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福溪:潇贺古道上的千年瑶寨 |
范文 | 雷金息
福溪村始建于南宋,興盛于明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位于秦汉潇贺古道,楚粤通衢旁。北宋时始有人迹,南宋开始兴盛,至明清时已是远近闻名、官宦辈出的知名村寨。 福溪村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四面群山环绕,层峦叠翠,宛若天然屏障。村口有一处地下泉水喷涌而出,在石头间跌宕回旋,自北向南流淌,形成一条清澈的溪水从村里汩汩流过,滋养着这里世世代代的瑶民,福泽后代,福溪村因此而得名。 据福溪村周氏族谱记载:“先祖周敦颐宦游路过此地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留下一子在此安居。”至今村中保存有周氏宗祠,又称“濂溪祠”。到明清时期,村庄发育达到高峰,如今已是一个居住着“周、蒋、陈、何”四个主要姓氏共有1600余人的大村落。 潇贺古道位于湘桂之间,连潇水达贺州,沿永州、道县、江华、富川,穿越都庞岭和白芒岭过贺州南下。潇贺古道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紧密相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体,为楚越交流拓展了通途,开创湘粤桂交通的历史纪元。 福溪古寨和潇贺古道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年,秦始皇为开辟岭南通道,在广西境内修筑“潇贺古道”(秦古道)和“桂州通衢”(兴安渠、灵渠)两大工程,其中潇贺古道有一段从富川经过,长达65公里,而福溪古寨正好邻近潇贺古道。 据史料记载,当时“古道繁忙,车辙不绝,商贾穿行,货运不息”,是沟通中原与岭南地区文化、商贸的主要脉络。受其影响,福溪村曾经商铺林立,熙攘繁华。旧时开设的豆腐坊、熬酒坊、油榨坊、造纸池、染布铺、打铁铺等存留印迹至今犹存。千年古寨 岁月留痕 沿着蜿蜒的溪水边被时光打磨得光滑可鉴的石板路,走进越过千年的福溪瑶寨,我寻找它在流逝的岁月中留下的痕迹。 在一米余宽的石板路上漫步,光滑的青石板一直向前延伸,石板路约一公里长,被当地人成为“三石街”。街道两旁,一排排古民居错落有致。 福溪村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素有“一溪、二庙、三桥、四祠、十三门楼、十五街巷、二十四戏台”之说,村里有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遗址,由此可见这里厚重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 福溪有“三绝”:生根石、百柱庙和十三门楼。在村里随处可见凸立地面的生根石分散在古寨各个角落,石头大小、形状不一,嶙峋起伏,有的坐落于古巷的两侧,有的和房屋地基融为一体,还有的立在民宅天井里宛若一座天然盆景。但不管在什么地方,村民们从不去破坏生根石。 在当地瑶民的观念里,这些石头比容县祖先更早就植根在这里,汲天地之精华,乃阴阳之凝合,是福溪的灵性之根,福气之源,是生命力的象征,不可凿毁,也不能移动。因此,这些生根石就这样“原封不动”立在那里,与人和谐相处。逢年过节,人们还在生根石前烧香许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古寨深处,有一座不费钉铆建成的百柱庙,因其工艺精湛,成为广西现存唯一一座采用月梁、穿斗、托峰、扶手等样式,榫卯工艺建造的庙宇。始建于后唐末年的百柱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比容县真武阁还要早163年。 走进庙堂,我们不得不叹服瑶民的智慧:整座庙宇由76根高2~6米,直径20~38厘米的古楠、古水杉圆木柱和44根吊柱支撑而成,通过月梁、托峰、托脚、榫卯固定。主柱雄浑劲拔,用莲花盆、云彩花盆石础垫底。柱上彩云飘逸,斗拱纵横交错。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一根木柱就是以一块生根石为托柱石墩。 每年元宵是庙庆的日子,瑶民们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砍牛祭祖活动。被砍的牛必须是三四百公斤的公牛,高大威猛,毛色光亮。一双牛角上左边挂一只鸡,右边挂一只鸭,再系上红布条讨吉利。 福溪村完好地保存着雕梁画栋的宗族门楼13座,以及许多古香古色的民宅、古戏台、古书堂、古碑刻等历史遗存。 沿街而立的古门楼均系木石结构,最宽的8米,最窄的2.6米。阁上雕龙刻凤,神韵各异。村民告诉我们,一个门楼里的居民就等同于一个社区,社区的居民集中在门楼里面居住。 门楼又像一个社区的大门,是人们进出的必经通道,也是居民们聚集开会,讨论生活大事的场所。平时又是村民休闲、聊天的好地方。 门楼还兼具“光荣榜”的功能。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寨子里出了不少举人、秀才。 在村子里的每一座门楼上都挂有进士、文魁、武官等功绩牌匾,以示荣耀,同门居民也以此为荣。两座风雨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距离福溪瑶寨不远的黄沙河上有两座风雨桥,一座是回澜风雨桥,一座是青龙风雨桥,当地人称之为“姐妹桥”“阴阳桥”,现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回澜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重修,它比驰名中外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早建300多年。由石拱、桥亭和阁楼三部分组成,全长37.5米,宽4.6米,高4米,每拱跨度6.22米。桥面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桥上建有一亭,亭子由36条圆木柱,采用抬梁式构架建造而成,供往来行人休息、遮风避雨。 回澜桥下游500多米处有一座青龙桥。青龙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面由桥亭、桥廊和阁楼三部分组成。桥长为26.7米,单拱,石砌,宽4.7米,高5米。桥亭由28根圆木柱抬梁构架组成,中间耸立着一座阁楼,阁楼由圆柱抬梁构架组成,歇山顶,三重飞檐,脊山有泥塑彩绘,阁楼内外、门窗和壁上都有古典神话故事的彩绘。 回澜、青龙两座风雨桥,皆为石砌、券孔、砖墙、木结构,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南方的亭、古代的阁以及当地的廊桥四者造型特点于一体,产生了别具富川特色的新品种——石券廊桥,这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是独特而罕见的。 这两座风雨桥,连接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着千千万万多情男女。相传,汉族豪山才子何廷枢,年轻英俊,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与隔河相望的三园栎村的瑶族姑娘盘兰芝真情相爱。盘兰芝美丽动人,性格温柔善良,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 正当两人心心相印准备拜堂成亲之时,盘兰芝却被皇上派到江南选美的大臣选中,活活拆散了这对同命鸳鸯,将悲痛欲绝的盘兰芝送进皇宫,当了皇妃。 为了能与心上人团聚,何廷枢赴京赶考,考中进士,被皇帝御封为八省巡案代帝巡守天下。何廷枢在任期间抗倭除奸,勤政为民,忠君爱国,立下不朽功勋。而盘皇妃被选入宫之后,由于正直善良,爱国爱民,深受野心勃勃、擅权误国的柳皇妃的妒恨和迫害,最终被遣出宫,回到了瑶乡三园栎村。 此时,人们讹传何廷枢抗倭已在前线为国捐躯,盘兰芝闻此噩耗悲恸欲绝,便在黄沙河上修建了青龙风雨桥纪念心爱的男人,并在该桥建成的当天,高喊着何廷枢的名字投入激流滚滚的黄沙河,以死殉情,到天国寻找她的情郎。 后来何廷枢回乡省亲,听说了盘兰芝为他建桥殉情的事十分感动。为了纪念心爱的姑娘,报答她以死殉情的厚意,何廷枢在黄沙河的上游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回澜风雨桥。“回澜”即“会兰”,“青龙”即“情浓”,何廷枢借此倾诉对盘兰芝的思念和爱慕。 回澜桥与青龙桥遥遥相望,厮守着圣洁的爱情,将一段情真意切的佳话世代流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