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
范文 | 吴燕梅 摘 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开端,学前教育的发展状态直接关乎一个儿童前期受教育的成果,办好学前教育,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与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的进步紧密相连。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2017年两会对学前教育的新政策,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从学前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重要性 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在国家改革转型时期,高校辅导员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者,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民族高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心理问题也呈现出民族特性,对此民族高校辅导员应在了解民族风俗文化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心理学学科相关知识以适应民族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 民族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的心理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汉族学生相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风俗和文化背景差异造成交往中的困扰 民族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缩影,不同民族的学生有着自己民族特有的宗教信 仰、风俗文化、民族节日、兴趣爱好、忌讳等。虽然当代大学生是乐于并且渴望与人交往的,也是希望融入更大的群体的,但是在民族高校中,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可能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交往中的困扰。在民族高校最常见的交往状况是将交友圈局限于本民族,想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学生也少有付诸实践。认知固定,交往范围小,不善于包容和接纳,使得民族高校的学生之间更容易产生误会、发生矛盾,导致有些学生感觉焦虑、孤单,有攻击性,与其他同学关系冷漠,容易恶化成烦躁和偏执的心理状态。 2.少数民族人数上的差异造成不平等的心理状态 虽然都是少数民族,但是在人数上也存在差异。从全国范围来看,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16926381人),其次是回族(10586087人),人口最少的是塔塔尔族(3556人)。少数民族的总体数量影响着群体中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在民族高校大学生人数的分布也存在多少的差异。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如果不能领会并践行国家“各民族平等”的方针政策,很容易出现以多欺少的现象,甚至酿成校园霸凌的恶性事件。不平等观念产生冲突,而不平等的行为就固化了人数占优势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傲慢、自大心态和人数占劣势的少数民族的自卑和怯弱心态,这两者都是与自信健康的阳光心态相背离的。 3.择业观与就业现状冲突下的心理失衡 随着高校毕业生日益俱增,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并不占优势。第一,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就业机会均等”,但是在现实的求职中,用人单位仍旧有隐性的女性歧视和民族歧视,例如新疆人依据国家规定可以佩戴刀具,用人单位在录用新疆学生时可能会有所顾虑;第二,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时享受加分政策,用人单位在录用时可能会对其真实能力有所质疑,不利于就业;第三,有的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眼高手低,期望值过高,一旦受挫又缺乏承受失败的能力和勇气。多种因素造成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在求职时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胆怯、自卑等不良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2 提升民族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 1.掌握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引导者,更是国家政策、方针的有力施行者和传播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尽相同,而在民族高校就表现的更加复杂,要想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必须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引导。“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传唱大江南北,作为民族高校的辅导员更是要秉持“各民族平等”、“民族融合”的理念,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少数民族学生。经常开展民主生活会,在讨论交流中增进学生对彼此的了解,增加友谊,提升文化认同感,相互尊重,如此可以防患于未然,将一些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高校要培养“四有”青年,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民族高校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因生制宜”,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业和生活指导,以细心、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学生。 2.认真学习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高校辅导员处在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线,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尽相同,民族高校的学生可能更高的心理辅导能力才能妥善处理。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是民族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和心理辅导能力的核心,不仅是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需要认真钻研,而应该是各个专业的辅导员必须学习的。除了向书本求知,在工作中应当多向有心理辅导经验的辅导员请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去心理辅导机构实地学习,以尽快提升自身的能力。除了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还应当注意心理辅导时的方式态度,提升口才、情商等综合能力,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3.利用網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大数据时代,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便利,同时也为民族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一对一的交流固然重要,但是高校辅导员通常一个人管理几百学生,时间有限但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尤其是心理状态,网络提供了给师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有些学生比较羞涩,当面难以讲清自己的疑惑和问题;也有些学生有想法有隐私不想让旁人知道,网络使师生的交流有隐蔽性,甚至可以匿名向老师讲述,这样有利于学生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老师可以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辅导员应定时在班级群里更新积极正面、乐观向上的名言或故事,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少数民族学生聚集的班集体里,要想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和拼搏进取的学习氛围,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状态,积极引导班级舆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开发一些心理游戏软件,寓教于乐,心理辅导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4.提高综合能力和人格魅力。民族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心理的辅导者,也是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管理者。古人讲: “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心理辅导能力是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只有辅导员自身品行端正、德才兼备,综合能力高,才能让学生信任,讲出真心话。例如,在评优评先和贫困生的“助、贷、勤、俭、补”的人员选定上,以事实为根据,不偏私,让学生看到公正公允;在毕业学年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给予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办好派遣手续,让学生看到真心实意。另外,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身教甚于言传,有崇高的道德人格、坚定的政治人格、乐观的心理人格、热情的交往人格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更好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金秀兰.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宁艳,刘志强.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理论观察,2002,(3). [3]杜彩芹,夏玮.谈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优化组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3,(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