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培养
范文 摘 要: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大学教育的开放包容不同于中学阶段,大学生的学习也相应具备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与选择性、学习途径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学习成果的研究性与创造性等特点。学生只有“会学”,才算真正学会学习。本文从提高学习兴趣、创设学习环境、调适学习心理、提升自学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培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全面有效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 学习特点 学习能力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是关于“学习”的最早描述。对于“学习”这个生活中的高频词,国内外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研究,广义上来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因为经验的获得而引起的行为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狭义上来说,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运用语言这一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相关经验及积累自身经验的过程。
1 大学生学习特点
学习是一项有多重心理因素参与的活动,大学生的学习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是首要基础条件,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重要保障条件。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大学生的学习意识获得逐步发展,调控能力日趋增强,学习能力逐渐提高,智力发展水平处于最优时期,并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体来说,大學生学习有以下特点:
1.1 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大学阶段的课堂学习时间较中学阶段大为减少,与高中老师“全程督导”角色不同的是,大学老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力者。大学生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来规划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前的预习,课后的理解、巩固、应用等环节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调配学习时间,强化学习效果。
1.2 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与选择性
大学课程是围绕专业培养计划开设的,是为培养某一领域高级专门人才而编排设置的,因此大学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向性。一般而言,大学低年级着眼专业基础知识和通识教育培养,高年级则侧重学生特定专业方向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选修课程、聆听讲座、参与活动,有所侧重地扩充知识面,发展综合能力。
1.3 学习途径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大学学习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广泛发现并利用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业论文、学术讲座、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开展学习活动,也可以借助网络、图书来探求、积累学科知识以外的知识和经验。
1.4 学习成果的研究性与创造性
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的群体,大学课堂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思维的启发。经过十多年的应试教育,同学们往往习惯于按照已成定理的方法来考虑、解决问题,形成了为种种思维定势,缺乏质疑能力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经过大学系统性的学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技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往往会得到提升。
2 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能力是制约学习过程的难易程度的个体心理品质。学习者作为独立的个体,较强的学习能力表现为可以使学习过程缩短,掌握知识的速度加快,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范围扩大。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会学”,他们往往能够从课内外的学习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不断完善已有知识体系,逐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 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只有对所学知识抱有浓厚兴趣时,其学习动机才会被充分激发,才能长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能持之以恒、勤奋钻研。具体到大学生,对于报考专业和录取专业一致的学习者来说,可以抓住各种资源夯实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尽早明确发展目标;对于就读调剂专业的学习者来说,应积极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专业兴趣点,增加积极情感体验,促进专业认同感的形成。
2.2 创设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动顺畅的外界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此外,从大脑及人体内在机制来说,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经常交替使用分别主导智力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左右脑,对于保护大脑机能、调适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每个个体的生物钟不尽相同,大学生应充分了解自己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充分利用精力最佳的时间进行学习,做到规律作息、劳逸结合,为自己创设最为适宜的内外在学习环境。
2.3 调试学习心理
准大学生应对学习适应不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入学后要尽快熟悉教学及辅助设施,主动融入学习环境。大学生还应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客观的认识,确立切合自己能力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对于学习则应更加注重过程而不总是结果。应尝试通过老师、高年级学生、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有益的学习策略,有意识地寻找符合自身情况又能提高学习效益的方法。在面对焦虑情绪时,要及时准确找到主客观原因,逐步提升在特定情境下合理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2.4 提升自学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阶段,学生面临的不再是高中阶段“填鸭式”的学习,他们必须由“被教”变到“主学”,并争取在这个过程中,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意识,提升思维活跃程度,加强学习反思能力,主动顺着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身边的校园图书馆为大学生自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保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查询日益便捷,知识的获取和加工已变得越来越便利,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探索性也应获得良好发展。
大学四年,学习是学生的主业。如何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站稳脚跟,除了熟练掌握课堂和书本中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是否拥有会学习的能力。面对与中学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大学生应努力学会培养兴趣,学会融会贯通,学会解决问题,为人生的发展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让自己成长为于国于家于己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章明明,冯清梅,韩励.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邢强,陈丹丹.学习心理辅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4]徐国立.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张成山,江远.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江光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王彩英,王兵,朱贵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白梦璇(1986—),女,汉族,湖北荆州人,辅导员,硕士,湖北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