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西省旅游收入时空差异分析 |
范文 | 吕林欣+刘海鸿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是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本文以旅游收入为指标,运用泰尔指數分解法,从市际、区域间、区域内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山西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时间上,旅游收入总体差异与晋中区域内部差异变化趋势高度一致,正在逐渐缩小;空间上,晋中区域旅游收入比重很高,与其他三个区域差异明显,太原市旅游扩散作用正在增强。 一、数据选取与方法选择 研究以旅游收入作为经济指标,借鉴《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城镇群的划分方法,将山西省划分为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四大经济区域(其中晋北区包括大同、朔州、忻州三市,晋中区包括吕梁、太原、晋中、阳泉四市,晋东南包括长治、晋城两市,临汾、运城两市属于晋南区),以便从省级、区域级、市级三个层面,全方位多层次地解构山西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及变动规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14年山西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实际需要,本文综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山西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泰尔指数(Theil)具有可分解性,不仅能判断总体差异,还能区分组内差异、组间差异以及它们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因此能够更好地分析地区经济差异的来源。 二、旅游收入差异的时序变动 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旅游收入差异程度及变动趋势,可以清晰地掌握旅游收入的阶段性特征。从总体差异(市际差异)来看,Theil指数从2006年的0.1556连续下降至2015年的0.0573,表明10年来山西省各地市旅游收入差异在持续下降。分析组内差异发现,晋北区、晋中区内各市旅游收入差异也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晋东南和晋南区内各市旅游收入差异波动较大,整体趋势并不明朗。从组间差异来看,山西省四大经济区域之间旅游收入差异表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6-2010年Theil指数总体上出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说明这一阶段区域间旅游收入差异明显减小,而2010年之后Theil指数不断上升,旅游收入的区域不平衡性又持续加剧。 比较总体差异、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可发现晋中区内部差异和总体差异存在极强的一致性,10年来均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可见,晋中区内各市旅游收入的不平衡是导致全省旅游收入总体差异的关键。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10年来持续攀升,2015年达到最高值52.62%,可见旅游收入的区域不平衡性也是总体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此外,晋中区外围三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内部差异对全省总体差异的影响微乎其微,贡献率总和最高也未超过9%。因此,要进一步降低全省旅游收入差异,重点要协调晋中区内部差异和区域间旅游收入差异。 三、旅游收入差异的空间变动 (一)市际差异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市旅游收入的空间演变规律,重点对2006年和2015年各市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及累计比重进行分析。据表2,旅游收入比重在市际上体现出显著的阶梯分布特征,以10%和6%为界将各市分类,可以更好地观察旅游收入的空间特征。分析旅游收入10%以上的城市,可发现太原市远高于其他城市,但较2006年,2015年太原市旅游收入比重下降了9个百分点,下降明显;大同市旅游收入比重则脱离第一梯段,排名由第二下降至第八;而晋中市上升了6个百分点,比重高达14.89%。旅游收入比重7%以下、累计比重90%以后的城市没有改变,仍是阳泉、吕梁、朔州,但3个市的旅游收入比重之和增加了4%。同时运城、长治、晋城、临汾等市的旅游收入比重也有提升。这说明太原市、大同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极化作用在减弱,扩散作用在增强,其他地市旅游正蓬勃发展。 (二)区域内差异 据表1,四个区域对比之下,晋中区域内部旅游收入差异一直最大,据表2,晋中区域内部旅游收入存在严重的中心城市好,周边地市差的问题,这是其Theil指数持续最大的关键因素,但晋中区内部差异的缩小主要得益于太原市和晋中市旅游收入差距的减小。晋北区内部旅游收入差异在缩小,主要得益于大同市旅游收入比重的显著下降。2015年晋东南内部旅游收入差异大于晋北区和晋南区,这主要是因为晋城和长治旅游人均收入的差异较大,分别为9381、12743元,说明晋城旅游经济发展势头正盛。 (三)区域间差异 山西省旅游收入的区域不平衡性不大,Theil指数始终处于0.018-0.039之间,但总体上还是呈现出晋中区旅游收入比重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的特征。2006-2015年,晋中区旅游年平均收入为665.44亿元,占全省旅游年平均收入的42.76%,排名第一。晋北、晋南、晋东南分别占全省旅游年平均收入的22.26%、18.24%、16.73%。分析各区域旅游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发现晋中区旅游收入比重变化不大,但总体表现出先波动下降后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年为转折点,而晋北区旅游收入比重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最大为24.12%。说明2010年之前晋中区和晋北区旅游收入差异的下降引发了区域间Theil指数的减小,而2010年之后旅游收入向晋中区域的集聚又导致了区域间旅游收入差异的扩大。晋南旅游收入比重也体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晋东南旅游收入比重则平稳上升,2015年几乎与晋南区持平,甚至有超越晋南区的趋势。 综上,和相对差异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近年来山西省内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正趋于均衡,但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且有继续向晋中区域集聚的趋势,晋北区和晋南区旅游经济放缓,晋东南旅游发展势头正强。值得注意的是,太原等中心城市的旅游收入极化作用在减弱,扩散作用在增强,晋中、晋城等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可观。此外,要进一步降低全省旅游收入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协调晋中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旅游收入差异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