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开平侨乡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开发保护
范文

    刘小杰 李凯

    开平碉楼与村落代表着“中西建筑合璧”在岭南建筑文化中的最高成就。目前,开平当局就其资源进行保护与修复,尊重其侨乡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使开平碉楼与村落荣获世界级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模式值得后世发扬及借鉴,但当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弥补与创新,更好地突出其普世价值。

    粤东五邑,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机遇,养育了独特的五邑人,形成了独特华侨文化。开平市,位于五邑西部,在五邑的独特之下创造出更为独特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中外公认的世界文化遗产。无论作为“华侨之乡”还是“建筑之乡”,碉楼都是开平一张醒目的名片。其中以自力村村落和立园村集群最具有代表性,文化价值和保护现状都能通过“碉楼与村落”这一载体较好的展现出来。但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盲区。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反思,才能使其文化价值最大化和修复保护工作地不断完善,更好地保护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

    一、侨乡的碉楼与村落文化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的乡土建筑。开平侨乡的碉楼体现出一定的集群效应且各具千秋。走进侨乡,碉楼建筑文化是众人比所领略的经典文化。无论是赤坎古镇的骑楼,还是立园村与自力村的碉楼与村落,都别有一番韵味。赤坎古镇给人一种置身于民国社会生活的感觉。立园仿佛又置身于皇家的养疗中心,自力村才真正的回到乡俗民情之中。就其整体而言,相隔甚近各具代表,多层次反映出侨乡文化。

    从碉楼的建筑特点上进行探究,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近当代文化的缩影。碉楼的建筑最早起源于晚清,民国盛行,不仅外观看起来使人赏心悦目,其功能设计也是应势而生。说起碉楼设计,又不得不谈出洋华侨。五邑侨乡,当前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最早记载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偷渡出洋,晚清时更是不计其数。正是因为出洋蔚然成风的影响造成大量的劳务输出,导致五邑地区男力匮乏,社会秩序动乱,土著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受到威胁,出洋华侨为了保障自己家属的生命安全,克服困难,引进国外技术,就地建碉楼,外观上多体现西方建筑风格。既作居住房屋,又作防御利器,其外壁极其光滑,不易攀爬,多设弹窗,视觉独特,不存在盲区。开平碉楼是抗战的据点和堡垒,无论是军阀混战、土匪猖獗的年代,还是日寇侵华的年代,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保障了此区域人民免遭伤害。

    它的传奇性,在于它是风云变幻的时代记录,是世界文化在一片南国水乡土样交汇的文化演绎。社会发展进程中,它体现着侨屋的变迁,与原有的老式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开平碉楼与村落,我们看到了侨乡建筑的变化,看到了社会的进步。

    二、开平侨乡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碉楼的建设区位选择及屋内设计又多有中国及五邑本区域传统文化。其一、风水学是当时华侨建设碉楼时考虑的首选因素,在自力村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碉楼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和一直的方向,距离上是为了防御上起到相互照应。方向的选择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学的集大成,他们有的村落选择坐西北向西南,有的选择坐东北向西南,有的选择坐北向南,和中国传统房屋坐北向南的传统基本相符。

    外观上虽然引进了西方建筑风格,但可以定义为中国特色的西方文化,基本上还存在儒家传统的“中正”思想,在立园村,他们的碉楼和花坛草坪的设计总是体现对称性,从高处俯视整个群落,“谢维和”居所恰恰居于整个村落的核心位置。走进碉楼内部,其设计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内部布置,主卧设计等等。当然西方舶来品也不少,如来自巴西的浴缸和来自意大利的镜子,还有法国的留声机及唱片,这些在此区域甚至整个珠三角都是开历史之先河。由此断定,晚清及民国时期的五邑,是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祖先崇拜带着氏族部落的脐带跨进文明社会,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家庭方式、社会结构、伦理道德、文化心理、民族意识,以及民族习惯与人文精神。碉楼之中也有五邑人自己传统习俗的缩影。所过之处,所登的碉楼,做高层都是一个家族所供奉的神灵牌位,意为“步步高升”,仍充斥着中国传统的迷信色彩,可曾想过“高处不胜寒”。

    三、侨乡碉楼与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修复

    现在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整体而言保护和修复工作做的比较好。在中国近现代的社会进程中,或多或少都遭受过破坏。经过一番恢复,目前来看除赤坎古镇被局部破坏且修复工作显然是个人所为,有失原貌外,立园村和自力村的保护工作相对较好,能突出建筑保护的整体性,现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五邑重点区域,国家极为重视其保护与修复工作,设立专属部门进行管理,严禁私自破坏,并定期进行检查修复。通过调查了解到保护措施执行方面,2000年成立了开平碉楼文化办公室,专门负责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04年,成立碉楼文化研究所,学术领域开始涉及其开发与保护。以后各种机制更是不断完善,逐渐走向专项整治规划,且成效明显。

    注重碉楼的保护与修复和村落整体的和谐性是保护工作的亮点。其他古建筑房屋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并未因社会的发展进程而被人为破坏。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平全民参与,依法加强管理,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比较典型的就是立园村碉楼群与自力村村落。立园村碉楼群属于赴美华侨谢氏家族的遗产,实质上是私人的庄园,整体呈圆形布局,又不缺中国传统元素。在经历近百年的风蚀、日晒、雨淋,毁坏在所难免,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集体保护下,恢复了其原貌,看不出有修复的痕迹,较好的表达出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自立村村落,它典型地展示了开平碉楼与村落建设兴盛时期的华侨建筑、碉楼和传统民居的和谐布局,以及与周边农耕环境的协调,更具有纯真的自然气息。现在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也尤为重视这些协调性,对于农田和传统民居也采取了一致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其文化价值极高,村内的碉楼群和别墅群保存完好,里面依然珍藏着体现华侨历史文化和侨乡生活的众多实物和文字史料。

    江门五邑地区的骑楼城镇密度仅次于汕头、潮州、佛山而位于广东地区的前列,最著名的有江门长堤骑楼群、台山梅家大院、开平赤坎古镇等经典骑楼。赤坎古镇是一座有浓郁特色的岭南文化古镇,也是著名的侨乡。据记载,鸦片战争后,大批赤坎人背井离乡远赴重洋,到异域谋生。上世纪20年代,众多华侨衣锦还乡,买地建楼,经商开铺。赤坎古镇因此而由一个繁忙的渡口变成繁华的商镇。在赤坎古镇,表现更多的是商业化信息,这也更好的体现了其与立园、自立在各方面的差异性。虽然整体上看上去井然有序,如果你细致观察便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赤坎古镇设有影视城,为了拍摄影视的需要,部分建筑带有强制改造的痕迹。如:碉楼时光咖啡馆,原始并非有,属于应对影视拍摄特设的东西。隐没堂茶馆,虽然历史悠久,太过于现代化,门匾及对联的标语是简体字恢复的。再如鹅城客栈,格调带有明显的不协调性。

    (二)赤坎古镇的建筑多属私有财产,修复工作带有明显的现代化踪迹。在浏览观察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排水管的修复。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排水管损坏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没有采取原始的瓷管修复,而是现代的白塑胶管道。并非是现在市场上没有瓷管,而是户主没有意识到保护建筑原貌的重要性,采取了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进行改造而已。

    (三)商业化信息严重影响了古建筑的原真性,出现临时搭建的商铺。站在遗产保护的立场上看这是一大瑕疵,但如果从历史学的角度上看社会发展,这又是难得的发现,成为当今及未来历史研究中一大例证。此后这种改造能保留下来,将成为侨乡文明的记忆。

    四、开平碉楼、村落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五邑侨乡的旅游做得很成功,以华侨文化为载体,以碉楼与村落为特色,进行有规划、有目的地开发。既注重华侨历史,也尊重物质文化,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优势,突出其普世价值。当然,人无完人,商品经济化的今天,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弊端。

    开平旅游局做的出色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开发过程中,开平政府主导之下能够做到中西文化合璧和历史的深度探究。让更多的游客所知道的不仅仅是碉楼的建筑风貌与村落布局,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五邑人的传统和历史,增加对五邑侨乡的认知。

    (二)能够较好因地制宜,利用集群效应,在同一区域能够做到碉楼与村落间不同文化间的联合。就立园和自立二村而言,相距甚近,却完全表现了两个风格。我们既能领略到民国时期大家族、大华侨的成就与生活习惯,也能看到普通乡绅富豪的生活习惯。让游客对这一时期五邑人在社会阶层中不同的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起到一定的对比性。

    (三)能够考虑的环境自身的承载力,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客流量,避免造成文化的毁坏。

    (四)与媒体及影视相结合,扩大宣传及影响力,在赤坎古镇和立园村,都曾拍摄过影视,并设有专门的影视城。

    (五)注重其文化价值的开发,与岭南多所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五邑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此设实习基地。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与管理经验,达到更科学、更严谨。

    (六)能够与时俱进,与科技强强挂钩,每一座古迹都可以通过微信二维码了解其历史文化,没有导游胜似导游,简单方便、快捷。

    瑕疵之处主要是商业化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如赤坎古镇商场秩序相对混乱,没有明显的规划,显得与古镇风格格格不入。再者就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群中所发展的旅游商品,目前缺乏有五邑区域代表性的商品。在浏览的过程中,除了陈皮以外,没有形成特色的小吃,没有推出传统特色的能够代表五邑文化的手工业或者工艺品、纪念品,如印有碉楼的邮集,关于碉楼的影集和绘画等。

    五、结论

    五邑开平的碉楼与村落是五邑华侨与土著居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岭南文化的典范。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突出的普世价值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开平市保护与开发的模式几乎接近完美,借鉴和参考价值极高。就目前现状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在原有模式上加以创新,弥补侨乡文化的缺陷成分,希望其不断完善、不断超越,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士,让中外更多的游客领略侨乡风采,传承侨乡文化。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