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教学改革探讨 |
范文 | 李青 摘 要: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综合性较强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提高该专业毕业论文完成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1 引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新能源领域从事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改造、系统开发、系统工程设计、技术服务与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或者可在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新能源方向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等相关工作的人才。新能源本科毕业设计是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能够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该环节是学生初次较为系统地接触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及论文撰写等诸多方面的环节,在本科学习和未来工作或继续深造之间搭建了重要的过渡桥梁。然而,近年来高等院校出现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普遍现象[1]。本文针对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促进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建议和措施。 2 新能源学科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问题探讨 2.1 从学科特点方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多设置于高校的电气学院,主要内容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发电方向。该专业涉及到电气工程、热能工程、物理学、光学、材料学、化学、控制科学等学科,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的专业[2]。学科交叉一方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想法较多、兴趣点分散。由于新能源专业的任课教师在任职前所从事的专业比较固定,所授课程也只针对单一学科,比如教授传热学的老师对电气工程的相关学科的了解就不是很深入。因此,在毕业设计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过程,出现了相互间难以匹配的问题,即学生对老师给出的题目不感兴趣,而老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又无法指导,最终一般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开展毕业设计,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2.2 从指导教师方面 一方面,少数指导老师流于形式,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四年里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都已达到合格,最后一关的毕业论文则让学生能通过就通过。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课业任务繁重且每个老师的授课时间不尽相同。在毕业设计开题、中期开展阶段,很难找到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开展开题和中期答辩,导致评委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考核时间非常短,很难全面发现并指出学生的问题,使得毕业答辩前两次重要的考核环节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纠错和监督作用,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2.3 从学生方面 首先,在当前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很多大四学生奔波于各种就业交流会,参加各类实习,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要忙于考研复习,无心开展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3]。上述学生经常处于“失联”状态,他们与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能约见两三次,大都花上一两周时间勉勉强强、马马虎虎地赶出毕业论文,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其次,在前三年的本科学习阶段,学生疏于对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东西都需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例如(1)动手能力不理想,软件的安装及软件基本操作的学习也需要老师按照步骤来辅导。(2)书写排版能力不理想,未能掌握office软件的基本功能,论文中公式图表大量使用截图、不会使用word自带公式编辑器,拿到学校给定的论文格式模板不会使用。(3)搜索能力欠缺,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年代过于陈旧、论文中插入的图片清晰度较差,不知如何去查找近期的文献和搜索更清晰的图片。(4)表达能力欠缺,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开题、中期或毕业答辩时,讲不清楚问题、说不清重点,使得评委老师区分不出哪些是学生自己做的东西、哪些是文献中的东西,且在回答评委老师提问时,不能抓住老师的问题重点、给不出较为中肯的回答。 再者,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理想,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软件使用到实验开展再到论文写作中遇到的细小问题都会习惯性得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愿意自己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资源来获取答案,不愿意延时满足。 另外,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老师不尊重,平时和老师约见会出现迟到甚至爽约的情况,且经常联系不上,减缓了毕业设计的预期进展。 3 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 3.1 指导教师应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地开展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特点不尽相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学生属于认真但不自信类型,积极与老师联系寻求指导,但始终担心自己不能通过最终答辩,对自己没有充足的信心;有些学生想法比较多,容易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想法,需要指导老师对其想法进行初步判断并进行及时指导;另外,还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习惯临时抱佛脚,企图在答辩前一两周正式着手毕设工作;当然也不乏态度非常不端正,企图蒙混过关的学生。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大多通过课堂教学,多数老师对学生的特点不甚了解。所以在确立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对应关系后,需要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前几年表现进行调研并与学生之间充分沟通,了解每个被指导学生的特点和想法,并且在工作进行过程中因材施教,这是决定工作效果的重要前提。 3.2 细化并完善开题、中期及最终答辩环节的评分细则,明确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 目前,在毕业设计开题、中期和最终答辩环节,对毕业生的打分项目较为笼统,以综合的整体评价为主,且打分项目多针对课题本身开展。致使学生更多地将打分结果归因于选题和指导教师,无法明确如何从自己本身进行提高和改善。建议在考核中将打分项目细化,应增加:论文书写能力、排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态度等和学生相关的款项,从而更直观地让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毕业设计对自己个人能力提升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 3.3 开设团队式毕业设计,减少因教学资源不足带來的矛盾,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的毕业设计大都是一个学生对应一个题目,建议增加团队式课题,且团队式课题的工作量平均到每个学生上应和单独选择一个题目的同学相当。我们知道,进几十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本科生人数增长较快,而教学经费、实验室、指导老师等教学资源并没有相应的成比例增加。团队式课题的开设可以使得团队内的学生自觉地发挥各自对课题完成的贡献,每个团队可只分配一个导师集中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因教学资源不足造成的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开设团队式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间的讨论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一味寻求老师的帮助,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再者,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学生在观察到其他同学的表现时,会认为别的同学可以完成的事情自己也能完成,增加了彼此间的竞争,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和自信,浓厚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贞丰.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2015,(25):12-13. [2] 唐明珠,石阳春,何建军,周鹏展, 李传常.一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238-238. [3]陈海艳,曹玉春.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4):128-1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