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文化之都建设的理论、标杆、问题与发展方向
范文

    何建民

    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建设我国文化之都,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建设好文化之都,不仅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国家凝聚力,而且能扩大内需、保护利用遗产、发展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复兴,有效展示国家与地方的美好形象。

    本文探讨以下3个重要问题:(1)文化之都建设的理论体系;(2)文化之都建设的标杆;(3)中国文化之都建设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 文化之都建设的理论体系研究

    文化之都建设的理论体系是指对影响文化之都建设目标选择与实现的下列相互作用的诸要素关系的系统说明:(1)文化建设的内容;(2)文化之都建设的特色;(3)文化之都建设的目的;(4)文化之都建设的主体;(5)文化之都建设的体制与机制;(6)文化之都建设的载体。

    1. 文化建设的内容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观点,文化是指某一社会或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整套独特的精神、物质、智力和情感的特征,除了艺术和文化以外,它还包括生活方式、聚居方式、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的投入产出周期由5个阶段构成:文化的创造;文化的生产;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展览、接受与传递;文化的消费和参与。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领域与相关领域。文化领域包括传统上被视为具有文化属性的生产制造、社会活动和实践,包含文化投入产出周期不同阶段所涉及的文化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关领域包括其他经济活动及社会活动,其某些部分具有文化属性,或通常被看作是娱乐和休闲,并非纯文化。

    (1)文化领域建设的内容有:① 文化和自然遗产;② 表演和庆祝活动;③ 视觉艺术和手工艺;④ 书籍和报刊;⑤ 音像和交互媒体;⑥ 设计和创意服务。它还包括了4个横向领域(即涉及多个文化领域)的内容:① 非物质文化遗产;② 教育和培训;③ 档案和保存;④ 装备和辅助材料。

    (2)相关领域建设的内容有:① 旅游业;② 体育和娱乐。它也包括了4个横向领域的内容:① 非物质文化遗产;② 教育和培训;③ 档案和保存;④ 装备和辅助材料。

    2. 文化之都建设的特色

    都市是一地的经济、政治及文化中心,按其功能可分成不同的类型。文化之都是指具有公认的文化功能与特色的城市。文化之都建设的特色就是指由文化供给主体与文化需求主体相互影响形成并流行的独特载体、色彩与风格。

    例如,成立于2004年10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the 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倡导的文化创意产业覆盖7个特色领域:(1)手工艺与民间艺术;(2)设计;(3)电影;(4)美食;(5)文学;(6)媒体艺术;(7)音乐。目前,全球已有246个城市加入了这一网络,其目标是:将创意和文化产业放在地方发展计划的中心,在国际上积极进行合作。申请加入这一网络的城市,要依据自身需求选择上述7个特色领域中的一个,制定一项实现特色发展目标的4年行动计划。我国的杭州、景德镇、苏州选择建设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北京、上海、深圳选择建设设计之都,青岛选择建设电影之都,扬州、成都、顺德选择建设美食之都,哈尔滨选择建设音乐之都,先后加入了这一网络。

    3. 文化之都建设的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建设的使命书,文化之都建设的目的就是以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公共部门、企业、社会和社区组织、专业人员合作来保护、传承、利用与创造文化资源、活动、产品与服务,提高文化创意事业与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4. 文化之都建设的主体

    运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文化之都建设的主体是:(1) 文化需求侧的居民和当地的、外地的与入境的游客。(2) 文化供给侧包括:① 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网信部门、新闻出版(版权)主管部门、电影主管部门等;② 文化领域与相关领域的企业、社会机构;③ 文化业态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设计、电影、美食、文学、媒体艺术、音乐等专业人员。(3) 国内外其他合作伙伴。

    5. 文化之都建设的体制与机制

    基于文化建设内容的综合性与正外部性,文化之都建设要建立:政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的协调体制;政府相关部门与相关文化企业、社会和社区组织联席会议的协调体制;由各相关代表性企业、社会和社区组织、专家参加的咨询委员会。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为文化企业、社会和社区组织、专业人员、居民和游客服务的平台机制;要建立支持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文化项目的发展基金。

    6. 文化之都建设的载体

    依据文化建设内容与要求的文化之都建设载体有:(1)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项目,如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与长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黄山;(2)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如依托上海老城厢文化的豫园旅游商城;(3)表演和庆祝活动项目,如杭州的宋城千古情;(4)文化旅游娱乐的创意项目,如上海的迪士尼乐园、浙江东阳市的横店影视城。

    二、 文化之都建设的标杆研究

    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建设是被全球高度认可的具有标杆性的欧盟项目。1985年由当时的希腊文化部长梅琳娜·默库里(Melina Mercouri)倡议,截至2020年,已有62个城市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欧洲文化之都建设的主要启示有以下5个方面。

    1. 欧盟高度重视并用立法保障欧洲文化之都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欧盟把该项目看作是提高区域文化认同感、凝聚力、用文化促进城市更新发展的战略举措,通过不断完善立法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开展。例如,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6年制定了2007—2019年欧洲文化之都建设的实施条例,又于2014年制定了2020—2033年欧洲文化之都建設的实施条例。

    2. 歐盟倡导欧洲文化之都的建设要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并实现综合性目标

    (1)将城市放在整个欧洲文化生活的中心地位,促进文化对城市发展的贡献。(2)增加欧洲公民对区域共同文化的归属感与相互理解,突出欧洲文化丰富的多样性,提供公民能参加全年性文化活动的机会。(3)改进城市在居民眼中的形象,提高城市的国际形象。

    3. 欧盟倡导欧洲文化之都要在建设主体、地域、时间与活动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建设主体上,准备与实施欧洲文化之都建设方案的全过程要体现社会包容性和机会均等性,尽最大可能让社会所有人参与。

    在建设地域上,对入选欧洲文化之都的城市规模没有要求,关键是要能产生广泛的公众影响力,要让城市的周边地区参与。

    在建设时间上,欧洲文化之都建设的实施计划要嵌入申请城市长期的文化发展战略,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活动上,持有欧洲文化之都称号的城市要举办为期一年的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好欧洲文化之都称号的影响力。

    4. 欧盟制定实现综合性建设目标的欧洲文化之都的评选标准

    评选标准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评估要素:

    (1)对长期发展战略贡献的评估要素:①在候选城市的申请书中,其文化发展战略要包含可持续的行动计划,计划期要超越指定授予欧洲文化之都称号后的6年建设期。②计划要加强文化和创意部门的能力,包括候选城市要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长期的联系。③要制定监测与评估授予候选城市欧洲文化之都称号影响的计划及评估结果传播的计划。

    (2)对欧洲维度的评估要素:①推广欧洲文化多样性的范围与质量,在欧洲公民之间促进更好的相互理解的范围与质量。②广泛吸引欧洲和国际公众兴趣的战略。

    (3)对文化和艺术内容的评估要素:①对文化方案要有清晰的、一致的、富有艺术性的远见与战略。②在文化方案的构想与实施方面,要有当地艺术家和文化组织机构的参与。③具有将当地的文化遗产、传统的艺术形式与新颖的、实验性的文化表达相结合的能力。

    (4)提供能力的证明:申请书中要证明拥有广泛的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来自当地、区域和国家当局的持续承诺。

    (5)活动范围扩大的评估要素:①当地居民和公民参与准备申请书和实施行动计划的状况。②开发观众的全面战略,要有与教育部门和参加的学校建立联系的战略。

    (6)管理方面的评估要素:①资金筹集战略与所建议预算的可行性。②对欧洲文化之都建设活动组织体系的设想,以及地方当局与提供活动的组织体系之间的合作安排。③营销和沟通传播战略的全面性,要突出欧洲文化之都建设是欧盟的行动。

    5. 欧盟制定实现欧洲文化之都建设目标的申请、监测、奖励与评估程序

    (1)每个欧盟成员国组织下属城市采用竞争方式进行申报,由欧盟专家组依据评选标准进行评选。(2)进入终审阶段的候选城市要撰写欧洲文化之都建设4~6年的实施计划。(3)欧盟专家组在该期间指导与监测将被授予欧洲文化之都称号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并根据实施质量决定是否向欧盟委员会建议支付150万欧元的梅琳娜·默库里奖。(4)欧盟每年要出版往年入选欧洲文化之都城市的评估报告,并定期邀请第三方专家组对欧洲文化之都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独立的评估。

    三、 中国文化之都建设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我国自1982年起评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2013年起参加东亚文化之都(Culture City of East Asia)的评选项目。与欧洲文化之都建设比较,目前我国文化之都建设的主要问题是:(1)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但尚未将城市列入国家文化建设的中心地位;(2)比较重视历史文化,尚未把运用历史文化、创意文化带动城市相关事业与产业发展的中国文化之都建设列入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参照欧洲文化之都的建设经验,中国文化之都的建设方向是:(1)除了做好东亚文化之都的评选工作外,要将城市列入国家文化建设的中心地位。(2)考虑到居民与游客都是文化之都的服务对象及文旅融合发展,因此,要将中国文化旅游之都建设列入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3)参照我国文化和旅游的相关法规与标准,制定中国文化旅游之都建设的具体方案。

    (作者系该院文化旅游会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收稿日期:2020-05-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