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兴趣导向下高职英语任务教学法研究
范文
摘 要:在外语教学改革中, 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1]。而任务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PPP教学法则可以更强的目的性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在语言类课堂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本文以任务教学法为载体,以兴趣导向为任务设置宗旨,探讨了高职层次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兴趣导向,任务型教学,难度设置
1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因高职层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立足于应用技术型,同时,因高职院校生源来自于高考低分段学生,故此学生个性突出,学习习惯不好造成了学生管理效率低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此外,也有学者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探讨了该层次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科研水平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等也严重影响着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此外,在学校方面,高职院校因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英语教学硬件破损滞后等问题也制约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最后,在教学考核方面,因长期以来传统教学定式思维的影响,考核体系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但因高职学生规模偏小,历来上述问题未受到充分重视。孙良诚(2004)从学习潜能的角度论述了高职层次英语的重要性,认为潜能的开发有助于高职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2]。郭秦(2005)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强调高职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训练和提高[3]。肖桂兰(2008)从姜大源"学习领域"理论角度,论述了ESP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密切关系,分析了现阶段ESP在我国高校实施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4]。但总体而言,因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素质普遍低下,学习自觉性较差等问题的存在,一直未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从实证的角度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2 任务教学法及其主要的运用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任务的定义和依据学习者基本情况而设置的任务难度系数以及对应的考核量化标准。
2.1 任务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至少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构成要素。
(1)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就教学目的而言,教师需要通过课堂上设置的语言任务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的既定目标。而非教学任务则是一种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趣味性和多样性信息的辅助手段。两种目标本身相辅相成。
(2)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3)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
(4)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当下,由“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多样化体验使得课堂教学的语言输入资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规律,这就为我们以任务型为课堂教学的宗旨提供了帮助。以语言材料为例,为完成当堂教學任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以翻转课堂的形式给学生布置针对性学习任务,并含有形式多样化的信息全媒体辅助学生学习。
(5)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6)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任务的这六个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任务的本质。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它本身不是内容,不是目的,但通过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思维、决策,为他们提供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和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2.2 任务教学法的步骤
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它们所依据的都是英国语言学家Jane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概括地讲,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
3 兴趣导向型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证运用
3.1 任务设置
笔者为映证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特开展了一次任务型实验教学。任务设置中的非任务为兴趣导向型游戏。教学任务设置为掌握商务会谈中的常用句型,具体如下: 3.2 实验教学
上述流程中,以《商务英语实务》为例,首先在课程开始之时,由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教学任务的导入性讲解,包括本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句型介绍、游戏型任务的基本规则和教学型任务的角色扮演流程以及对应的学生评判和教师评判的标准等。其中,角色扮演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由真心话大冒险游戏中产生。同班其他小组通过观摩表演,充当群评判。教师评判和学生小组评判的分数各占总评分数的50%。以此为量度检测学生掌握商务英语谈判基本句型、知识和技巧的程度。
3.3 结果分析和结论
为检测兴趣导向型任务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性,笔者联系相同教学任务的另一班级及授课教师针对相同的商务英语授课内容展开了一次測试和调查。调查后发现,以兴趣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方面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1.大多数学生比较青睐于气氛活泼的课堂环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135人(总计150人)认为自己更愿意接受有趣的课堂任务,说明任务型课堂充分抓住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兴趣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效果较传统的PPP课堂有了明显的提升。反映到测试结果上,传统课堂的班级考核平均分为65.88,而采用了任务型教学的班级测试平均分为76.14,明显高于前者,说明以任务型教学方式开展的语言课堂形象性和趣味性明显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使学生在激化状态下高效率地主动吸收课堂上所传授的语言知识。
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受访学生中有141人(总计150人)表示,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讲,任务型教学提供的锻炼机会更多,自己的实用英语听说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充分证明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将传统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时间尽量让渡与实践交际锻炼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文礼,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09): 第17-20页.
[2]孙良诚, 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发学习潜能.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Z1): 第212页.
[3]郭秦, 素质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 第538页.
[4]肖桂兰, 专门用途英语(ESP)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从姜大源“学习领域”理论看ESP与高职英语教学. 科技信息, 2008(32): 第21-22页.
作者简介
唐衡姣(1989-),女,汉族,湖南永州人,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研究生,助教,广州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技术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