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范围与方式 |
范文 | 汤晓姣 摘 要:闵行区图书馆作为一个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藏书建设上,采访主要以图书采购为主,社会捐赠为辅,采访渠道较单一化,品种较单薄,不足以反映地方文献丰富多彩之面貌,且各个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千人一面,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地方文献馆藏建设要打破品种单一的模式,就要突破条条框框,立足自身定位,以区域性地方文献为特色,本着“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原则,以现当代文献为侧重点,将具有文献价值而尚不具文物价值的统统纳入采访范围,并通过采访方式的更新,多角度打造丰富立体的地方文献。 关键词: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范围;采访方式 作为一个区域性公共图书馆,闵行区图书馆馆藏发展的目标是:以闵行区区域文化发展为目标,将图书馆建设成一个以流通型馆藏为主,研究型馆藏为辅的图书馆。闵行区作为上海县故地,境内有春申祠遗址,为春申文化发源地,本区域地方文献建设在全馆文献建设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馆专辟春申文化阅览室为地方文献收藏专室,并拟有《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春申文化阅览室工作计划》①,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春申文化阅览室藏书目前以闵行本土县志、镇志、村志为特色资源,藏有清代历朝上海县志数十种,并收录闵行区的历年年鉴,各行业志等,如《闵行年鉴》、《上海县教育志》、《上海县文化志》等。《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春申文化阅览室工作计划》制定春申文化阅览室藏书建设的五大内容为:一是闵行区(原上海县、亦或更早为松江府)历代沿革史、疆域史;二是闵行区(原上海县)历代文人诗文集;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县及相关的抗联史料;四是上海县的解放战争及土地改革史料,目前古籍书库里有为数不多的几本;五是有关闵行区发展变化的相关史料,为本区的区志撰写和资料补充进行文献搜集。 1 地方文献采访的现实意义、面临的问题 地方文献馆藏的建设,首先是保存传统,地方文献为研究本地区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地方文献研究使人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演变,增强人们的历史认知度和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人们爱国、爱家的热情。地方文献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变迁和人文精神。其次是垂范将来,地方文献科学记录某一区域政治、经济、人文、地理、资源情况与历史沿革,可以对制定本地区科学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从地方文献藏书建设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方文献采访主要以图书采购为主,社会捐赠为辅,图书采购在地方文献建设中占了绝大部分,采访渠道单一化。二是地方文献品种单薄,不足以反映地方文献丰富多彩之面貌,各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千人一面,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问题二是由问题一连带引起的,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拓宽地方文献采访范围之视野。 2 地方文献采访范围及其补充 《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春申文化阅览室工作计划》对采访范围的规定,可以把地方文献的范围主要划分为图、书和资料三大类:“图,就是图片,即有关本区历史沿革、文物制度、风土民情、语言文字、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图片、照片、碑志、拓片等;书,就是书刊,即有关本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包括书籍、杂志、报纸、政府文件、会议录等;资料,就是零星片断的材料,即有关本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短篇记载的文字,如档案、印模、簿籍、族谱以及地方名人的手札、信函、日记等,都应包括在地方文献之内。” 闵行区图书馆作为区域性图书馆,需要立足自身定位,以区域性地方文献为特色,本着“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原则,以现当代文献为侧重点,关注文献的文本价值,在地方文献征集上充当上级图书馆的补充。拓宽视野,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文献,特补充采访范围如下: 1)晚清、民国线装书籍。上海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设县以来,历代著述山积。可依据姚文枏1918年上海文庙南园志局刻本《上海县续志》卷二十六艺文所列书目为基础,大体能涵盖民国以前所有上海地方著述。然而方志所录,一部分佚而不传,一部分由于年代久远,早已跻身古籍善本,文物价值突出,普通公共图书馆难以收藏。但是,部分出版于晚清、民国间的乡邦著述,由于存世量大,题材冷僻,以单册价格而论,甚至低于全新出版的影印版古籍的价格,采访前景看好,当属地方文献采访的富矿。当然,这部分采访的难点在于没有现成的书目可以依据,一般的政府采购资金渠道难以完成零碎化的小宗购买等。 2)区域内单位的内部期刊。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所制定的《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②,在“地方文献入藏”条目中,特别突出强调了地方内部资料。例如本馆所藏上海县县志办公室1982年5月编写的《上海县概述》油印本,存世稀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闵行区经济繁荣发展,文教事业发达。辖区内企业、学校林立,紫竹工业园区、莘庄CBD、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七宝中学、上宝中学等单位雄踞行业内翘楚,其中大部分编有各类内部期刊,值得采入地方文献。 3)家庭影集。近年来,以老照片为主的出版题材十分流行。通过晚清、民国的老照片,使得我们更为直观地了解近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经过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照片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每个家庭都留下了生活的点滴记录,连带涉及本地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普通家庭的影集从经济价值上来并不高昂,但是其文献价值却不可低估。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社会变革翻天覆地,个人家庭影集无疑是时光最忠实的记录者。本馆可以通过征集家庭旧影集,适当配以文字说明,对保存地方风土人情、社会概貌极有帮助。 4)口述史实录。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央党史研究室及各省党史研究室也较为普遍地采用这一方法来征集党史资料。口述史作为一项简便、经济的方式,尤其适合区域性公共图书馆保存当下地方文献。选择当下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将其口述历史整理成文字文献,成为第一手的地方文献。 3 地方文献采访方式的突破 本馆统筹全馆文献采访经费,对地方文献采访设置专项经费,自2013年至2016年,年均采访经费为20万元左右。所有经费均用于地方文献馆藏的购置,主要以新出版的纸质文献为主,也有少量音像制品。然而,地方文献不同于普通文献,单一的采访方式严重阻碍了多角度地方文献的馆藏建设,势必造成地方文献馆藏的品种单一。 3.1 抄录、制作副本 对于珍贵的古籍善本,可以采取抄录副本,或者经所有者同意后,制作副本保留。图书馆应侧重于文献价值,而不是文物价值,所以如果碰到价格昂贵,无力采购的珍稀文献并不需要懊恼,只要想方设法保存一份文字文献即可。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可能有人觉得抄录、制作副本并无很大的必要,但汇集地方文献,建设完善的地方文献馆藏,小小的文献复制可能就会起到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馆藏建设中的每一种文献都为特色馆藏的建立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3.2 发动社会力量进行采访 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所制定的《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指出要启用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发动社会力量管理运作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采访也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发动大家来征集相关文献,采取聘用地方文献特约征集员的方式。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的大学教授、地方文史学会成员都是潜在的地方文献特约征集员,使地方文献采访的渠道更加专业化。 3.3 举办讲座(展览) 当下,图书馆通过举办讲座进行阅读推广已经驾轻就熟,通过讲座(展览)形式进行文献采访则似乎闻所未闻。其实,区域性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讲座(展览)与地方文献采访堪称契合。其一,讲座受众特定,碍于交通便利性与品牌影响性,图书馆举办的小型讲座(展览)的受众均为地方上的读者,易于聚焦在地方文献上。其二,讲座、展览形式活泼,生动立体,便于就某一特定文献展开交流,图书馆与读者相互交流,便于馆方了解新的可采访资源。其三,通过社会上的地方文献借展,馆方录副可以进一步充实地方文献馆藏。其实早在1937年,由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通志馆联合地方各界收藏家共同组织了上海文献展览会,据此编辑而成的《上海文献展览会概要》也早已成为重要的上海地方文献之一。 4 结语 典藏与流通是所有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两个永恒主题,而地方文献则是典藏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图书馆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文献馆藏建设要打破千人一面,文献品种单一,就要突破条条框框,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将具有文献价值而尚不具文物价值的统统纳入采访范围,并通过采访方式的更新,多角度打造丰富立体的地方文献。叶恭绰为上海文献展览会所作序言中,深刻揭示地方文献工作所带来的创新意义,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此两年来,本位文化、自力更生诸种意义颇印入吾人之脑中,复因时局关系痛感史地研究之必要,而群众对总理遗教所屡屡昭示保存固有道德文化之说,亦多具深切之认识,故各地文献之展览亦应运而兴。浙江全省各区及江苏苏镇各属导其先路,成绩灿然,殆几有融洽各种意义以归于一治之功,实为文化事业新辟之一园地,固非徒抱残守缺,侈为观美而已。”③ 注释 ①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编. 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春申文化阅览室工作计划[OL]. [2011-11-1]. http://192.168.0.8/2012/mtwmzc/xiangxi.asp?fid=12364 ②柯平,胡银霞.创新与导向: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新指标[J].图书馆杂志,2017(2):4-10. ③上海文献展览会编.上海文献展览会概要[M].上海:上海文献展览会铅印本,1937:1-2.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闵行年鉴2017[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1). [2]褚半农.上海县教育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12). [3]上海县文化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县文化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4]黄晓斌,王尧.地方文献与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16(1):35-41. [5]刘喜球,王灿荣.公共图书馆基于“城市记忆”的地方文献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97-101. [6]駱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00(5):3-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