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获取背景下的旅游资源整合策略分析 |
范文 | 王丹 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消费的主要模式,因此,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关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更,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信息获取途径的差异是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也是后续商业开发与获利的先决条件。为此,本文以信息获取途径差异为基本水平,对旅游资源的整合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可行的治理策略加以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后续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帮助。 旅游成為现阶段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截至2017年年底,仅境内游旅客便超过了8亿人次,且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这一现象也催生了各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旅游市场的竞争。针对该问题,旅游资源的整合成为旅游竞争的首选,力争为客户提供接近一站式服务的高水平旅游体验。然而,在实际的开发与运作过程中,旅游资源的整合并没有考虑到客户信息获取途径的差异,从而无论是在宣传还是在管理与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可提高空间。本文基于此,以信息获取为背景,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必要策略,旨在为后续的实际开发提供必要思路。一、信息获取的种类与差异 信息获取主要是指人们获得信息的基本途径与方式。在传统观念中,“酒香也要勤吆喝”就是对信息体系建设的有利证明。就实际的效果而言,旅游资源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型体验资源,且存在较高的同质化趋势。如以自然风光为基础的景区无外乎在于山水之间。从现阶段的旅游产品开发实际来看,处理具有历史意义的少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外,如兵马俑等,其余资源均或多或少存在这一问题。此种现象更进一步增加了宣传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而落实到具体的宣传体系中,就不得不考虑信息获取途径带来的影响。本文从影响模式与水平的角度进行分类,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受众群体的影响。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的受众群体存在较大的差异。以不同的获取途径为例,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下的信息受众群体往往为40岁以上;网络媒体下的受众群体更多的分布在18~35周岁。就网络媒体而言,事实上还可以细分为多个不同的种类。如自媒体平台更多的是细分下的小众群体;移动互联网更多的受众群体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微信朋友圈等更多的是自由职业者等。这些细分群体在信息获取与旅游产品消费习惯的相互影响下,会产生迥异的整合效果。 第二,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不同媒体的可信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照一般消费者的感官,其可信度排序大致如下:网页<移动客户端<朋友圈<自媒体<大型网站<传统媒体。这一顺序现状也与媒体信息的广度及类型相关。在更高可信度下形成的信息途径获得的转化度更高。 第三,对信息有效性的影响。有效性主要是指对信息宣传的深度。同一旅游线路,传统媒体能够呈现的往往是简单的图片和少许的文字;网络媒体更多的可以引入音频、视频、大众评价等元素,自媒体等新型媒体平台可以在网络宣传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广阔的套路和分享,甚至是形成独特的自我整合。 第四,对客户转化率的影响。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下人们的行为预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信息来源为旅游网站,客户更倾向于对旅游产品产生选择。同时,此时的消费行为转化率或者转化的便捷度更高。部分条件下,客户仅需要点击几个网页按钮,便可以完成参与旅游的全过程。二、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与效能 旅游资源主要是指部分具有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等分散的景物。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娱乐、购物、美食等。一般情况下,旅游资源是呈现出分散形式的,而客观上人们对旅游资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故而二者的矛盾决定了旅游资源整合市场的出现。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充分了解,结合客户需求,为旅游的目标群体制定或推荐有效的旅游路线。在实际的资源整合过程中,其表现的意义与效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客户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简而言之,就是希望通过最优的路线选择,在最小成本下(含时间成本)达到与自己最为匹配的旅游需求。在这个背景下,形成有效的整合,能够极大地激发客户的旅游兴趣,并从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提升旅游路线的品牌效应,达到吸引客户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旅游资源的提供方(旅游景点管理单位及地方政府)而言,有效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能够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做好旅游产业管理以及后续的长效化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资源充分整合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提供方了解现阶段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规划重点。同时,避免了在旅游市场体系中的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竞争,更好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给。 第三,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通过合理的旅游资源整合,能够达到相对降低旅游成本的根本目的,同时,使得旅游消费者对自己的旅游行为有了更为明确的预期。与此同时,在整合与规划的过程中,还能通过不同旅游资源之间的有机组合,达到丰富旅游产品类型的根本目的。 第四,有助于旅游品牌化建设。旅游资源打包为整体,能够带来集约化发展的机遇。单一的旅游资源对潜在游客的吸引程度相对较小,即使是部分远近闻名的旅游资源也同样如此。试想兵马俑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资源,在与兵马俑-骊山-华清池共同整合成为的骊山风景区竞争的过程中显然不占有优势。而目前,更多的旅游资源则以城市为载体进行系统宣传,这在为旅游品牌建设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水平提出了客观挑战。三、基于信息获取的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基于上文的讨论,在不同的信息获取模式下,人们对旅游资源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旅游资源的整合是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的先决条件。故而,人们与必要在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下,对旅游资源的整合进行必要的科学化升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来看,其后续的升级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摸底及分类。旅游资源的整合应该建立在充分的了解之上。在具体的整合中,第一步则是按照科学的分类原则,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划分与统计,同时要考虑地理空间分布、价格竞争力、市场认同率等。这些数据的摸底与梳理不仅可以为后续的资源整合形成必要的依托,还能找到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步形成更为科学的建设规划提供必要帮助。同时,在摸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现阶段已有且运行良好的整合模式与线路组合进行学习,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并利用市场对旅游资源的认可度,从而在个体升级方面提供有效助力。除此之外,在资源摸底的过程中,还需要考量不同旅游资源的受众群体,如红色旅游的受众特征、自然风光旅游的受众特征、游园旅游的受众特征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资源组合与整合提供必要元素。 其次,按照不同的信息获取群体特征,进行多样化的自由资源整合。在做好上述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人们需要按照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进行区别整合。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一是信息对等原则,即要保障整合后的信息与信息获取途径相适应。如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的整合信息,需要包括更为丰富的图文,甚至是音频视频内容。二是信息吸引原则,即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客户需求为第一判断标准,从受众群体的旅游选择层面提供更高的体验水平。三是信息共建原则,即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要形成与旅游群体信息获取途径的有效互动,并在互动的过程中收集相关的信息,反作用于相关旅游资源的整合体系。落实到具体的做法层面,则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针对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由于传统媒体的可信度相对较高,且面对的群体年龄层次相对较高。此类资源应该对节奏较慢、思想内涵含量较高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如红色旅游资源、博物馆、人文遗迹等。第二,针对自媒体的专有平台。此类平台的专业性相对较高,且往往以兴趣作为联系的纽带。此类资源的整合应该遵循同质化平台建设,如针对驴友自媒体,应该对穿越资源、自然资源、探险资源等进行整合等。第三,针对新媒体平台。此类平台的受众年龄相对较小,且存在更多的互联网特征。故而在具体的资源整合过程中,笔者建议将适宜于年轻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如娱乐设施、团体活动、团队拓展、美食、自駕游资源等。通过上述的不同信息获取渠道的分别构建,可以发挥旅游资源整合的最大效能。 最后,建立大数据体系,形成基于信息获取途径的旅游资源动态管理体系。任何建设过程中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依赖一次性建设而达到长效的目的。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技术以及信息获取平台受众群体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正如现阶段微信的使用群体年龄逐渐增加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需要对信息获取的动态发展保持足够的关注度与敏感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环节需要依赖于数据网络的大数据体系建设,对不同信息获取途径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客户的反馈与信息途径的变化,对相应的旅游资源进行动态调整。一方面,需要监控不同信息获取途径的受众群体特征,按照其需求提供不同的旅游资源整合方案,此种做法能够形成受众与旅游资源宣传之间的长效对应。另一方面,则需要对旅游资源整合结果的反馈信息进行关注。按照客户满意度与市场变化等核心因素,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方式进行调节,形成基于市场的效能最大化。 相信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建设,能够在信息获取背景下形成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体系,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总体的宏观旅游经济布局升级。四、结语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更多地选择旅游的方式作为日常休闲的基本模式。此种模式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从旅游资源整合的现状来看,其存在显著的忽视市场规律等问题,尤其是与现阶段信息获取途径的联合存在显著不足。本文以此为基础,在系统分析了信息获取途径对消费者选择的具体影响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旅游资源整合模式所带来的意义及效能,提出了升级策略。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旅游资源整合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参考。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