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苏云金杆菌中毒5例临床分析 |
范文 | 孔祥玲 郝玉花 程文伟 郝玉贵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中毒;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28 苏云金杆菌又名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是革兰阳性杆菌, 因其产生的毒素对多种害虫有特异的毒杀作用, 而且对人类和其他非目标昆虫没有毒性, 对环境无污染, 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病虫害防治。但是关于人苏云金杆菌中毒的病例报道较为少见。选取本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例苏云金杆菌中毒患者, 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例苏云金杆菌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口服中毒, 其中男1例, 女4例;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31±10)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服毒史, 服毒量50~300 g(可湿性粉剂), 其中1例服毒50 g(8000 IU/mg), 1例服毒200 g(8000 IU/mg), 1例服毒200 g(16000 IU/mg), 1例服毒300 g(16000 IU/mg),?1例服毒100 ml悬浮液剂(8000 IU/μl)。服毒至洗胃时间为30 min~4 h, 所有患者服毒前无其他明确病史。 1. 2 临床表现 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3例患者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 其中2例伴有腹痛、腹泻;1例患者服毒300 g(16000 IU/mg), 开始出现胃肠道症状, 7 d后出现反应迟钝、昏迷, 最后死亡;1例患者仅伴有轻微的头晕、恶心, 无呕吐, 无腹痛、腹泻。 1. 3 实验室检查结果 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3例, 降低1例, 血钾降低3例, 肌酸激酶(CK)升高2例, 血浆D-二聚体升高2例, 1例出现双侧额顶颞枕叶、岛叶、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外囊、胼胝体、桥脑、桥臂、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可见大片状信号异常, 考虑中毒性脑病。 1. 4 治疗及转归 除1例服毒50 g约4 h的患者给予催吐治疗, 1例服毒6 d在当地治疗效果差转本院继续治疗外, 其他3例患者均给予洗胃, 全胃肠道洗消治疗, 同时给予保胃、保肝、保肾、补液、利尿等治疗, 1例服毒200 g(16000 IU/mg)患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经过积极治疗, 4例患者治愈出院, 1例患者中毒时间长, 错过血液灌流最佳时机, 出现中毒性脑病, 虽经积极治疗, 最后死亡。 2 讨论 苏云金杆菌是需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 其杀虫机制是在形成芽孢时可产生一种对鳞翅目、双翅目及鞘翅目等昆虫幼虫具有特异性毒杀作用的杀虫晶体蛋白质(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 ICPs), 即δ-内毒素, 而对哺乳动物和非靶标生物无害[1-3], 所以由苏云金杆菌制成的农药说明书和有关文献均认为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对人畜是安全的。 但随着苏云金杆菌研究的快速深入发展, 每年都有新的菌株和毒素被鉴定出来, 其杀虫谱也越来越宽广[4], 产生的毒素除了含有杀虫的δ-内毒素、营养期杀虫蛋白(VIP)及外毒素[5], 近年来还发现苏云金杆菌含有可能对人及哺乳动物有毒性的肠毒素、溶血素等蛋白质成分的毒素[6]。根据周帼萍等[7]的研究报道, 蜡状芽孢杆菌能产生一种呕吐毒素和多种肠毒素, 可引发呕吐型和腹泻型食物中毒[8], 而苏云金杆菌与蜡状芽孢杆菌间的区别微小, 仅在于苏云金杆菌在芽胞形成时, 可产生ICPs, 经基因组同源性分析, 苏云金杆菌与蜡状芽孢杆菌在基因水平上无明显的差别, 因此, 苏云金杆菌也可能产生类似蜡状芽孢杆菌的肠毒素, 对人产生毒性作用。根据Cerstiaens[9]的研究, 已经被证实Cry1C毒素在体外浓度为20 ?g/ml时, 对原代培养的毒蛾神经元有毒性作用;也有研究苏云金杆菌亚致死剂量的生物合成杀虫剂对雌性大鼠妊娠期生殖器官的影响[10], 表明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可能对人类产生慢性毒性;也有一些个案报道苏云金杆菌能够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 如眼内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牙周炎、骨髓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11-13], 严重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14]和死亡病例报告[15]。 综上所述, 虽然理论上讲苏云金杆菌对人无毒性作用, 但是从以上一些研究及个案报道中仍可以得出苏云金杆菌对人类可能存在的中毒风险, 所以对于口服中毒患者, 要积极洗胃、全胃肠道灌洗, 必要时血液净化治疗, 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3 附病例报告 患者, 女, 49岁, 因“自服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药6 d, 反应迟钝1 d”入住本院。患者入院前6 d自服苏云金杆菌杀虫剂(16000 IU/mg)农药300 g, 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伴腹痛、腹泻, 无胸痛、胸闷, 无出汗, 无意识丧失, 无抽搐, 无大小便失禁, 约2 h后被家属发现, 送到当地医院, 给予洗胃、导泻、利尿及对症治疗。患者逐渐出现纳差, 精神萎靡, 反应迟钝, 言语不清, 考虑病情较重, 转本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后查体:体温(T)36.3 ℃, 呼吸(R)18次/min, 脉搏(P)75次/min, 血压(BP)140/75 mm Hg(1 mmHg = 0.133 kPa), 血氧饱和度(SpO2) 98%, 昏睡, 言语不清,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0.4 cm, 伸舌居中, 颈软, 四肢腱反射(+++), 肌张力正常, 肌力3级, 双下肢病理征(+)。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5×1012/L, 血紅蛋白132 g/L, 白细胞6.4×109/L, 血小板169×109/L, 降钙素原、血糖、电解质、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风湿免疫系列、凝血系列、动脉血气指标分析均正常, 全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 压力2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 细胞数正常, 蛋白含量0.56 g/L, 糖、氯化物含量是正常, 病毒系列检测阴性, 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阴性。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双侧额顶颞枕叶、岛叶、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外囊、胼胝体、桥脑、桥臂、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可见大片状信号异常,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 表观扩散系数(ADC)呈低信号。见图1。考虑中毒性脑病。给予激素、维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 入院第2天患者出现昏迷, 呼吸微弱, 心率减慢, 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气囊辅助通气, 肾上腺素应用, 抢救30 min无效, 宣布死亡。 参考文献 [1] 郑起连, 郭雅洁, 林倩男, 等. Cry毒素自然进化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16, 6(1):14-18. [2] Bravo A, Likitvivatanavong S, Gill SS, et al.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 story of a successful bioinsecticide.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2011, 41(7):423-431. [3] 张航.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科学技术创新, 2016(34):244-245. [4] 黄必旺, 黄志鹏, 关雄. 苏云金芽孢杆菌肠毒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3):292-295. [5] 蔡启良, 刘子铎, 喻子牛. 苏云金芽胞杆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9(2):207-212. [6] 洪钦阳, 肖水华, 邹情雅, 等. 苏云金芽胞杆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13, 3(2):85-89. [7] 周帼萍, 袁志明. 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lreus)污染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07, 28(3):357-361. [8] Jackson SG, Goodbrand RB, Ahmed R, et al. Bacillus cereus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olated in a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 investigation. Lett Appl Microbiol, 1995, 21(2):103-105. [9] Cerstiaens A, Verleyen P, Van Rie J, et al. Effect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1 toxins in insect hemolymph and their neurotoxicity in brain cells of Lymantria dispar.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1, 67(9):3923-3927. [10] Lemos AJ, Siqueira HA, Wanderley-Teixeira V, et al. Effect of sub-lethal dose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Aizawai and deltamethrin with regard to fertility and organ toxicity in pregnant albino rats. Exp Toxicol Pathol, 2013, 65(5):489-495. [11] Celandroni F, Salvetti S, Senesi S, et al. Bacillus thuringiensis, membrane-damaging toxins acting on mammalian cells. FEMS Microbiol Lett, 2014, 361(2):95-103. [12] Ghelardi E, Celandroni F, Salvetti S, et al. Bacillus thuringiensis pulmonary infection: critical role for bacterial membrane-damaging toxins and host neutrophils. Microbes Infect, 2007, 9(5):591-598. [13] Kuroki R, Kawakami K, Qin L, et al. Nosocomial Bacteremia Caused by Biofilm-Forming Bacillus cereus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tern Med, 2009, 48(10):791-796. [14] Han J, Cheng Y, Wang MS. Bacillus Thuringiensis Poisoning Related 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Can J Neurol Sci, 2013, 40(3):435-437. [15] 徐智忠. 生物農药苏云金杆菌有机茶叶杀虫剂中毒1例. 中国急救医学, 2015, 35(12):436-437. [收稿日期:2019-06-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