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福寿沟排水系统折射出的古代智慧
范文 摘 要:福寿沟排水系统位于赣州古城,被李克强总理称为“造福百姓、延寿千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良心工程”,福寿沟排水系统穿越千年,受到总理这么高的评价,说明其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值得发掘,其经验值得借鉴。
1 福寿沟简介
福寿沟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赣州古城内。章、贡两江于赣州城城北汇聚成赣江,由于赣州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城西北高,东南、东边、东南低。[1]所以面临严重的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福寿沟的出现解决了赣州城的水患问题。《同治赣县志》记载:“是郡三面阻水,水暴辄灌城,彝作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由此可见福寿沟为古城防洪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福寿沟的防涝的奥秘
2.1 顺应地形,分区排水
福寿沟根据古城地势,分区排水,形成“使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则由福沟而出”的分区排水格局,且福寿沟支沟众多,与主沟相通,能够高效有序排水。
2.2 钱形排水孔,从源头过滤杂物
古代赣州人民将古钱文化融入排水设计之中,形成了具有赣州古城特色的钱形排水孔,钱形水孔透视出的是赣州人民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排水系统又是古城安定、富裕的保证,二者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钱形排水孔能有效地减少杂物的滑入,日久方长,难免有些树枝、石块等,钱形排水孔既美观又大方,能有效地将阻挡物拦截,可以说是防止阻塞从源头做起。
2.3 防淤沉井,便于疏浚
打開福寿沟的检查井盖,会发现,井盖下方设置有沉井。所谓沉井,其实就是沉积淤泥的水井,沟内的一些杂物如淤泥、石子、瓦砾遇到沉井则会沉积停留,维护队只需要定期打捞沉井中的沉积物即可保证沟道的畅通,省时又省力。
2.4 以城为堤,防水坏城
由于古城临贡水一侧地势较低,而且为夯土城墙,遇水容易被侵蚀倒塌,所以“江水年年坏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时任赣州知州孔宗翰目睹了这一惨状,决定“伐石为址,冶铁固之”,并用砖石包砌城墙,并将熔化的铁水灌入缝隙之中。新墙修建后坚不可摧,密不透水。《同治赣县志》记载:“州守孔宗翰因贡水直趋东北隅,城屡冲决,甃石当其啮,冶铁固基。”有了城墙作为堤坝,洪水灌城的难题解决了。
2.5 自动水窗,视水消涨而启闭
孔宗翰修建的砖包城墙解决了洪水毁墙灌城的问题,可是洪水还有另外一种途径灌城,即通过排水沟灌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知州刘彝设计的水窗创造性地利用了杠杆和水压原理,当洪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江水的压力会将水窗压紧,这样江水就无法通过福寿沟灌城,当洪水水位低于水窗时,水窗会自动被沟内之水冲开。《同治赣县志》载“是郡三面阻水,水暴辄灌城,彝作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说的便是水窗的功效。可见洪水从沟内倒灌入城是经常面临的难题,自动化水窗的设立完全解决了该问题。
2.6 沟塘连通,合理调蓄洪水
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水窗会自动关闭,沟内水无法外排,此时城内的池塘的蓄水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赣州城内池塘众多,且与福寿沟形成了连通器,当沟内水无法外排时,沟内水流自动进池塘中,当江水水位下降直至低于福寿沟出水口时,池塘多余之水又能自动外排。据谢宗瑶老先生回忆,原来赣州古城共计有84口水塘。[2]3.2平方公里的古城分布着84口水塘。如此多的水塘可容纳大量的雨水,很好地解决了江水来临时城内水无法外排的问题。
3 福寿沟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3.1 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规律
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和其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是分不开的。古城排水系统依据地形特点分区排水,福沟和寿沟分别承担了各自的集水、排水任务,同时福寿沟根据坡度的不同设置不同宽度的截面。根据水压与杠杆原理设计的水窗等,都体现了福寿沟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现代城市建设和规划也一样需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
3.2 重视地下工程建设
福寿沟作为古代的地下工程能够使用至今,这与北宋的赣州重视地下工程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当赣州城面临严重的洪水威胁之时,赣州人民没有害怕,而是积极寻找方法、利用自然规律改造原有的排水系统,并建设了高质量的地下排水工程福寿沟,福寿沟是古代赣州人民智慧与辛劳的结晶,赣州人民匠心建造的福寿沟排水系统穿越千年,诉说着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人力物力财力相比北宋已是大大提高,为什么内涝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呢,其中的重要问题是地下工程建设由于深埋于地下,即使做的再好,也不容易被上级发现,比如赣州古城排水系统,也是由于全国多个城市内涝而赣州未涝之时才被人民所熟知。所以要把地下工程建设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加大对地下工程建设的投入。
此外,还要加强排水工程的维护,定期检修,福寿沟从完工到现在也经过几次较大的修复,若未及时修复可能也保留不到现在,有时候因为资金问题可能会带来许多争议,但需要政府多加引导,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维修方案,有了科学的设计和维护计划,工程才能延寿千秋。
3.3 珍爱绿地,保护城市水域
城市绿化和水域的保护对于城市防洪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都有极高的积极作用,当今城市建设切勿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如今赣州城区池塘数量大大减少,势必会福寿沟的防洪排涝功能。冯长春先生曾在《试论水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利用途径——以赣州市为例》 一文中提出:今后要坚决停止向水塘“进军”,不许再填塘建房,以保留现有大小水塘的建议[3],但仍然有许多池塘被填埋。所以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注意保护绿地和水域,这样既有利于防洪,也有利于提高空气湿润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3.4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针对以往工程建设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和无情的洪涝灾害的威胁,赣州人民想出了以责任追究制度保障福寿沟排水系统质量的好方法。一块块铭文砖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来历,事实上不止福寿沟,赣州古城墙也有大量铭文砖,使得福寿沟、赣州古城墙成为宋城赣州的主要见证,历朝历代对福寿沟、古城墙的修建和维修都遵循了这一传统,所以能找到从北宋到现代的铭文砖。这是古人智慧——责任追究保证建造质量的传承。如今社会人心普遍浮躁,豆腐渣工程不断涌现,更加需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古人的智慧用好。
参考文献
[1]吴庆洲.《龟城赣州营建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2第2期.
[2]谢宗瑶.《赣州城厢古街道》,2015年第4版.
[3]冯长春.《试论水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利用途径——以赣州市为例》,《城市规划》,1984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龚嘉荣(1993-),男,汉族,江西赣州人,文物于博物馆学硕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研究方向:文物鉴定。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