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水利工程防汛措施与抢险对策分析
范文 韩汝权
摘 要:中国身为农业大国,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就成为关乎人们生计与安全的重大任务,不仅保证农业生产的防洪,灌溉,蓄水,养殖等功能,更加能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安全,而且对于水运,发电也具备重大的功能。因而水利工程的建设迎来了又一繁荣发展的里程碑,国家加强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水利工程;措施;抢险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民惠国的基础设施,地球上80%是海洋,水资源在逐渐被消耗的各种资源中,变得尤为突出。人类对于水资源的相关利用与开发也逐渐深入化,广泛化。中国处于一个旱涝灾难高发段上,更是农业大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生灾难前后的防护与抢险措施成为重中之重。防汛措施的积极有效性,水资源的控制与调节能力,水利工程的建设强度都是进一步保证人民财产及安全的重要措施。
1 水利工程概述
1.1 南北方差异
我国分为南北两方,南方一些城市与大海接壤,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条件,气候湿润,所以多发洪涝灾害;北方地处内陆,降水较少,蓄水抗旱能力差,多发干旱。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实施,调节了我国水资源空间的分配矛盾,可以充分的缓解南方的多发洪涝,又可以解决北方的多发干旱。是非常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正因为这种南北差异,多种调节差异的水利工程开始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
1.2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在的水资源包括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和灾害水,要把水资源合理的调控和调度,不要洪涝灾害到来前才开始防御,要灵活的联系起来。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对天然水资源系统结构的调整,是水质、水量在空间上重新分配的过程。这一过程会使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注意水质的保护、水量的科学分配也要密切注意因水位的变异而带来的不良环境问题。
2 防汛工作
2.1 水庫的修建及其功能
在水量调节设施中水库发挥着巨大且不可取代的作用。水容量高是水库最大的特点,巨大的水库可以对相应下流区域的水量的流速与大小,控制与调节相对一段时间,并且同时利用水本身的资源进行发电,并逐步发掘出水资源更多的功能。水库的修建是据地理位置进行修建,一般多为山地,为了形成蓄水湖泊的地貌,会使用拦截河流建造水坝的手段。平原地区的水库修建,会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控制水闸和围岸堤。古往今来岸堤都是河流所经之地居民要保障,岸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的稳定,周围区域居民的生活生产及生命安全都与水库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关联。可见水库的修建有多么重要,例如我国非常著名的长江三峡水坝,在近几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中表现异常突出,在洪水到达水坝的前后,技术人员做好了相关措施,成功的让长江中下游居民得到有力的保障。
但是工作又十分的困难和复杂。一个安全且挥发作用的水库修建,首先需要将周围区域范围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形成的影响考虑充分,进一步考虑到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劳动。水库拥有特殊的防汛地位,一下在防汛方面做出具体介绍。
在水库所涵盖的区域进行高度降水后,水库的水位会迎来第一次上涨,在地面雨量的汇集作用下,这次水位的上涨非常快。因为水库的蓄水能力有一定的范围,如果水量太多超出水库蓄水能力一样会造成灾害,就达不到水库应发挥的目的,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多个水库是进行互通的。相互之间补偿彼此的水量进而形成调节的作用。在降雨结束后,水库内的水位会降低一点,但是由于水库上游来水量较大,水库的水位会进行一次缓慢但时间较长的增高,是形成二次水库水位增长的主要原因,相比较二次水位的增高才是水库防汛的重点。
2.2 堤坝的功能
我国内陆区域的河流,均会在夏季大雨频发中河道水量增多,水位上涨,进而造成汛情的发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及地势较低的地区附近修建堤坝是最为常规的一种防汛措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每年夏季多雨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受灾最为严重,对此情况修建了大量大型堤坝来防止汛期周边的设施遭到洪水的冲毁,保证人民群众生命生产安全。堤坝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很久,随着科技的升级,堤坝也迎来了崭新的材料。石堤,土堤,石土混合堤以及混凝土堤是目前堤坝工程的主要施工类型。 堤坝不仅仅具有控制的水流流量和方向的功能,同时还能够提升河道的泄洪作用。
2.3 蓄滞洪区
河流防汛工作中蓄滞洪区是其中及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雨季洪涝灾害发生时,河道的水流会很快,很急,到达水位第一次上涨高峰,在发生洪涝灾害时,蓄滞洪区通过部分洪水的蓄积,来辅助水库解决河流下游的安全问题,在河道堤坝的两侧一些河流滩涂地或者低洼地会成为蓄滞洪区用地。而实际上,有时蓄滞洪区的作用根本体现不到,无法自主的蓄滞洪水,需要人力的介入,而现代建设中大型的水利工程设施中拥有分洪闸等等更为先进的设施,对汛期的发生进一步进行协调与辅助。
2.4 河道及水库的自然环境培养
大自然是残酷的,会让汛期到来,同时也是仁慈的,会保护地球上的植物与动物,大树是一种很好防止水土流失的植物,在水库及拥有大型水利设施工程的地方,栽种大树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候鸟迁徙是鸟类为了抵御自然灾害而产生的行为,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破坏自然环境,湿地也变得越来越少,为鸟类种群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所以在水利设施周围区域,河道周围,形成良好的植被环境,不仅可以很好的保护动物,也能更加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抢险措施的具体实现
3.1 汛期前各个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检查与维修
夏季为汛期高发季节,尤其对于南方诸多城市更是灾情严重,水利工程设施维护人员在进入夏季之前,及时对水闸、放水堤、水库堤坝、泄洪渠等设施进行重点检查,专项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2 历年记录资料的分析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汛期的发生都尤为看重并进行记录,方便后人根据资料,总结出问题,完善自己的技术,并做好本年度汛期前的准备工作,对当地水文资料进行完善的统计。例如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就很好的为后人关于汛期发生的地点,时间等进行总结,挽回人民群众的安全。
3.3 气象预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对于天气的变化可以提前进行掌握,在汛期到来前,要根据气象局对于当地未来几个月的气象预警,及时在水利工程设施上游和下游分别建立足够的水流量及水位监测仪器,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对洪涝灾害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堤坝的加固,检查工作等等一系列工作的处理。
3.4 紧急疏散计划
在汛期到来前,技术人员要根据往年水文资料,气象预警等等资料做好周边居民和河流下游居民的紧急疏散计划,观察并提前布置好居民在紧急安全高地的生活保障,以及受灾群众的医疗,救援等准备工作。另外在汛期到来前,协调社会多方面,以及政府部门管理层与人员,进行汛期紧急逃生演练,最大程度提升在大自然洪涝灾害面前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4 总结
水利工程的汛期防护工作的优化与完善,是人类对于大自然产生的大型自然灾害的一种对抗,但是由于贪婪的影响,许多河道中会有挖沙船,淘金者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河床,植物尤其是大树可以减少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水土流失,河流两道相应形成的湿地,更是每年候鸟迁徙的休息站,因为过度的乱砍乱伐,破坏了生态平衡,进而使得人类在洪涝灾害发生时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
对于洪水的控制,实现在水利设施中水库、蓄滞洪区、泄洪道、防洪闸等设施的综合应用 ,争取平安度过汛期。但是一旦在水利设施控制不住的情况下,要立即启动紧急疏散计划,在政府部門的配合下,通过人民群众有序的疏散与撤离,河道堤坝的加固,并对水利设施进行积极的抢修与维护,共同协助下度过汛期的发生,充分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波,黄德春,华坚,张长征.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4):149-154.
[2]徐绪堪,房道伟,苏新宁,郑昌兴.面向知识服务的水利工程知识组织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2014,33(03):150-155.
[3]廖永丰,聂承静,杨林生,李海蓉.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03):361-3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6: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