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
范文 | 李淼
【摘要】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IS)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42例IS偏瘫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针灸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血府逐瘀汤。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FM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偏瘫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肢体与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血府逐瘀汤;针灸;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2 缺血性脑卒中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高发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常规的西医疗法已经能够更多地挽救患者生命,但偏瘫等并发症仍严重影响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近些年中医学的迅速发展,利用中医辅助西医治疗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在临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目前尚未明确哪一种方案更为有效。基于此,此次研究旨在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IS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42例IS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51~67岁,平均(62.75±5.71)岁;病程2~7 d,平均(4.26±0.78)d。观察组男14例,女7例,年龄53~66岁,平均(62.03±5.41)岁;病程1~7d,平均(4.36±0.71)d。相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中有关IS偏瘫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辩证标准,主症:手足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次症: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脉:舌质黯淡、舌薄白、脉浮数或沉细。(2)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异常者;②患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④机体耐受力差者;⑤患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控制血压血糖、脑保护剂、和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之外进行针灸治疗:选取穴位(合谷、外关、曲池、环跳、足三里、三阴交)后消毒,银针直刺进针后提插捻转,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0.5 h,针灸1次/d,持续1个月。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组方为甘草6 g、牛膝9 g、赤芍9 g、枳壳9 g、红花9 g、桔梗9 g、当归12 g、川芎12 g、桃仁12 g、柴胡12 g,生地黃15 g;用水煎煮,1剂/d,持续口服1个月。 1.4 评价指标 (1)运动功能: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 Flugl meyer运功功能测评法(FMA)[3]测评,满分100分,其中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严重运动障碍:<50分;(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定,满分为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缺损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运动功能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FM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IS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治疗后易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其中主要以偏瘫为主,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均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西医治疗一般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但恢复效果常因前期治疗时间窗模糊而受到限制。 IS在传统中医学中属于“中风”等范畴,其病因在于血瘀不散、经脉不利,故治疗关键在于调理气血、通络散瘀。针灸治疗中,曲池主治中风,合谷活血,足三里和三阴交健脾益气。诸穴共同作用,可辅助IS偏瘫患者脑组织循环尽快恢复正常,疏通经脉,调理气血,以激活患者的运动和知觉功能,达到促进肢体障碍恢复的作用。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有抗凝血的功能,红花有抗炎镇痛的功能,两者皆可活血化瘀;辅以牛膝、川芎和赤芍抗炎活血,可降低血清和血浆的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辅以柴胡、当归和桔梗活血行气,可调节免疫。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可弥补常规西医疗法中前期治疗时间窗模糊等不足,及时调理患者偏瘫后的身体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FMA评分较高,NIHSS评分较低。表明IS偏瘫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肢体与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IS偏瘫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肢体与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3] 孔 林.腹针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3):446-4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