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中美跨文化交际之差异 |
范文 | 李文颖 摘 要:汉语和英语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语言,当两者进行日常交流时,跨文化交际的概念随之产生。他们的文化差异表现在日常生活、价值观等。差异原因有宗教、地理位置等等。研究中美文化的不同在外语教学和外交口译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差异表现和原因;交流方式 一、跨文化交际概念 跨文化交际,即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本族语着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一)外语教学方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不同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碰撞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具有较强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既了解本国文化又能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精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当前外语教学的迫切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语法翻译法”“视听法”等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仍然被大多数教师所“师承”。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单词释义以及语法分析上,而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够学好外语。其结果是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在工作、生活中既听不懂也不会说,造成所谓的“聋哑英语”。学生缺乏与所学语言相配套的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观认知和行为方式,因此不能真正地掌握语言的文化内涵。 (二)政治外交口译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手段,翻译不仅牵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也涉及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翻译实现了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借鉴和学习,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无论是最具代表性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或者是双边谈判、国际会议、大型国宴等,无疑都是高端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三、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语言特点分析 语境是指特定的交流场景,交流者对信息进行内在的或无意识的理解。高语境文化是指信息进行环境或者交流者的内在行为规范进行,因此信息内容在语言之外;低语境文化是指通过沟通语言传递,不依靠非语言信息,因此特点是直截了当。 高语境文化,比如汉语,人们很清楚在特定的场合下,自己和他们会如何表达。因为在高语境国家,同民族同种族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已经互相了解,对彼此间的思想行为都了如指掌。因此汉语的就表现得更加委婉,无需过多的语言就能在特定的情景下传达出自己的含义。 低语境文化,比如英语。美国是个人主义的国家,因此英语的交流方式就显得更加直接。在这种平等的文化中,人们更加个性化,崇尚独立、自由平等。所以保持团体的和谐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美国人喜欢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因此不愿意过多揣摩他人的想法。他们能通过控制语境或非语言交流来使对方了解自己想法,他们更愿意去依靠语言,带字词的字面意思来创达意思,接受或创达信息的目的是信息转换。 (二)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受到佛教的影响2000多年,佛教文化已经在国人心里根深蒂固。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翻译过来就是“Saving ones life is better than setting up a seven-storey pagoda”.美国人就很难理解救人和造房子有什么联系。美国的主流宗教是基督教。God这个词语就是最好的证明。1991年盖洛普民意调查中就有一般的美国人是相信在一万年前创造了人。所以在这儿,God与佛的意义是相似的。 (三)肢体语言不同 肢体语言虽然不同于口语能够听见,但是所具有的功能也是独特的。中国人不善于像美国人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情。即使是很亲密的人也很少有很亲密的动作,比如拥抱和亲吻。 眼神交流也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人确信的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交谈的时候不敢看你的眼睛,那么他在说谎。反之中国认为一直盯着眼睛是不礼貌的行为。 (四)地理环境不同 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省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而美国等西方大多数国家则处于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航海业发达,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也构成了他们注重空间拓展、崇尚自由的个性。 四、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一)语言文化的差异 语言文化的差异是非常直观和明显的。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同一种动物“狗”在两国人民的眼里就有不同的含义,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体现了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对狗的态度是负面的,这些可以从与狗有关的词组里看出端倪:“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狗急跳墙”等等。在美國人的眼中,狗是一种十分忠诚勇敢的动物,所以对狗是喜爱与欣赏的态度,于是有了 “Love me love my dog”.“You are a lucky dog”此类的谚语。 (二)价值观的差异 国人更倾向于集体主义,每个人既依赖和顺从于集体,同时又从集体中获得安全与关照。美国人由于主要采取分析思维与求异思维来看待事物,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对立面,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对立和不协调,他们更注重个人的存在,个人的价值和自我的实践,在逻辑上认为他人是自我实现的障碍。 (三)生活方式的差异 1.打招呼 打招呼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常用的有:吃过了吗?上哪里去?想想一下把这些翻译成英语:Have you eaten yet? 如果你对不懂中国文化的美国人说,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误解你的意思,认为你在邀请他们是否要一起吃饭,是一种对他们的邀请。Where are you going? 则情况则更加糟糕了,他们会认为你在调查什么。所以美国人的寒暄方式往往是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How are you doing ? 另外中国人常问:“你几岁啊”“你结婚了吗”“你是什么工作啊”等等涉及个人信息的问题在美国人看来都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称呼 中美两国在称呼的习惯很不相同。美国人喜欢直呼其名,他们认为这样是亲切的表现,但是如果直呼长辈的名字在我们看来这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们有许多亲戚的特定称谓,如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等,都是为了表达我们的尊敬之意。 3.送礼 送礼也是维持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送礼前往往会思考受礼的对象,然后决定送礼的轻重。即使送的礼物很贵重,还要说上一句“略表心意”。然而美国人仅仅收到一张远方的明信片,也会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并且赞美礼物的精致。中国人在接受礼物的时候会感谢但是不会当面拆开,美国人收到当面就会打开并且表示感激之情。 五、结束语 总之,了解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再看彼此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就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因此研究中、美两国跨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社会和社会关系,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交往。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差异的对比,认清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在交流与学习中取长补短,发展自身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娜.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政治隐喻差异背后的意识形态 差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233-234 [2]徐修鸿.翻译规范研究的文化社会转向:阐发与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7-61 [3]张云霞.解读中美文化对比下的语言翻译及表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26 -1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