落分布在民间,要征集抢救保护水书还需不断的努力。经过走村窜寨走访多名水书传承人(俗称水书先生),水书持有者一般都比较保守,自家珍藏的水书一般不轻易展示给外人观看,这给政府征集和抢救水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县政府要成立挽救水书工作领导小组,吧水书抢救工作作为工作重心主动抓好抓实,把抢救,征集,整理,翻译水书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经费要列入财政预备。再次启动对濒临消亡的水书进行搜集,抢救。 广泛做好水书先生的思想宣传工作,研究针对水书抢救存在的问题,来改变水书抢救保护现状。走访有水书先生家,宣传动员征集抢救水书的重要意义,让水书先生也参与到征集抢救水书工作当中,加大宣传征集抢救水书的力度和争取民族经费保障工作正常进行,召开会议走村窜寨,登门拜访各位水书先生及收藏有水书已作古的水书先生后代家属,对他们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动员工作,让他们消除顾虑,自愿捐赠水书给国家。 充实档案管理大学专业人才,如今荔波县档案局没有一个档案学管理专业的大学学历,仅仅采取传统式的保存方式,没有利用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保存方法,这个档案的保存工作带来了不利,档案人员有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荔波县征集、抢救、整理、归类、归档、保存工作,写信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高度重视,关心下,加强领导,让更多专家,媒体关注,各项工作将得到顺利的发展。 由于水书过去不能公开于世,只有少部分智者暗地偷学精通秘密使用,如今多数已作古,还在世也为数不多,且都是年高者,对于现今传承水书已是力不从心。启动水族文化进校园。水利水族乡中心小学,永康水族乡中心小学每周都安排一节课时,聘请当地水书先生和歌手为水语老师,教授水族文字和水族歌谣,使水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