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范文 | 张晓娜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是主流,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教师新特性,教学活动突破了时空局限,线上线下随时授课,实现了多渠道、全方位交流学习。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宗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融合,进而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和资源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一、高职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基于调查目的,笔者设计了《高职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调查问卷》,以某高校82位基础课教师为调研对象。问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大部分高职基础课教师已经意识到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空间以及学生认知空间的功能,主观上愿意学习现代信息技术;41.7%的教师对于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或网络进行教学有很大兴趣;72.4%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但仍有8.3%的教师不感兴趣,25.7%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促进课改的重要性不清楚或没有热情。 绝大多数基础课教师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教学理念里仍然混合着应试教育理念。通过访谈得知,一些年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排斥使用信息技术,认为信息技术及多媒体使用给教学增加了负担。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思想,使得这些年长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不足,信息素养提高意识淡薄。 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指获取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在高职基础课中,教师常用信息技术就是时下最流行的聊天软件——微信;其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信息手段是Office办公软件,如Word,Excel以及Powerpoint等。课件制作作为高职基础课教师日常工作之一,使用频率较高,但网页制作与微课制作使用教师人数较少。教师在使用现代媒体开展教学时,对于多媒体教室有限,觉得使用麻烦的教师比例高达89%;对于突然出现的硬件软件故障不知如何应对的教师占调查对象的73%,这说明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不足已经影响到多媒体设施的使用;36%的教师认为课件信息量过大,学生课堂上无法理解消化,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制作PPT能力尚有欠缺,把多媒体穿插应用完全当成是课堂演示课,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19%的教师表示完全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和课程教学的整合;46%的教师能够操作,但需要帮助;32%的教师不熟悉操作流程和方法;还有2%的教师表示从未尝试过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另外,77.6%的高职基础课教师表示想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但培训机会太少;48.7%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单一,与高职基础课学科整合内容较少。可见,大部分高职教师有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培训机会少,而培训模式单一等因素也制约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二、高职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是必然趋势,缺乏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储备不足的教师势必无法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针对问卷调查及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培训、软硬件网络环境及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教师自身转变 “互联网+教育”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的更新无不敦促着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提高高职基础课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首先要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素质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加强学习,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实践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基础课教学深度融合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单一及刻板缺陷;网络资源的补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复杂内容简约化,抽象事物具体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丰富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自然融合,将网络资源与学科内容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信息素养提高也大有裨益。 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竞赛学术研讨以及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可促使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能力等。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和学习的平台。几年来,各级别大赛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教师参与度方面都逐年提高,影响力愈来愈大。高职教师应积极观摩学习,参加大赛,使自身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设计与制作以及对信息处理方面都可以得到长足发展。 另外,教师团队在课题立项、研究以及做课题报告等环节,需查阅学习大量相关资料,多渠道接触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反复实操,这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二)完善培训模式,夯实培训效果 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培训内容和形式应更加趋于灵活和实用,除却校本培训和国家级与省市级培训外,网络培训作为一种新型培训方式,具有培训知识更新快、培训容量大、培训地点以及方式灵活等优势。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通过观摩视频、听讲座、线上交流以及网上答题等方式,更新知识体系,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网络培训也是自主学习,将问题和困难上传给培训教师,就可以得到及时答疑解惑。培训应根据基础课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组织培训开始前,可进行摸底考核和问卷调查,以便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培训内容。培训还应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根据不同专业教师专业需求开展相关活动。 (三)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优化网络教学环境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智慧课堂”、“云课堂”等课堂在混合教学模式中不断试点运行。教师信息意识提高后,就需要学院提供可以使用的信息技术能力平台。因此学院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软件硬件投入,为高职基础课教学配备适量的多媒体教室,为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教师可利用校际网络平台,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并交流教学经验与心得,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院校可在平台上开发并完善各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教师教学潜力,提升高职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制定激励政策,健全评价标准 绝大部分高职基础课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与薪资待遇、职称评审无关,这种想法势必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院有必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健全合理评价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成果以及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当中。 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操能力进行定期考核,通过教师互评、督导评议等多种形式来考核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程度。评价过程中要制定等级标准,考核结果与绩效、薪级待遇以及职称评定挂钩,同时制定公平、公正的晋升和薪酬激励机制,以此激励高职基础课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三、结语 “互联网+教育”时代对高职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基础课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高职基础課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另外,教师应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和科研课题;学院应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制定激励政策与健全评价标准,提升高职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期更加高效地完成高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材。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