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宸濠之乱对费宏仕途的影响 |
范文 | 摘 要:费宏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历经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在其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里,三次入内阁辅政,两次被迫致仕,由此可见他的官宦生涯并不一帆风顺。费宏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两大政治事件:宸濠之乱以及大礼议风波。这两次的事件都对他的政治生活的起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就前一事件而言,宁王朱宸濠谋复护卫以及发动叛乱之事是导致费宏第一次致仕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促使他能第二次入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费宏;朱宸濠;致仕:入阁 费宏[1]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帝,出仕近五十年,其官宦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成化、弘治年间是费宏政治生涯的准备阶段,在正德年间经历了其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嘉靖年间经历了其第二个黄金时期。费宏政治生活的起落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当然这其中会有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事件,其中宁王朱宸濠谋复护卫以及发动叛乱之事是影响费宏政治起落的重要事件,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宸濠之乱对费宏仕途的转折性的意义。 费宏,字子充,号健斋,又号鹅湖,晚年自称湖东野老,江西省广信府铅山县(今上饶市铅山县)人。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出生,从小便十分优秀,“(费公)生而秀异,博学无方,为文即汪洋闳肆,不可羁绊,士类传诵之。未第时,伯复庵公尝感异梦,谓公后必状元及第。”[2]成化十九年(1483年)八月,费宏以书经与叔父费瑞同领江西乡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费宏甫冠,便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成为了明代最年少的状元。 费宏考中进士,进入翰林,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命费宏参与修纂《宪宗实录》,弘治四年(1491年),因病告归,弘治八年(1495年)六月,费宏病愈回京,官复原职。弘治九年(1496年),费宏被选为皇太子官僚,以翰林修撰改左赞善。弘治十八年(1505年),以九年秩满被升为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在这十八年间,费宏仕途未有大起大落,他也未曾身居高位。随着武宗继位,费宏才逐渐进入其政治生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武宗继位后不久,弘治十八年七月,费宏升任太常寺少卿兼侍读,不久预修《孝宗实录》。正德元年(1506年),費宏受命兼任经筵官,并日侍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费宏升为礼部右侍郎。正德三年(1508年)正月,由朝臣会推,进礼部左侍郎。正德五年(1510年),升为礼部尚书,兼日讲如故,赐玉带、麒麟衣。正德六年(1511年),受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正德七年(1512年),加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进户部尚书,兼官如故。从明武宗正德元年到正德九年,费宏几乎年年都有晋升,可见从武宗继位以来,费宏的仕途在逐渐地走向黄金时期。但是随着宁王朱宸濠觊觎皇位的野心逐渐膨胀,费宏与其因谋复护卫一事的矛盾也愈发突出,这也成为费宏政治生涯第一个转折点。 封王建藩制度是明代一项重要的制度,江西宁王一系是明代藩王中重要的一支。朱宸濠属宁王一支,是宁王朱权的五世孙。弘治十年六月,宸濠父觐钧薨,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册封长子上高王宸濠为宁王,宸濠以庶长子袭封王位。 正德年间,明武宗的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刺激了各地藩王对皇位的渴望,“武宗慢弃神器,王纲不守……萧墙之内,眈眈虎视,人有风云之想矣”。[3]宁王朱宸濠也不例外,而要想谋求皇位,必须增强自身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朱宸濠需要建立基本的武功,拥有一支合法的武装力量。护卫是明代中央对所封藩王确立的军事建置,是藩王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法恢复前朝先祖时被夺的护卫成为宸濠的当务之急。正德初年,太监刘瑾专权,宸濠“重赂”[4]刘瑾于正德二年五月得复护卫。但是当刘瑾被诛之后,朝廷再革江西宁王府护卫。护卫虽再次被革,宸濠却并未罢休,继续以重金贿赂朝廷官员,“宸濠遂遣人辇金帛钜万,寓所善教坊臧贤,遍遗用事贵人。”[5]并投覆复护卫疏希望获得内阁的票拟。当内阁议此事时,阁臣中只有费宏坚决反对,“濠久蓄异志,若与之护卫,是藉寇以兵也。”[6]宁王集团的陆完早知费宏必然会坚决反对复护卫一事,便密谋于钱宁等人,趁廷试进士,内阁与部院大臣皆在东阁试卷时投覆宁王乞护卫疏,而不让费宏知道。[7]正德九年四月四日,武宗诏复宁府原革护卫、屯田。五月三日,费宏便为宁王宸濠一派所陷害,被迫致仕。“宁数侦宏事无所得,以御史余珊尝劾寀不当留翰林,即指为宏罪。中旨责陈状,宏乞休,命并寀致仕。”[8]从武宗下诏复宁王护卫到费宏被迫致仕只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短短一个月内,宗室藩王何以将一位内阁重臣排挤出朝廷? 首先明朝在专制皇权之下形成内廷宦官系统与外廷文官系统的双轨制的权力体系,各部或各权力系统的相互制衡以维护皇权。这一体系是明朝皇权绝对权威得以维护的根本保证,皇帝的不怠政是这一体制得以发挥其成效的基础。明武宗荒淫无度贪图享乐,这便给宦官、近臣提供了机会,他们迎合皇帝需求,巧饰令辞,依附于皇权,狐假虎威。宁王朱宸濠趁机以重金拉拢这些人,他们狼狈为奸形成一派,数年间肆意胡为。其次费宏所处的文管系统内部的运作出现了问题。面对宸濠一派的横行无忌,文官系统内部发生了分歧。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六卿半其羽翼”。[9]兵部尚书陆完、都察院右都御李士实等受宸濠之贿,为其效犬马之劳;有的虽未明目张胆地成为宸濠集团的一员,如首辅杨廷和,户部尚书王琼等,但他们鼠首两端,在一定程度上助纣为虐;而“其骨鲠不附者,内则大学士费宏,外则巡抚孙燧、副使许逵数人已而。”[10]这样一来费宏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他坚决发对宁王复护卫一事便直接得罪了与宁王勾结的这一批权贵,同时也为卷入此事的朝中大臣所不容。再加上费宏性格中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宽容忍让,面对朱宸濠集团的打击,想以他的不争成就最后的能争。以上原因导致费宏最后还是被迫致仕。 随着自身势力的增强,宸濠加快其谋逆的步伐。正德十四年五月,宸濠认为自己的准备已经十分充分,“会朝廷遣官戒谕,及逐其旗校留京邸者,濠闻之疑惧,遂决计反。”[11]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 费宏早已知宁王宸濠蓄异志,最终发动叛乱也应在其意料之中,费宏虽早已致仕,却心系朝廷。一方面费宏积极为其他平叛军队出谋划策。与进贤刘公源清书,为进贤知县刘源清策划直捣南昌[12]。后又遣从弟费寀间道致书都御史王守仁[13]。后又奉钦差三堂书[14]。另一方面,费宏起家文学,也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对平叛官兵的赞扬与敬仰。尤其是作《贺大中丞阳明王公讨逆成功序》,详细真切地记述了整个平叛经过,对王守仁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费宏更是表达了他自己心系朝廷为朝廷效力的信念。费宏自幼饱读四书五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与洗礼,其忠君爱民的思想始终是根植于心的。即使是因宸濠一派排挤而被朝廷罢官,但是在宁王宸濠发动叛乱之时,依旧为平叛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是十分值得敬佩的。 历时四十余天的叛乱终于平定,费宏因宸濠的排挤打压而被迫致仕,在叛乱平定之后,也应因在与宸濠斗争过程中的功绩而被再次起用。而对于一些参与过平叛的有识之士請重新任用费宏的上书,武宗“俱下其章于所司”[15],实为不允。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武宗卒于豹房,四月二十二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为世宗皇帝。二十五日,明世宗第一次视朝,做出三项决策:其中之一便是召致仕大学士费宏重新入朝。“初,宸濠谋为不轨,宏首发其奸。其请护卫,宏峻阻之,乃为濠所嫉,未几解官去,寀亦废归。至是,兵科给事中徐之鸾等纪功江西,言宏谋国尽心,而寀亦末闻大过,不宜终弃,故有是命。”[16]费宏此时得以被重新起用虽然只不过是新皇登基时惯用的革先朝旧弊的结果,但终是因早知朱宸濠的野心并极力阻止其谋复护卫以及在平定宸濠之乱中的功绩再次入阁,随之也进入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二个辉煌时期。 费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帝,出仕近五十年,这近五十年的官宦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高有低,有起有伏。商传先生评价费宏既以持正而得清誉,这在费宏在与宁王朱宸濠集团的斗争中充分体现了出来。费宏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坚决拒绝宁王一派的拉拢,不卑不亢,体现了他的正直的做官品格,而尤其值得赞扬的是,费宏后虽然被迫致仕,但依旧为维护国家利益挺身而出,为平叛积极出谋划策,这种爱国情怀更是体现了他作为一代政治家的风范。 注释 [1]与费宏相关的研究成果有:曹国庆《严嵩与嘉靖间江西阁臣》,《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明代江西科第世家的崛起及其在地方上的作用—以铅山费氏为例》,《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总第29期;《明代铅山费氏与宁王宸濠之乱》,《南昌大学学报》1996年第8期。吴长庚《试论费宏政治生活二三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试论费宏的思想与学术》,《安徽史学》2006年第5期。费正忠编撰:《费宏年谱》,北京:线装书局,2010年。【明】费宏撰,吴长庚、费正忠点校:《费宏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俞惕生、俞怡生主编《冠盖里:江西铅山费氏科第世家寻踪》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年。 [2]【明】费宏撰,吴长庚、费正忠点校:《费宏集》,第773页。 [3]【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卷47,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05页 [4]《明武宗实录》卷26,正德二年五月己巳。 [5]【清】夏燮撰:《明通鉴》卷45,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第1221页。 [6]【明】费宏撰,吴长庚、费正忠点校:《费宏集》,第770页。 [7]【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卷47《宸濠之乱》,第690页。 [8]【清】张廷玉等撰:《明史·费宏传》,第5108页。 [9]【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47,第706页。 [10]【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47,第705—706页。 [11]《明武宗实录》卷175,正德十四年六月丙子。 [12]【明】费宏撰,吴长庚、费正忠点校:《费宏集》,第527页。 [13]《鹅湖费氏宗谱·文宪公年谱》,转引自费正忠编撰:《费宏年谱》,第444页。 [14]《鹅湖费氏宗谱·文宪公年谱》,转引自费正忠编撰:《费宏年谱》,第447页。 [15]《明武宗实录》卷179,正德十四年十月甲申。 [16]《明世宗实录》卷1,正德十六年四月丙午。 参考文献 [1]【明】费宏撰 吴长庚、费正忠点校《费宏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2]费正忠编撰:《费宏年谱》,北京:线装书局2011年。 [3]【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4]【清】夏燮撰 王日根等点校《明通鉴》,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6]《明实录》(武宗、世宗两朝实录),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刊本。 [7]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8]曹国庆:《明代铅山费氏与宁王宸濠叛乱》,《南昌大学学报》1996年第8期。 [9]江凤兰:《浅析宁王宸濠叛乱之原因及准备》,《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10]吴长庚:《试论费宏政治生活二三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 [11]吴长庚:《试论费宏的思想与学术》,《安徽史学》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娜,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