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抚仙湖禄充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范文 | 杨海兰 王涛 在旅游休闲发展火热的背景下,各个景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禄充村在这些大前提下,结合当地特有的高原湖泊等自然景观加入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中。本文从禄充景区的自然、经济、人文等方面展开了分析,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景区今后的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GDP的不断上升,人们的生活需求由低层次迈向高层次,随之而来的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位于抚仙湖周边的禄充村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该村由抚仙湖、波息湾、笔架山、尖山、观音寺和古榕树等景点组成,政府将其定位为抚仙湖禄充旅游景区。在如今旅游产业火热发展的大前提下,禄充旅游景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众多现问题。本文通过数据对比等方式,对该景区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归纳了禄充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深入探讨了该景区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该景区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研究区概况 禄充景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内(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临抚仙湖,距离昆明70多千米,交通便捷。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平均气温为16.5℃,雨水充足,全年的降水量为900~1 200毫米;光照充足,常年日照时数2 141.8小时,常年平均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22 210千卡,并且景区空气清新,景色美丽,气候适宜,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高原湖泊自然景观。 祿充村依靠着当地独有的自然资源,其古色古香的渔村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从渔民向旅游经营转型成长为一个“4A”级景区,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务服务、水上娱乐和特色风味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2009年2月,禄充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 二、禄充景区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状况 着重从就业和经济收入两个方面,描述禄充景区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第一,就业情况分析。禄充村景区的管委会包含禄充、豹子窝、泥母猪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截至2016年总人口数为1 836人,其中,农业人口1 819人,占总人口的97%。该区域耕地面积21.6公顷,其中禄充村民小组7公顷,人均耕地仅有0.004公顷。禄充景区的旅游地经营主要集中在禄充村。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对禄充风景区行业信息及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禄充景区的发展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更高的就业率。截至2016年8月15日,从业人员达到了577人,占总人口的31.43%,其中,住宿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47.4%。该景区服务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对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技术要求普遍不高,稍加培训便可掌握行业技能。 第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禄充景区在给当地村民带来更高的就业率的同时,也毋庸置疑地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图2所示,从2010-2016年禄充景区每年的经济总收入统计来看,其经济收入增长速度持续增加,且速度快。同时,排除餐饮、酒店、游乐等基础支柱产业外,单从景区每年的游客量和门票收入就可以了解道禄充景区的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表2所示。 (二)禄充景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禄充旅游业的发展传承了当地文化,基于旅游景区特色发展的需要,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会加入当地的特色文化,如渔文化、高香节等。往往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都会关注到当地的文化,当地村民为了吸引游客,更加注重文化的保护。其次,通过发展旅游业,使得禄充村与外界联系增强,游客带来的除了经济,还有外界文化,从而使不同类型的文化融入本土文化中,促进了该景区本土文化的与时俱进,提高了当地文化的活力。 三、禄充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禄充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较好的技术指导,造成了在风格选取上没有特色。同时,禄充旅游景区由云南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禄充景区管委会和澄江县人民政府共同管理,又由于三者之间的权责分工不明,也影响了禄充景区的发展。 (一)缺乏正确的发展和服务意识 首先,禄充景区与抚仙湖景区、樱花谷等旅游景区相似度极大,这种雷同的设计类型与经营模式难以抓住顾客眼球,因此难以吸引大量游客,并且会增加彼此间的竞争度,提高市场风险。其次,禄充景区的经营主体大多属于当地的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就业门槛低,因此没有系统的服务理念,导致服务质量整体不高。再次,于管理者的本土保护思想较为顽固严重,无法通过引进外来人才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最后,该景区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致使一些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二)盲目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禄充旅游景区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简陋并且不完善,卫生条件较差,休息场所、娱乐设施都不是很好,不能满足大量的游客。景区人员环保意识不强,环境破坏严重,特别是以抚仙湖为重点的旅游项目污染严重,开发层次较低,缺乏长久发展的意识,因此,造成资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使禄充景区旅游产品定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巨大地影响了禄充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景点旅游季节性过强 对比表2中2015年和2016年的游客量和门票收入来看,可以发现,2015年与2016年的游客量与门票收入的高峰期同时出现在5~10月期间,而其他几个月游客量及门票收入相对少很多。禄充景区分淡旺季,旺季在5~10月份,其余季节为淡季,游客量平均每月低至4万多人,而旅游业又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因此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四)宣传力度不够 禄充景区的宣传度不高,除了口口相传以及附近周围的人知道外,各种平台上很少出现禄充景区的宣传,因此基本上是云南省的游客及少数外省的游客知道,直接影响景区发展。 四、景区发展对策研究 (一)转变观念,提高发展与服务意识 提高发展旅游意识,转变传统观念。首先,使村民参与到建设开发进来,出谋划策,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其次,重视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建议,综合上、下级的各项建议,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发展策略。最后,提高服务意识,注重自身素质提高,管理经营规范化,为提升管理服务品质,也可以与玉溪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文华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为该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并提高该景区从业人员的竞争力。 (二)加强禄充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吃、行、住等共同构成旅游产业的各项基础设施。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应充分结合禄充当地的文化、历史及高原湖泊环境等因素,灵活运用各项因素,将该景区建设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如从住来说,就是建盖具有特色的海景房,把渔文化加入其中,就形成禄充景区特有的文化。同时,禄充旅游景区目前正处于上升阶段,应将抚仙湖、孤山、波息灣、笔架山、尖山、古榕树等景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三)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模式 禄充景区特有的文化包含禄充社区笔砚法治文化公园、水车捕捞抗浪鱼、高香节等,因此,应当加强当地特有的文化,在加强的同时,必须不断深入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巧打“特色牌”,充分利用禄充的抚仙湖、孤山、观音寺、波息湾等景点,创造出属于禄充景区特有文化,区别于周边的抚仙湖旅游景区、樱花谷等。挖掘禄充文化内+涵,重要的是结合禄充旅游景区特点,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四)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 首先,设立广告部门。目前,云南禄充笔架山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未曾设立广告部门,不利于景区的宣传和推广,因此设立广告部门,可以为禄充旅游景区未来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其次,利用媒体宣传,针对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管理者可利用相关知名人物通过电视、广告媒体、互联网媒体设计内涵丰富、画面时尚的宣传片,增强宣传力度。由于互联网具有全球化的特点,还可适当的加大投放力度,借此平台使得消费者认识、熟知。最后,根据该景区的特点聘请设计师设计该景区的网站,并做到及时更新。 五、结语 本文总结了禄充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可以看出该景区近几年的发展蒸蒸日上。在经济发展方面,禄充景区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禄充村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所以开发建设禄充旅游景区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文化方面,不仅传承了当地的本土文化,还融入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增强了文化活力。禄充景区旅游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随着景区的开放发展,未来旅游市场规模将会持续上升。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盲目建设、宣传度不够等,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建议性的对策,在充分发挥禄充村作为抚仙湖旅游区组成部分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利用和规划禄充景区的各项旅游要素,为景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作者单位:1.玉溪师范学院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 2.测绘与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