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范文

    徐晓亮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 护理满意度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临床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7.074

    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 在临床比较常见, 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 临床主要症状有脑栓塞和脑血栓两种类型[1]。研究显示, 脑梗死患者大部分会出现后遗症, 且后遗症严重, 例如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相关报道表明,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 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语、意识障碍、二便失禁、偏瘫等症状, 经过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9例。对照组男19例, 女20例;年龄44~78岁, 平均年龄(56.02±11.05)岁。实验组男22例, 女17例;年龄42~77岁, 平均年龄(55.81±10.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包括发药、输液和相关事项告知等。

    1. 2. 2 实验组 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具体方式如下。①早期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指导, 尽量采取侧卧位姿势, 避免仰卧位, 如果患者处于仰卧位, 其肩膀应上抬, 伸展上肢, 手指保持握拳姿势, 在患肢下垫一舒适软垫, 每隔2~3 h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更换体位, 防止患者出现关节痉挛的情况, 改善循环[2]。②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传,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争取患者和家属能积极配合训练, 主要指导患肢软组织按摩或者被动运动, 训练患者慢慢能够起坐, 待患者恢复肌力后, 指导其自主运动, 包括洗脸动作、伸曲手指、借助桌子等外物做起站训练, 逐渐进行步行训练[3]。③早期语言功能训练:对待患有失语症的患者要做早期语言功能训练,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简单的呲牙、噘嘴、鼓腮等动作, 也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发音, 待发音正确后, 可以做连续字节的发音练习, 做到多开口、反复练习, 鼓励患者多与其他人进行语言交流。④心理护理:脑梗死发病急且疾病发展迅速, 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偏瘫、失语等, 大多数患者在清醒后无法接受自己从正常人变成行动有障碍的人, 可能会出现焦虑、暴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严重的甚至会拒绝治疗。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沟通,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告知患者存在治愈的可能,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 同时也要为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教育, 告知家属多与患者沟通, 给予患者鼓励。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护理1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疗效判定标准[4]:基本康复: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 病残程度为0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89%, 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总有效率=(基本康复+有效)/总例数×100%。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调查问卷为百分制, >85分为非常满意, 60~85分为满意, <60分为不满意[5]。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基本康复13例, 有效11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为61.54%;实验组基本康复24例, 有效11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9.74%;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7例, 满意10例, 不满意12例, 护理满意度为69.23%;实验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2例, 满意16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44%;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有研究表明, 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例如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6]。查询相关资料发现, 脑梗死患者在早期有很高的康复潜力, 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7]。本次研究选取78例脑梗死患者, 经过1个月的护理, 对照组患者基本康复13例, 有效11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为61.54%;实验组基本康复24例, 有效11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9.74%;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7例, 满意10例, 不满意12例, 护理满意度为69.23%;实验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2例, 满意16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44%;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朱文娟[8]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邸双.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实践.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3):153-154.

    [2] 张雪静.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20):3095-3097.

    [3] 孙振芳, 于格, 高媛.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 2016, 24(3):140-141.

    [4] 侯慧芬.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8):113.

    [5] 王微.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8):220.

    [6] 袁莉, 胡国荣, 陈丽丽, 等.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2):871-873.

    [7] 黄波霞.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10):1367-1368.

    [8] 朱文娟.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臨床护理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59):241.

    [收稿日期:2019-04-3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